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522篇
农学   364篇
基础科学   304篇
  299篇
综合类   2503篇
农作物   305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1604篇
园艺   409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6个秋季甘蓝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产量与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美华的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外观美、耐裂球,可作为本地秋季主栽品种推广。王座2号的产量略低,但成熟早、品质好,可作早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992.
综述了鼠尾藻的药理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一株从家蚕体内分离获得的新微孢子虫(GXM2)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全面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GXM2添食感染家蚕的病症,以半数感染浓度(IC50)法测定GXM2对家蚕的食下感染力,镜检调查GXM2的胚种传染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XM2孢子的形态、血清学反应、生活史及内部结构.[结果]GXM2感染蚕体病症为:发病急,病程短(6~9 d),出现不蜕皮或半蜕皮症状,类似生理性病害.GXM2对家蚕(蚁蚕)的IC50为2.76×105个孢子/mL,是家蚕微孢子虫(N.b)的4.8倍;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为1.19%.GXM2呈卵圆形,大小为(2.49±0.10) μm×(4.19±0.15)μm.GXM2孢子在N.b免疫抗体血清中未能发生凝聚反应,其生活史中发现单核和双核并存,均以二分裂方式增殖,最后形成单核、双核两种成熟孢子;GXM2孢子的极丝有9~11圈,与N.b孢子内部结构有明显差异.[结论]GXM2对家蚕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危害性,与N.b异属异种,即要求进行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时应采取分类检验处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广西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95.
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生育期土壤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4种耕作方式包括: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结果表明,NTS可以显著提高耕层0~3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分别比T 增加了4.02%,8.74%,20.51%和31.45%;而NT和TS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效应有一定的阶段性。在空间分布上,NT和NTS 处理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加深均呈下降趋势;T处理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和TS处理条件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呈先增后减趋势,而TS处理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呈递减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各异,其中生育时期对脲酶影响最大,耕作方式和覆盖材料对蔗糖酶影响最大,交互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用APSIM模型模拟温度和CO2浓度两因素七水平小麦产量,分析了3种耕作措施下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的响应及敏感性强度。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上升型变化,但会出现报酬递减,且免耕覆盖的增产效应大于传统耕作和免耕2种耕作措施;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型变化,其中传统耕作和免耕呈二次抛物线递减型变化,并呈叠加递减效应,而免耕覆盖呈二次抛物线拐点型变化,拐点值为0.94℃时,小麦产量可达到2 818.3 kg/hm2。温度和CO2浓度互作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分不敏感、正敏感和负敏感区域,且免耕覆盖的敏感性变化较小。在3种耕作措施中,免耕覆盖CO2浓度升高小麦的增产效应可以补偿高温所导致的减产,并且温度和CO2浓度具有更好的协同促进作用。免耕覆盖小麦生产具有较好应对温度和CO2浓度变化的能力,可以缓减气候变化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97.
无论是找老婆,还是买东西,再或者是炒股票,每个人对自己即将获得的事物都会有个预期。是漂亮贤惠?超值实用?或是资本翻番?这样的预期就是一条基准线,它事关心情,也事关未来生活的美满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998.
以“G”开头,硬朗不妥协 相信把GLK当作Dream Car的朋友都对它的硬朗外观爱不释手,当整个紧凑型SUV市场向着郐适性妥协的时候,  相似文献   
999.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车又何尝不是这样。不一样的路和不一样的日子,一定会孕育出不一样的车。于是,在地广人稀、一望无际的美国大平原,你看到的车大多拥有强劲的扭矩、稳重的底盘以及宽大的空间。不求犀利,但求舒适。雪佛兰科帕奇所表现出来的设定,证明它是一辆原汁原味的美国车。  相似文献   
1000.
有没有想过,打开车门就是开启一道自由驰骋的路;有没有感觉,把握方向盘就是把握自由的脉博;有没有发现,车身笔直的线条其实勾勒的是都市繁冗外的那个真实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