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2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491篇
林业   890篇
农学   644篇
基础科学   854篇
  604篇
综合类   4445篇
农作物   642篇
水产渔业   611篇
畜牧兽医   2355篇
园艺   757篇
植物保护   44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机动车维修过程中出现的维修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完善机动车维修技术对于提高维修质量的意义,提出了应用现代企业维修技术、提高维修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提高水氮亏缺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并促进水氮耦合效应,实现夏玉米节水增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定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0、5、10、15t/hm2,分别记为C0、C1、C2、C3)、2种灌溉方式(正常灌溉I1、亏缺灌溉I2)和2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N1、亏缺施氮N2),正常、亏缺灌溉灌水量分别为100%和50%作物需水量,常规、亏缺施氮量分别为200 kg/hm2和100 kg/hm2,探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生物炭对砂壤土持水保肥效果以及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5 t/hm2和10 t/hm2生物炭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持水能力,并减少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淋洗,10 t/hm2下效果最佳。同时,5 t/hm2和10 t/hm2生物炭可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在10 t/hm2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显著增加(P<0.05),较未施炭组分别增加了6.74%~13.12%、9.84%~19.48%和6.74%~13.12%。然而,生物炭添加至15t/hm2时增益效果有所下降。在10 t/hm2生物炭下,I1N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5),相比C0,I1N1处理产量增加了13.1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6.93%,I2N2处理产量和氮素偏生产力与C0下I1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I2N2处理产量显著提高(P<0.05),较C0处理增产12.84%,相比C0,I1N1处理仅减产5.60%。【结论】10 t/hm2生物炭能够在水氮亏缺下有效地提高水氮利用效率,进而达到保产增效目的,且10t/hm2生物炭与水分充足减氮50%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可作为夏玉米生产中节水节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3.
994.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 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 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 最高可达100%; 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 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 EC50为0.000 1 μg/mL; 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 EC50为0.017 1~2.027 0 μg/mL; 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 EC50为11.265 4~88.283 5 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 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945~1 575 g/hm2 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 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195~292.5 g/hm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 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 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由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梨火疫病是危害梨、苹果等蔷薇科果树的一种重要细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损失,是果树上重要的防控对象。药剂防治是控制梨火疫病传播蔓延的一种重要手段。吩嗪类化合物是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和抗生素溶杆菌Lysobacter antibioticus等生防细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在农药、医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明确吩嗪类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活性,本研究通过测定含不同浓度药剂的菌悬液OD600的方法,评价了本课题组分离的5个吩嗪类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抗细菌药剂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堆囊粘菌素(myxin)和吩嗪-1-羧酸(PCA)活性较好,EC50分别为 7.20 μg/mL 和46.41 μg/mL。中生菌素、噻霉酮、春雷霉素等药剂EC50为7.21~50.74 μg/mL。进一步对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了复配筛选,结果显示,吩嗪-1-羧酸∶中生菌素=9∶1复配组合的EC50为27.15 μg/mL,增效系数为1.28,表现了一定的相加作用。本研究明确了5个吩嗪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活性,为扩充梨火疫病防治药剂种类、开发利用吩嗪类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旱地矮化苹果树当季肥料氮在土壤中的累积与淋溶效应,采用土钻采样法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6 a生晚熟矮化‘延长红’苹果园土壤剖面(0~300 cm)的氮素累积分布特征与当季氮肥残留。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与硝态氮含量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不施肥CK、减氮施肥N400与常规施肥N800处理硝态氮在80~140 cm土层存在明显富集现象,其含量峰值分别为174.9、194.8 mg·kg-1与211.1 mg·kg-1。CK、N400与N800处理0~300 cm土壤剖面中,全氮累积量分别为10 927.3、13 734.8 kg·hm-2与15 645.4 kg·hm-2,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1 873.5、2 353.9 kg·hm-2与2 892.7 kg·hm-2,铵态氮累积量分别为12.2、42.6 kg·hm-2与44.4 kg·hm-2。N400和N800处理下果园土壤中各土层(0~300 cm)氮素来自当季氮肥的比例分别为0.10%~1.50%和0.18%~2.03%。当季氮肥在0~300 cm深度各土层均有残留且主要集中在0~140 cm土层;80~100 cm土层的全氮来自当季氮肥的比例(减氮施肥N400和常规施肥N800分别为1.50%与2.03%)显著高于其他土层。N400处理下TN-15N、NO-3-15N、NH+4-15N的残留率分别为21.6%、19.2%、0.2%,N800处理分别为48.8%、39.3%、0.3%,土壤中氮的残留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且以硝态氮为主。100~300 cm土层中减氮施肥N400与常规施肥N800处理NO-3-15N残留率分别为8.5%与25.0%,当季氮肥淋溶出根区(0~80 cm)现象明显。最佳施肥量及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在N400的基础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997.
998.
比较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为金黄色乌鳢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16.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乌鳢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金黄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P<0.05);2种乌鳢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EAA/TAA和EAA/NEAA的比值分别在39.29%~39.66%和77.20%~79.36%之间;2种乌鳢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含有EPA和DHA,差异不显著,而金黄色乌鳢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金黄色乌鳢不仅与普通乌鳢同样具备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具备特有的观赏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朝谷 27 是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以朝谷 58 为母本、朝谷 15 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经过 7 个世代定向选择育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于 2022 年 3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 谷子(2022)210039。朝谷27 具有抗拿捕净除草剂、抗倒伏、矮秆、紧码、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适宜辽宁、山西、河北承德、陕西等年≥ 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春播种植。对朝谷 27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逆性、栽培技术等进行介绍,为谷子新品种推广和良种良法配套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土壤细菌群落16SrDNA-PCR-DG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深翻还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嵌套式PCR和DGGE电泳技术对细菌16SrDNA V3~V5区进行扩增和产物分离,分析3个秸秆深翻处理下春玉米各生育期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索高寒灌溉农区春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初步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细菌多样性高于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这种多样性同时受玉米生育期和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3个处理相同生育期DGGE条带数有明显的变化,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两年处理(SF-II)条带数最多,其次是玉米秸秆深翻还田1年处理(SF-I),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CK)最少;在成熟期,SF-II条带数为12,是CK处理的两倍。玉米全生育期一直存在数种优势菌群,但各时期细菌的种类不同,整体表现为随着玉米的生长细菌种类逐渐增加,成熟期减少。秸秆深翻还田能丰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玉米生长中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