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49篇
基础科学   319篇
  259篇
综合类   2973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23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异位保存的57份野苹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数值型性状和27个果实描述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变异系数、分布频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63%~60.32%,平均值为31.84%,16个数值型性状中以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描述型性状分布频率表明,野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外观评价优于果实内质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果实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的总计贡献率达80.785%,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性状和果实总黄酮含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果实特性有关,第3主成分与果形因子有关,第4主成分与果梗性状有关,第5主成分与果实品质有关,第6主成分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有关,第7主成分与花的性状和果实品质有关;16个性状以聚类的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其中Ⅰ、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良的选育品种,培育出优质及耐贮藏的苹果,第Ⅱ类群可以提供宝贵材料作为选育高黄酮含量的野...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绵羊脂肪特异蛋白27基因(Fsp27)5'端非编码区(5'-UTR)g.16767527位点和g.16767779-16767780位点突变与其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为低脂肪绵羊品种选育提供理想的分子标记,提高低脂肪绵羊品种改良选育效率.[方法]以5个不同尾脂沉积能力的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包括脂尾型绵羊品种阿勒泰羊,短脂尾型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长瘦尾型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采用PCR-SSCP结合基因测序对绵羊Fsp27基因5'-UTR区碱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突变与绵羊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结果]绵羊Fsp27基因5'-UTR区g.16767527位点为C/A突变,在所检测的绵羊群体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CC、CA和AA),但在不同尾脂沉积能力绵羊品种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差异:阿勒泰羊群体中以CC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为0.869;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以CA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8和0.628;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则以AA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6和0.833.g.167675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阿勒泰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HWE<0.01),在萨福克羊群体中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HWE<0.05).g.16767779-16767780位点为双碱基突变,对应为GG/GG、GG/TC和TC/TC基因型;在尾脂沉积能力强的阿勒泰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g.16767779-16767780位点以TC为优势等位基因,对应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2、0.954和0.927;在尾脂沉积能力差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中则以GG等位基因为主,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0和0.983.这2个位点的突变均对绵羊Fsp27基因5'-UTR区二级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绵羊Fsp27基因5'-UTR区g.16767527位点的C/A突变和g.16767779-16767780位点的GG/TC突变与其尾脂沉积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低脂肪绵羊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奇台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该地区采集马铃薯种植区病薯块茎及根际土壤,利用植物组织分离法、稀释涂布分离法分离菌株,并检测致病基因txtAB、nec1、tomA,结合小萝卜幼苗法和小薯片法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5-51和B4K3-21具有txtAB致病基因;小萝卜幼苗抑制率分别为73.55%、77.20%,能使小薯片表面变褐,坏死;菌株K1-4和T6同时具有txtAB、nec1、tomA等3种致病基因,小萝卜幼苗抑制率分别为80.86%、77.42%,均能使小薯片和萝卜片表面变褐、坏死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生物学测定发现菌株K1-4、T6、5-51、B4K3-21能以D-葡萄糖、α-乳糖、蔗糖、D-果糖、肌醇、D-甘露醇为单一碳源,以L-赖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为单一氮源,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K1-4、T6、5-51与Streptomyces galilaeus(MK 424308.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为99.86%,菌株B4K3-21与Streptomyces euro...  相似文献   
4.
刘丹 《中国种业》2018,(10):18-21
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然而,近年来,为了保持和追求更高的稻谷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水稻自身的氮肥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基于此,对前人在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水稻氮高效筛选鉴定体系、水稻氮高效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氮高效基因的遗传调控机理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稻氮高效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雨养旱地栗钙土区存在缺乏旱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等问题,利用深耕改土、间隔耕作、增施有机肥、保水保肥等技术研究成果,合理土壤耕作制度与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形成"新疆河谷平原雨养旱地栗钙土合理耕层创建技术规程",为我区雨养旱地作物高产稳产与资源高效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模式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体系,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通过对微乳液体系制备方法的介绍,分析微乳液形成机理,以及微乳液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为日后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寄生虫蠕虫学完全剖解法对野生盘羊消化道内容物进行反复沉淀检查,将收集的虫体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线虫12种,即塔里木马歇尔线虫、蒙古马歇尔线虫、北方奥斯特线虫、西方奥斯特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蛇形毛圆线虫、艾氏毛圆线虫、透明毛圆线虫、斯氏毛圆线虫、奥利春细颈线虫、长刺鞭虫和绵羊斯氏线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凋亡(PC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调控‘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5 a(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和含量测定,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的形成规律和活性氧(ROS)的积累特性,同时用3种不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检测了果肉细胞细胞核浓缩情况、DNA的片段化现象。【结果】‘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花后50 d,为20.22%。随后,石细胞含量随着果实的膨大迅速下降;到花后120 d,石细胞含量降低到3.37%。石细胞的染色结果表明,花后10~20 d大部分石细胞还处于松散聚集的初始阶段,一部分石细胞团已经成型,但未达到最大体积,花后30 d石细胞开始大量聚簇,形成石细胞团,至花后50 d石细胞数量和大小趋于稳定。ROS含量变化与果实中石细胞含量变化相一致,果实发育前期积累多,后期逐渐减少。细胞凋亡检测显示,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确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TUNEL、DAPI和Hoechst染色都表明,果实发育早期阶段(花后10~40 d)是‘库尔勒香梨’果肉细胞发生凋亡的关键时期,花后75 d开始,PCD荧光信号较弱或基本检测不到凋亡信号。【结论】‘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花后10~50 d。PCD发生时期和ROS积累时期与石细胞形成时期基本重叠。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 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 mali var. pyri(25.8%)、V. malicola(3.2%)和V. 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 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 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 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 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