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79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10篇
  79篇
综合类   693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378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定位并注释双峰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MHC基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提取人类MHC(HLA)基因编码序列和牛MHC(BoLA)基因编码序列并分别与双峰驼转录本进行blastn基因序列比对,识别出相似度较高的scaffolds,通过分析HLA、BoLA基因序列比对在这些scaffolds上的位置顺序,对多条scaffolds进行拼接,得到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再分别提取HLA、BoLA全基因组序列与双峰驼已拼接的scaffolds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利用lastz建立起的Pseudo chromosome与HLA、BoLA全基因组序列的线性关系判断筛选出的scaffolds是否准确;然后通过分析MHC基因在两物种间的线性关系,在双峰驼参考基因组中提取出MHC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基因注释;最后根据得到的双峰驼MHC基因绘制系统进化树,研究其基因间的进化关系。【结果】通过对HLA、BoLA基因编码序列与双峰驼转录本用blastn进行序列比对,识别出了相似度较高的3条scaffolds,即NW_011511766.1(全长4.1M)、NW_011515227.1(全长1.2M)和NW_011514613.1(全长15K),对其拼接得到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利用lastz共线性分析,识别出HLA基因序列和BoLA基因序列并比对出其在双峰驼MHC基因的共线性区域。该区域与拼接得到的Pseudo chromosome一致,证明筛选出的scaffolds是准确的。并且发现Class-Ⅰ类和Class-Ⅲ类基因集中分布在NW_011515227.1上,而Class-Ⅱ类基因集中分布在NW_011511766.1和NW_011514613.1上,进一步分析得知Class-Ⅱ类基因主要分布在NW_011511766.1的3.5—4.1M的位置;将存在共线性区域的序列提取出来,与比对到双峰驼上的MHC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blat分析,结果在双峰驼基因组中共识别出24个与牛BoLA基因高度相似的基因,其中Ⅰ类基因1个,Ⅱ类10个,Ⅲ类基因13个。对双峰驼这24个MHC基因进行信息注释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注释的Class-Ⅰ类和Class-Ⅱ类基因在同一分支。【结论】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定位并注释了双峰驼的MHC基因,将双峰驼MHC基因序列定位到了3条scaffolds上,找到并注释了24个MHC基因,绘制了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MHC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用5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好于其他 3 种杀菌剂,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更具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993.
基于USLE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掌握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对优化水土保持措施、开展滇池水污染治理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降雨量、土壤、DEM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GIS技术,结合土壤侵蚀模型计算滇池流域1999—2014年每隔3 a的土壤侵蚀量,分析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无明显侵蚀区域面积在15 a间呈上升趋势,占比从1999年的70%上升为2014年的82%,说明流域土壤侵蚀状况逐渐好转;1999—2014年期间滇池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侵蚀面积最大,为776 km2,到2014年下降到为468 km2;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转移矩阵显示15 a间近75%区域侵蚀强度保持不变,其中以微度侵蚀为主,有18.23%的区域侵蚀强度降低,8.36%的区域强度上升;空间变化上,侵蚀强度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于环滇池的入湖河流一带,侵蚀强度上升区域主要为流域东、南、北端海拔较高的山区。该研究有助于分析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在空间上的演变过程,为提出精准的侵蚀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多年来.抗菌素药物研制成功和开发应用为人类治疗细菌性传染病作出了巨大贡献。1929年青霉素发明以来.人们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使得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彻底的治疗。但是,随着抗生素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特别是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95.
中麦89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合作通过系谱选育的小麦品种,经多年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显示,具有丰产性好、稳产性高、抗逆性强、优质营养的农艺特性,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江苏和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土壤覆盖富集植物秸秆对果树镉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将葡萄幼苗种植于镉污染的土壤中,并在土壤表面覆盖镉富集植物(多茎鼠麴草、荠菜、猪殃殃和小飞蓬)秸秆,研究了葡萄幼苗的生长及镉积累状况.【结果】与未覆盖相比,覆盖多茎鼠麴草和猪殃殃秸秆均提高了葡萄幼苗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覆盖荠菜和小飞蓬秸秆降低了葡萄幼苗的这些指标.覆盖四种富集植物秸秆均降低了葡萄幼苗的地上部分镉含量,较未覆盖分别降低了10.68%、4.36%、11.33%和55.55%.【结论】覆盖富集植物秸秆均能够降低镉胁迫下葡萄幼苗的地上部分镉含量,其中覆盖多茎鼠麴草和猪殃殃秸秆还有利于促进葡萄生长.  相似文献   
997.
12月,受年底市场资金回笼需要,部分流通货源变现为主,拉低市场成交价,导致整体市场行情走低。主要是受烟碱类杀虫剂、吡唑醚菌酯原药大幅走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徐志虎  绪立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70-14972
以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为例,对其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物化空间、心理感受两个方面设定了公园绿地周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控制体系,提出了公园绿地周边环境监管模式构想及其管理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9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的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亮  吴杰  秦中立  叶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40-15841
采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后,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抗肿瘤中药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的金属元素Ca、Cd、Co、Mg、Fe、Mn、Zn和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中,Ca、Mg、Fe、Mn、Zn的含量均较为丰富,且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Ca〉Mg〉Fe〉Mn〉Zn;Cd、Co和Pb均未检出。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04.4%,相对标准偏差(n=5)为1.0%~4.2%。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平菇与香菇融合子的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属于细胞工程重大理论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都想利用生物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来探讨原生质体融合后基因重组遗传规律,在理论上和学术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上也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众所周知,平菇具有生长周期短,易栽培,产量高等特点,但其品质较差,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香菇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抗逆性差,北方很少栽培。长期以来人们就设想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但因亲缘关系较远,靠常规杂交不可能实现。 本项研究以平菇和香菇为材料,进行两者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规律研究。首先分离并纯化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单孢克隆成一个无性系),测定单孢系基因型,以锁状联合作为筛选融合子的细胞标记。用溶壁酶将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制备出原生质体,而后以PEG作为融合剂使两者异源原生质体融合,利用基因互补原理和细胞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将融合于材料培养出子实体。现将融合子综合分析和鉴定如下: 1.观察统计融合子形成的子实体,其菌伞的形态、颜色、生长习性具有双亲性状。 2.对融合子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其氨基酸含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