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48篇
  137篇
综合类   498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的蜡梅繁殖方法是:冬季沙藏种子,早春混沙堆放催芽,然后条播或穴播,次年春进行切接。这种方法出芽率70%左右,次年得可嫁接苗约60%(地径0.7厘米),成活率不足50%。近几年,我们采用早采种、随播种、早春离体靠接、及时打顶等方法,不仅使出芽率和嫁接成活率都达87%以上,而且使成型出圃时间由原来2~3年缩短为1年半。具体方法如下。一、实生苗培育在河南,蜡梅种子7月中旬成熟,成熟的种子种皮坚硬,透水性差。如果采后直播,至9月底方能出芽,入冬封顶  相似文献   
992.
由于我国各麦区的自然生态气候和栽培耕作条件复杂,生产水平差异很大,根据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在此总结出选用小麦良种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坚持选用审定的品种根据国家和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选用品种。克服盲目求新的思想,不要受某些广告或片面宣传的影响,引进未经试验的品种,以免给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凡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必须是通过区试和生产试验,并由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国家或各省区域试验,一般在不同生态区均布有试验点,试验代表性、准确性较高,对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产量等性状的鉴定比较客…  相似文献   
993.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400 m 以下(以浙江为例)山地茄子露地栽培土传病害多与夏秋季高温干旱导致茄子生育期短、结果少、品质差等产业难题,集成应用水旱轮作、嫁接育苗、剪枝再生和水肥药一体化等多项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山地茄子露地长季节栽培,在肥药双减和省工节本的同时,提高了茄子产量、品质和效益,助推了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94.
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Zea mays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玉米品种,2009~2010年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运筹下春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随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指标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均表现为Opt N处理最高,CK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二者之间。各处理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随生育期的推移呈持续上升趋势,瞬时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移不同处理间差异增加,瞬时水分利用率处理间的差异在各生育时期变化不大。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Opt N处理下最高,CK最低。2年的产量结果均以Opt N处理最高,130%Opt N处理次之,CK最低。不同处理下,产量与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光合能力、瞬时光能利用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Opt N处理(优化施氮300 kg/hm2,种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按1∶3∶6施用)是试验地区超高产玉米栽培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毕凯丽  王俊丽  刘坤  宋韵霏  张璐  李建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27-9328,9339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对水稻胡麻斑病病原菌(Helminthospotium oryzae Breda de Hann)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从土样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再采用室内平板筛选法进行复筛。将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培养,通过菌体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抑菌谱分析。[结果]从38份土样中分离了494株细菌,初筛获得拮抗菌株24株,复筛得到4株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4种拮抗菌均为地衣芽孢杆菌属(Bacillus licheniformis),并得到其抑菌谱。[结论]为利用拮抗菌生物防治水稻胡麻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刺槐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树木根系分布特征,采用钻土芯法对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0-100 cm土层中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向上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布具有相似的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少,且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在水平方向上,离树行越近,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均越大。不同坡向刺槐根系差异显著,相同径级、相同位置阳坡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小于阴坡,但根系消弱系数表明阳坡刺槐细根深层土壤生物量分布比例较阴坡多。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秸秆、厩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6.5%、39.7%、48.9%和111.6%.作物根系提高上述4种酶活性分别为85.1%、147.8%、81.5%和517.9%,作用极为显著施肥后休闲不能提高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及小麦产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培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2011年7月5日至10月27日共114 d,对中华鳖洞庭湖群体、黄河群体及其杂交种绿卡鳖(洞庭♀×黄河♂)的稚幼体阶段进行了生长比较试验,整个生长过程在自然温度下进行。结果表明,生长速度表现为洞庭>绿卡>黄河,存活率为绿卡>洞庭>黄河,其中绿卡的存活率为100%;在整齐度方面,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黄河>绿卡>洞庭,而绿卡的非常接近黄河;饵料系数则为黄河>绿卡>洞庭。综合来看,在稚幼期阶段,绿卡群体要优于洞庭湖群体和黄河群体。中华鳖背甲长、背甲宽、体高与体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体重的影响因子高低表现为体高>背甲宽>背甲长。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哈尔滨市松花江江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江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哈尔滨江北湿地被人为破坏的现状,提出了江北湿地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合理规划加强立法,加快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建立江北湿地的旅游保护规划及功能分区等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将解冻逐层剥离过程与粒级沉降模拟相结合,探究融雪径流情景下坡面土壤逐层解冻过程中泥沙粒级分选规律及伴随的碳氮盐分布特性,为深入揭示东北坡面土层冻融侵蚀机理及伴生的微环境效应提供依据。[方法] 以东北坡面黑土为例,开展了土柱冻融试验,主要包括非冻融、全冻全融与冻结后渐次解冻(土柱置于浸水环境,由外至内分融化出T1—T3 3层)处理,借助沉降管对各处理的土壤进行粒级沉降分选试验,对各分选粒级电导率(EC)、pH值、有机碳(SOC)、氮(TN)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 ①土壤经全冻全融后,沉降分选所得>500 μm和≤125 μm的颗粒含量减少,125~500 μm的颗粒增加;土壤EC在大粒级中较高;SOC和TN在大粒级中(>500 μm)含量降低,在较小粒级(≤125 μm)含量增加。②渐次分层解冻土壤经沉降后,外层(T1)≤63 μm颗粒偏少,内层(T3)125~500 μm颗粒偏多;盐分和有机碳氮在外层大粒级中含量较高。③全冻全融土壤沉降后,盐分流失率达64.8%,SOC和TN流失率相对较低,为4.08%和2.72%;渐次解冻沉降处理内层(T3)土壤盐分和有机质流失程度大于外层(T1)。[结论] 冻融沉降后,外层土壤破碎程度大,坡面土壤颗粒趋向均质化;有机质含量在粒级间差异明显,其在小粒级土壤中分布更加稳定;盐分和有机质在冻融沉降过程中会从土壤内层向外层迁移而造成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