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72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86篇
  103篇
综合类   657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66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清洁能源在烤烟密集烤房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清洁能源在烤烟密集烤房中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阐述了太阳能、热泵技术、生物质能源和电能等清洁能源在烤烟密集烤房上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国内密集烤房烘烤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最后从加强烟草行业的政策支持、加大烤烟清洁能源的研发投入和完善清洁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当前推进我国烟区清洁能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揭膜时间。[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烟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烤烟生育中期揭膜有利于烟株根系的后期生长,移栽后40 d揭膜处理的烟株根系干重最大。不同揭膜处理对烤烟株高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以大田移栽后40~50 d中耕培土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及揭膜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抗病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和磷肥对东北黑土AM真菌的影响及其主效环境因子,为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化肥的响应机制,指导农田施肥以及利用AM真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5种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常量氮肥(N_1),混施常量氮肥和磷肥(N_1P_1),单施2倍常量氮肥(N_2),混施2倍常量氮肥和磷肥(N_2P_2)。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施用37年氮肥和磷肥的AM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并对AM真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黑土p H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单施氮肥(N_1和N_2)对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氮、磷混施(N_1P_1和N_2P_2)显著降低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P0.05)。土壤中AM真菌以Glomeraceae科为主,占AM真菌45.5%。在属水平上,施肥降低Funneliformis和Septoglomus丰度,而提高Paraglomus丰度;在N_1和N_2基础上施磷显著提高Glomus和Funneliformis丰度,而降低Gigaspora和Paraglomus的丰度。非度量多维度分析表明,长期施用氮、磷肥改变了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组成。不施肥处理、单施氮肥处理和氮、磷混施处理AM真菌群落差异显著,且磷肥影响较为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 H,有效磷含量是影响黑土中AM真菌群落组成的主效环境因子(P0.05)。【结论】长期施用氮肥以及氮、磷肥混施改变了黑土中AM真菌群落组成,单施氮肥对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大,而氮、磷肥混施降低其多样性,施肥导致的土壤p H和有效磷含量变化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人工合成小麦育种优势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拓宽现代小麦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桥梁资源,如何对其高效利用是一个难点。明确人工合成小麦在育种方面的优势及其遗传基础是其育种利用能否成功的关键。[方法]利用P1、P2和RIL群体联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人工合成小麦‘圆网/节18’与西南麦区育种中间材料‘10单568’构建的RIL群体及其亲本的条锈病成株抗性以及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条锈病成株抗性受4对加性基因控制,其抗性位点都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其中第1对和第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最大;穗粒数由2对基因控制,其中有1对增加穗粒数基因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其加性效应为3.37;有效分蘖数由4对主基因控制,有3对基因的增效位点来自人工合成小麦,第1对基因加性效应达到1.1;4对控制千粒质量的基因中,只有1对效应最小的基因增效位点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在控制株高、穗长和小穗数的基因中,人工合成小麦不含任何增效位点。[结论]人工合成小麦‘圆网/节18’在育种方面的遗传优势主要表现在提高条锈病成株抗性、增加穗粒数以及有效分蘖数,并且受具有较大加性效应的多个主基因控制,为育种工作者制定育种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特征及其上感器的种类、分布和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均为锤状,共有4种感器类型,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锥形感器有2种亚型。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的鞭节7~9节(F7~F9)上有丰富的感器,是感知外界信息刺激最敏感的部位,雌、雄成虫触角间感器的类型及分布位置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各感器的数量存在性二型现象;锥形感器为嗅觉感器,可以辨别不同寄主的气味,毛形感器可以感受性信息素,在寻找配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冬小麦拔节乳熟期(2004-04-01—05-20和2005-04-10—05-31)在田间观测的每30min涡度相关和小气候数据,计算散射辐射比例(DF)与光能利用率(LUE)和总初级生产力(GPP)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期为提高LUE模型和作物模型的模拟准确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乳熟期DF与LUE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DF与GPP间为极显著的抛物线关系(P<0.001),即随着DF的增加,LUE呈线性增长,而GPP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004年和2005年观测实验表明,中等太阳辐射条件下,即DF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均值分别为0.57和27.7molm?2d?1时,冬小麦GPP达到最高。2004年与2005年相比较,DF与LUE、DF与GPP关系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归因于两年间冬小麦拔节?乳熟期PAR水平和DF分布频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7.
阔叶杂草的危害是显著降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有必要研制对高羊茅种子生产安全和高效的除草剂复配制剂。根据2014-2015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配制了6种芽前与芽后除草剂的混合制剂。于2015-2016年在上海闵行地区高羊茅种子生产田,以不除草、手工除草、7个单体药剂和1个常用药剂组合共10个处理为对照,对包含6个药剂组合在内的共计16个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鉴定和比较了其治除杂草的功效和对高羊茅种子生产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4药剂处理的高羊茅籽粒产量最高(604kg/hm~2),显著高于不除草对照(456kg/hm~2)的32%,比手工除草对照(499kg/hm~2)高出21%。其对杂草的治除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相对株数防效为83%~90%,杀草谱为6种,杂草伤害率为85%。与组合4功效相当值得推广应用的药剂还有组合5和苯磺隆。组合4、组合5和苯磺隆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降低高羊茅种子生产的田间杂草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PS的联合收割机收割面积实时统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联合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对收割面积的统计方法比较繁琐,且实时性不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联合收割机收割面积实时统计方法.该方法利用GPS测量联合收割机行走的位移,利用超声波测距仪测量收割机实际割幅,然后根据已走的距离和割幅计算得到收割面积.实际应用表明,收割机使用该方法进行收割面积统计其平均统计误差小于2%;且该方法工作可靠,实时性高,为农户依据收割面积进行收割作业收费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99.
耐旱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及其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的试验方法,从分离自黄淮海地区的19株根瘤菌和2株参比菌株中初步筛选得到能够在该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根瘤菌7株。进一步进行土壤盆栽干旱胁迫复筛试验,通过根瘤数量、大豆植株干重和含氮量等指标分析,获得了3株耐旱根瘤菌株B.japonicum 4788、B.japonicum 4792和B.japonicum USDA110;测定了在盆栽条件下接种B.japonicum 4792大豆植株耐旱性相关生理的指标,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叶片中甜菜碱、SOD酶和叶绿素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的含量减少,表明接种根瘤菌可以提高大豆的耐旱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已知玉米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两种玉米材料的Zm-NAS1和ZmNAS2基因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启动子元件进行分析预测并比较在两种材料间差异。结果表明,ZmNAS1基因启动子在两种材料上差异明显,沈137较K12除一段574bp缺失外,他们之间还有24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两种材料间的ZmNAS2基因启动子无差异。ZmNAS1和ZmNAS2基因启动子均具有一些与光调控、激素诱导、响应逆境胁迫等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但数目存在一定差异;两个基因启动子上都有一定数目缺铁诱导元件的核心序列。根据启动子元件分析,初步判断ZmNAS1和ZmNAS2基因除受缺铁诱导表达外,还可能受到其他多种信号的共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此外,ZmNAS1基因启动子在两种材料间差异明显,推测该基因在两种材料间受到的表达调控水平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