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5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5篇
综合类   10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OPOG模型是基于热带森林小流域研究而开发的生态水文过程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温带小流域森林水文影响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应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2001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生态水文数据,运用TOPOG模型的"水量"模式模拟了流域的林冠截留、蒸散与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OPOG模型能准确的模拟雨量为5~25 mm的次降雨截留量;也能较准确的模拟海拔2 730~3 100 m的青海云杉林总蒸散量及其组成,以及海拔2 700~2 800 m的阳坡草地总蒸散量;模拟的生长季小流域径流量与实测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林隙微生境及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宋新章  肖文发 《林业科学》2006,42(5):114-119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林隙干扰及更新的最新研究进展.林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是森林群落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不同的林隙干扰状况导致了林隙内光照的差异,进一步造成林隙内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形成了微生境的时空异质性.林隙干扰通过改变微生境而对幼苗的出土、存活、定居和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林隙内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变化很大,是幼苗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更新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量受林隙大小及幼苗在林隙中位置的影响.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区域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美国阿拉斯加州1950-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1895-2001年及中国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场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波谱分析研究其质心随年份的波动现象.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林火的火场质心分别以一定的分布中心呈波动状态,其中火场质心在阿拉斯加州的分布中心为151.11°W、64.96°N,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分布中心为120.02°W、37.11°N,在黑龙江省的分布中心为127.07°E、49.59°N.火场质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经度方向上均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阿拉斯加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度方向的周期为4.2 a和6.25 a;加利福尼亚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度方向上的波动周期为6.24 a和106 a.黑龙江省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纬度方向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性,其周期为3.3 a和6.67 a.而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纬度方向上不具有周期性,林火发生以低频率的大面积火灾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马鞍山市马鞍山林场,对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传媒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调查,结果鉴定了8种真菌和1种细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率测定显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同一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不同菌株均有显著差异.白僵菌的高毒力菌株营养生长无明显差异,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通过测定,白僵菌菌株226可能是优良菌株,对生物防治松黑天牛方面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5、1、1/300 mm)对北京九龙山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纯林和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2∶ 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两种林型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3 564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啮虫目(Psocoptera)、双翅目(Di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forme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树纯林,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低于栎树纯林,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异不显著.3种凋落物袋中,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1 mm>5 mm>1/300 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1 mm>5 mm>1/300 mm,类群数则5 mm>1 mm>1/300 mm,并在8或9月达最大值.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s<0.786, p>0.05).蜱螨目在栎树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啮虫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10.33和8.53个月;膜翅目在栎树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双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5和8.13个月.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且其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遭受酸雨影响,这里的森林受害明显,经济和环境损失巨大。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Champ.)都属于重庆的重要乡土树种,马尾松在造林中被广泛使用,木荷是优良的生物防火树种,并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散养状态下野生双峰驼(下称野骆驼)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野骆驼行为生态学基础资料,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0—12月期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试验性放归的4峰野骆驼(2雄2雌)进行昼间行为的观测。将野骆驼的行为分为6类:休息、警戒、运动、采食、反刍和其他行为。【结果】时间分配上雄性采食行为时间比例最高,为28.13%±10.42%,雌性野骆驼由于适应新的环境表现出警戒行为比例最高,为28.22%±10.74%。观察期间雌、雄性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无显著差异。随月份变化,野骆驼休息、警戒和反刍时间呈下降趋势,运动时间和采食时间呈上升趋势。野骆驼昼间警戒和运动行为存在晨昏活动的高峰,其采食行为有2个高峰时段,出现在当地时间日出之后(9:00—10:00)和日落之前(14:00—16:00),野骆驼的休息高峰出现在中午时分(11:00—13:00)。散养条件下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类似。【结论】散养条件下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相似,相关数据可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快速、简便地直接从病木中提取松材线虫 DNA 的方法。【方法】运用 Chelex-100结合异硫氰酸胍蛋白变性缓冲液建立新的高效快速提取微量木块中线虫 DNA 的方法,并通过普通 PCR 与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对提取的 DNA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建立了提取线虫 DNA 的新方法 Chelex-100法,并对影响提取效率的Chelex-100浓度、冻融时间和煮沸时间进行了优化。Chelex-100法最适Chelex-100终浓度为1.5%( W/V),最适冻融时间为5 min,最适煮沸时间为8 min。与传统的 CTAB法和蛋白酶 K 法比较,Chelex-100法提取的 DNA得率高,相同条件下,该方法提取的 DNA浓度远远大于常规方法。3种方法的 OD260/280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TAB法>蛋白酶K法≥Chelex-100法,Chelex-100法的OD260/280值显著低于CTAB法,而略低于或等同于蛋白酶K法,但这并不影响对提取的 DNA 进行 PCR 扩增。采用 Chelex-100法提取松木中松材线虫的 DNA,结合常规的PCR和 LAMP检测,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提取的松材线虫 DNA 的75倍稀释液再稀释32倍后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依然有清晰的条带。用新方法提取病木中线虫的 DNA 后进行检测,所有带病松木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而健康黑松、马尾松、油松木屑及盘多毛孢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此外,该提取方法简便快速,20 min内即可完成整个 DNA的提取;经济方便,试剂保藏无特殊要求,单个样品提取耗费低于3.5元。【结论】Chelex-100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松木中松材线虫DNA的方法,此方法结合PCR和LAMP检测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松材线虫的检测效率、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为松材线虫的野外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9个功能指标,对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36.66亿元·年-1。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3项功能价值量最大,分别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4.94%,30.45%和29.00%;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最大,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7.54%。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阔叶林在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突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