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5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50篇
  44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301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探讨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2个典型的丘陵花生生产区,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丘陵地土壤水分和温度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方式相比,花生生长前期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覆草和露地处理;同时,花生生长前期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以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提高幅度较大。不同覆盖措施对花生生长发育进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前3~6天;而且不同覆盖措施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荚果产量,其中覆膜覆草处理荚果产量最高,比露地栽培平均高24.69%。研究认为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结合成二元覆盖可以综合覆膜和覆草两者的优点,是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时空分布情况,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3月份采集广东沿岸海域的近江牡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DDTs的含量,同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残留量、时空分布和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安全性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检出率为96.9%,检出的样品中含量范围为0.11~76.3 ng/g,平均值是(3.87±7.40) ng/g。在时间上,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含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 1980s-1990s初期为显著下降阶段,2003-2007年先小幅反弹后略微下降,2008-2012年总体呈归于平稳的趋势,且该时段各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空间上,1980s初期珠江口岸段牡蛎体DDTs含量远高于粤东、粤西岸段,随着时间推移,3个岸段之间含量差距逐渐缩小,1989年之后各年间3个区域DDTs平均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显示,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在1989-1993年和2003-2007年时段内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评价结果表明,就DDTs而言,广东沿岸海域所有样品均未超我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近年来大部分站点牡蛎食用安全,生物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93.
浙江下渚湖湿地是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通过基于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查方法,将下渚湖湿地2008-2010年冬季卫星影像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在近3 a中湿地总面积减少了0.160 km2,沼泽湿地面积增加了0.014 km2,沼泽化程度由4.751%上升到5.333%,下渚湖湿地面积和质量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保护工作中应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面积和质量的影响,可采用水位控制、水体连通等措施,来增强湿地环境抗干扰能力。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品质。[方法]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的郑单958、浚单18、豫单2001和豫单2002共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结果]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的品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4个杂交种果穗上部、中部、下部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依次增高。其中,浚单18和豫单2001的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是中部最高,其次是上部,下部最低;郑单958和豫单2002的粗淀粉含量则高低依次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变化一致,上部(中部(下部;粗脂肪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结论]为今后推广高品质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冬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小麦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烟农5158’产量、产量三要素以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以及株高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9月27日与10月3日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区域的适宜播期为10月1日前后,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最佳播量为180万苗/hm2左右。  相似文献   
996.
冬季自然条件下12种屋顶绿化木本植物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屋顶绿化木本植物的抗寒能力,筛选出耐寒强的屋顶绿化木本植物,在2010年12月、2011年1月和2月冬季自然降温条件下,结合实地观测屋顶和地面温度、风力、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采用电导法,分别对12种木本植物1年生休眠枝条细胞膜透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石家庄冬季屋顶比地面温度高、风速大、相对湿度低。构树、柳树、金银木抗寒能力强,‘金叶’榆、桑树、杠柳、白榆、小叶杨、‘金叶’女贞抗寒能力较强,珍珠梅、棣棠、红瑞木抗寒能力较弱。运用电导法评定屋顶绿化木本植物抗寒性是可靠的,为快速筛选抗寒性强的屋顶绿化木本植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交替隔沟灌溉对春播高粱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寻求高粱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水利用率,此试验运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法,对高粱的灌溉进行了沟灌在不同灌水量下采用交替灌隔沟灌溉法与传统方式--漫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替隔沟灌溉在灌水量达到75 mm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同灌水量为135 mm的漫灌相比,差异不显著,产量相当。交替隔沟灌溉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1.94%,减少棵间蒸发量32.49%,灌溉水节水率可达44.44%,在满足植株蒸腾需求的条件下,具有显著的节水效应。对高粱进行沟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的方式,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节水效应。  相似文献   
998.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研究湖南平原湖区型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该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烟村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自身的优劣势进行目标分解,应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模式规划理论,着重从支柱农业产业引入、村民居住环境改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湖区湿地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归纳出适用于该区域的新农村建设方法,以期为同类型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我国设施园艺生产逐渐成熟,而且随着设施园艺应用的深入,设施观光旅游,设施园艺餐厅、展览温室等逐渐开发起来了。北京地区在这一时期主要围绕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陆续从国外、东北、山东等地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在京相关科研院所也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日光温室已成为目前京郊设施农业园艺生产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高原黑垆土施肥的作物累积产量及土壤肥力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贡献是评价施肥是否科学的关键参数,为了给黄土高原黑垆土区施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设置在黄土高原黑垆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贡献。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秸秆与氮磷配施(SNP)、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6个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玉米和小麦累积产量与种植年限显著正相关。MNP、SNP、NP、M4处理玉米年均产量分别为8 856、7 089、7 226、7 043 kg·hm~(-2),小麦年均产量分别为4 916、3 747、4 132、3868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CK)。SNP、M和MNP处理玉米和小麦产量与NP处理相近或高于NP处理。氮肥、磷肥的作物累积产量贡献量与种植年限分别呈二次凹函数和凸函数关系。氮磷配施(NP)、秸秆还田的作物累积产量贡献量则与种植年限显著正相关,其年均玉米产量贡献量分别为3408、2191kg·hm~(-2),小麦产量贡献量分别为429、206kg·hm~(-2)。长期施用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长期施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而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总体而言,黄土高原黑垆土区长期平衡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土壤肥力质量,适宜化肥施用量为N 90kg·hm~(-2)、P_2O_5 75 kg·hm~(-2),秸秆还田可隔年施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