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探明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和品种精确配比。[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4个良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不同授粉组合下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的差异,同时按照混料设计优化油茶品种配置模式。[结果]不同授粉组合在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均差异显著,异交授粉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自交授粉。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指标,长林53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是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4号和长林40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均是长林53号。3个品种配置,采用长林4号(33.65%)+长林40号(26.18%)+长林53号(40.17%)时产油量最高。[结论]油茶在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授粉品种以及品种的比例配置,促进油茶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优质杉木资源的选择、培育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以亚热带地区30年林分的183个杉木种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量指标等基础数据,采用性状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其中生长比较优良的地理种源和本地种源的木蕊,并进行年轮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生长比较优良的45个地理种源和2个本地种源。(2)通过对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差F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差异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龄期、幼龄期、近熟期、成熟期。(3)结合年轮宽度均值比较分析4个年龄段现实增益,杉木幼龄阶段的增益明显小于后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现实增益。在所列出的10个种源中,幼龄期的增益均值仅为9.64%,而中龄期、近熟期和成熟期的现实增益的均值则分别达到了65.59%、103.31%和96.30%。(4)比较4个年龄段年轮宽度均值,可合理地优选出后期速生型种源。其中福建三明、福建祟安、福建顺昌、福建建阳这4个产地的种源从幼龄期到成熟期属于全期速生型种源。广西融水四荣、湖南会同、贵州榕江、福建大田、福建永安5个产地的种源,在幼龄期增产能力表现优良,这5个种源和江西分宜与江西安福2个本地种源一样,都属于前期速生型种源。福建尤溪、贵州黎平、福建沙县、福建建瓯、广西三江、福建南平6个产地的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种源。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油茶花芽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择8年生‘长林53号’油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筛选最适油茶花芽分化及生长的施肥配比。施加的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肥,其有效成分分别为有效氮(质量分数≥46.4%)、P2O5(质量分数≥12%)、K2O(质量分数≥51%)。结果表明:施加氮肥能显著促进花芽伸长,提高花芽分化率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N218.23g/株、P71.00g/株、K242.48g/株;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前分化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芽中ABA和ZR含量,ABA和ZR含量与花芽分化率显著正相关;在花芽形态分化期,施肥处理下AB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ZR、IAA和GA3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氮、磷、钾与多数形态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施肥能促进花芽生长,并且通过影响花芽中内源激素含量来影响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3对油茶开花过程中花器官内源激素及坐果率的影响,分析油茶花器官内源激素与坐果率的相关性,探究促进油茶坐果的最佳外源GA3浓度,为油茶高产栽培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9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植株叶面分别喷施100、200、300、400、500mg·L^-1外源GA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A3对油茶花器官内源激素及坐果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喷施低浓度外源GA3有利于提高油茶坐果率,最佳喷施浓度为66.69mg·L^-1喷施低浓度的外源GA3使油茶雌蕊内源ABA含量降低,雄蕊AB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雌雄蕊ZR、GA3含量升高,雌雄蕊IAA含量先降低后升髙;初萎时期雌蕊ABA与坐果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坐果率的外源GA3最佳喷施浓度为66.69 mg·L^-1,喷施低浓度外源GA3可能通过调节油茶花器官内源ZR、IAA、ABA、GA3含量来影响其ABA含量,进而影响油茶坐果率。  相似文献   
5.
6.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梳理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介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历程,综述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从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加工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加大良种选育监管力度,限制认可度低的良种推广应用;建立良种基地动态评估和奖惩机制,加大育种资金投入;整改现有采穗圃,提高良种繁育单位准入门槛;扩大优良良种使用范围,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分地区细化高效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技术;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专家库,引导经营者科学经营;推进油茶全产业链机械化建设步伐,完善加工工艺;制定油茶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品牌建设与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油茶品牌认知度;组建油茶科技服务团队,完善油茶科技服务体系。期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助力我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油茶产业加速从千亿向万亿规模迈进。  相似文献   
7.
油茶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自2008年以来,发展油茶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我国油茶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应用。文中概述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历程,介绍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过程和成效,针对油茶良种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持续推进油茶良种选育、优化油茶品种选择配置、建立油茶苗木分子鉴别体系和提升良种苗木繁育应用效率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茶良种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程度的复硝酚钠对油茶开花过程中花芽内源激素含量及花芽分化率的影响,分析油茶花芽内源激素含量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探究促进油茶开花的最佳复硝酚钠稀释程度,以期提高油茶的花芽分化率,为提高油茶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9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植株分别叶面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的4 000、2 000、1 000、500、250倍稀释液,以喷施纯水为对照(CK)。【结果】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1.8%复硝酚钠水剂最佳稀释程度为2 000倍。喷施低浓度的复硝酚钠使油茶花芽内源ZR含量升高,ABA、GA_3、IA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油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试验水平范围内,花瓣形成期油茶花芽ABA含量、ZR含量、GA_3含量、IA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花芽分化过程中,ZR含量、GA_3含量与IAA含量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形态分化期,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1.8%复硝酚钠水剂最佳稀释程度为2 000倍,喷施低浓度复硝酚钠可能通过提高油茶花芽花瓣形成期花芽中的ZR、IAA、GA_3含量,降低油茶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萌芽杉木-木荷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江西分宜亚林中心的萌芽杉木-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间伐前,林分为随机分布且胸径处于劣势状态;弱度间伐后,林分随机分布的林木处于中高度混交的比例上升,中低度混交林的胸径或树高劣势木的比例显著下降;中度间伐后,中低度混交的林木中,中庸木比例上升显著,随机分布格局的林木处于高度混交的比例明显增加;强度间伐后,林木大多数处于中低度混交且优势的状态,样地中不存在团状分布的林木,林木竞争两极分化明显,不利于林分结构稳定发展。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与树高优势程度相当的林木比例均超过50%。中度间伐后,林分的混交度、优势度及分布格局比其他间伐强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