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7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85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篇
  120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以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3个指标研究了3个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Distance分布对其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利用χ2检验法来检验3种概率密度函数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平均胸径结构呈现差异.优势度三级林分中林木平均胸径为35.7 cm,在13.1~86.5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较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占多数,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22~46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80.10%.优势度二级林分和一级林分平均胸径结构相似,平均胸径依次为22.31、20.63 cm,在7~70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不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递减状态,小径阶林木占多数,中大径阶林木株数较少,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0~22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67.63%.利用3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并经χ2检验,指数分布函数模拟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直径分布的效果最佳,可用于天然次生林的直径分布和生长预测,为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陈晨  刘光武  黄家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8-1408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技术建立了林分蓄积与立木密度、林分年龄和地位指数间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并以所建全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构造目标函数,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对建立的目标函数进行搜索寻优,以找到最佳的经营密度及对应的间伐时间。结果表明,拟合结果符合林分生长规律,可以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全林分生长模型;用改进单纯形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求得最优的保留密度,而且可以求得对应的间伐时间。  相似文献   
993.
基于Excel VBA实现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自动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xcel VBA对林分空间结构计算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自动计算,可避免数据量巨大、计算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大大减少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上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数据处理自动化.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参数以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为主要计算指标,计算过程的主体结构为二次遍历.通过林分内各株立木的坐标计算其相...  相似文献   
994.
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理森林过程生长模型(3-PG)对杉木试验林的生长进行模拟,选择胸径、树高、干生物量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等4个指标,对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模拟值能解释观测值90%以上的变化;模型模拟的平均精度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95.
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环境的角度,探讨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的影响,分析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6m带宽改造后仅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有所增加,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草本层的D、H、S均没有显著影响;20m带宽改造后,草本层D、H、S均有提高,而灌木层则影响不显著.在物种组成上20m带宽改造没有变化,但重要值发生了变化,6m改造带灌木层由鼠李科的马甲子取代了未改带的蔷薇科的优势种地位,灌木层多样性则因带宽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带状改造宽度的不同,对林下植被的生活环境影响存在差异,使阳生、喜暖植物的比例增加,覆盖地表的草本植物由以单子叶为第一优势种逐渐过渡到以双子叶植物为第一优势种.不同带宽改造对林分小气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6m带宽的土壤温度差要比20m的低.6m带宽改造后空气温度差高于20m带宽改造.  相似文献   
996.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森林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研究森林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持久性是森林稳定性的前提.乔木林是森林的主体,本文选择浙江省东部的台州市和西部的衢州市作为研究区,根据样地优势树种将样地分为松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林和阔叶林3大优势树种组,利用1994—2019年的森林资源连...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热扩散探针方法(TDP)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热扩散探针法在树木单株液流与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林分蒸腾耗水量估计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树干液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与室内浸水法分析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性能,引入模糊物元模型,结合欧式贴近度对不同林分持水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不同树种间林冠持水能力差异显著,表现为杨树旱柳混交林>榆树林>杨树林>沙柳林>樟子松林,林分持水量介于2.36~9.98 t/hm2。(2)各林分林下植被的持水量介于0.84~3.66 t/hm2,生物量介于1.33~3.92 t/hm2,生物量表现出与持水量相同的变化趋势。(3)枯落物持水量介于1.96~29.25 t/hm2,生物量介于1.43~13.62 t/hm2,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较好表现枯落物的动态持水量和动态吸水率。(4)各林分间土壤毛管持水量介于543.80~645.71 t/hm...  相似文献   
999.
林分场景的可视化构建,是基于林分的自身生长规律模型,通过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和虚拟现实的方法来实现的.以北京市昌平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结合预测林分生长精度较高的胸高断面积模型,通过林分场景渲染的各种方法,实现了林分生长的可视化模拟.
Abstract:
Stand visualization is realized based on a stand growth model and performed by using computer graphics theory and virtual reality approach. In a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stand growth simulation of a Chinese pine plantation in Chang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was fulfilled, using the existing forest inventory data and combining it with a stand basal area growth model which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scene render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000.
论森林抚育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的伐除部分林木,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成熟期,改善森林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并通过抚育伐(生长抚育)可以获得一部分木材,所以说森林抚育具有双重意义,即是培育森林的方法,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因此人们称森林抚育是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提供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