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46篇
  免费   4961篇
  国内免费   5117篇
林业   6395篇
农学   4893篇
基础科学   3954篇
  21122篇
综合类   48930篇
农作物   3445篇
水产渔业   1020篇
畜牧兽医   7847篇
园艺   6461篇
植物保护   3857篇
  2024年   784篇
  2023年   3071篇
  2022年   3353篇
  2021年   3392篇
  2020年   3269篇
  2019年   3808篇
  2018年   2304篇
  2017年   3319篇
  2016年   4014篇
  2015年   3961篇
  2014年   5652篇
  2013年   5581篇
  2012年   6898篇
  2011年   6708篇
  2010年   5896篇
  2009年   5813篇
  2008年   5776篇
  2007年   4792篇
  2006年   4411篇
  2005年   4031篇
  2004年   2877篇
  2003年   2469篇
  2002年   1991篇
  2001年   1806篇
  2000年   1459篇
  1999年   1226篇
  1998年   992篇
  1997年   942篇
  1996年   863篇
  1995年   876篇
  1994年   857篇
  1993年   833篇
  1992年   811篇
  1991年   964篇
  1990年   770篇
  1989年   75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65年   20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土壤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目前已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土壤现状,国家旨在控制污染物来源。本研究选定北方山区工业区的1处小型开关设备厂厂区作为测试对象,以其厂区内部及周边土壤为材料,通过试验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合结果数据对其土壤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该厂区所测的6个位点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由于A点处于喷漆车间,接受的污染物种类较多,该位点土壤各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个别数据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图谱的黑龙江黄豆产地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探讨了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黑龙江黄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出判别黑龙江黄豆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来自齐齐哈尔和北安2个地域50份黄豆样品中5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表明,46种矿物元素含量在地域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8项元素指标建立黄豆产地判别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对黄豆产地整体交叉检验判别率为95.7%。As、Ru、Gd含量在黄豆与土壤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Tb含量在黄豆与土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4种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对产地判别准确。因此,上述元素是黄豆矿物元素产地鉴别较可靠的指纹信息指标。  相似文献   
993.
菜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7,(8):1-6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风险。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流失和地下淋溶是引起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氮素养分是影响蔬菜产量的重要因子,为追求经济效益,菜地氮肥投入量大,过量施肥造成的氮素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笔者综述了菜地氮素迁移转化研究现状,探讨了菜地施肥、地表径流、地下淋溶、氨挥发等菜地土壤氮素迁移和转化途径,分析了土壤中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包膜肥在直播早熟油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不同用量包膜肥对‘湘杂油1613’碳氮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条件下,施用包膜肥油菜碳氮代谢活跃,叶绿素含量(SPAD)升高,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明显增加,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小幅提高。施用包膜肥增产效果明显,包膜肥施肥量为15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066.9 kg/hm~2。通过拟合建模,包膜肥用量为1611.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164.9 kg/hm~2;而普通肥的用量为1870.5 kg/hm~2时,最高产量为1904.8 kg/hm~2,包膜肥产量增加13.6%,同时用量减少13.9%。  相似文献   
995.
以水蜜桃品种"皮球桃"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置9组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最佳施肥配方。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基肥、萌芽肥配方相同的情况下,处理6(株施入硬核肥磷酸一铵0.8kg+尿素0.2kg和采前肥硫酸钾1.75kg),处理8(株施入硬核肥磷酸一铵1.1kg+尿素0.2kg和采前肥硫酸钾1.45kg),处理9(株施入硬核肥磷酸一铵1.1kg+尿素0.2kg和采前肥硫酸钾1.75kg)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667 m~2施入(50株)基肥干鸡粪300~375kg+过磷酸钙100~150kg+尿素12.5~17.5kg+硫酸钾50.0~62.5kg、萌芽肥尿素12.5kg+硼砂7.5kg、硬核肥磷酸一铵40~55kg+尿素10kg和采前肥硫酸钾72.5~87.5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6.
对于干旱缺水的大同来说,盐碱地是十分宝贵的土地资源,做好人口密集、水源丰富,地势平坦的盐碱地的改造,是大同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就大同盐碱地的特性和盐碱地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全面的阐述,希望对今后的盐碱地开发治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97.
有机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分析黄瓜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配比的有机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有机微生物菌肥配比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稻田土壤养分特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深入了解耕作措施对稻田耕层土壤的作用效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免耕、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容重、孔隙度、团聚体、水分、温度,土壤化学性质如氮、磷、钾、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包括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稻作措施的优缺点。最后对稻田耕层的合理调控提出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栽培模式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轮耕,免耕、翻耕和旋耕交替运作;配施绿肥和有机肥;推行节水稻作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和N2,但处理N1和N2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收获指数以N2处理最高,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更加明显。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38.46~250.78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28~207.18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小麦滴灌经济施氮量以174~207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00.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低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CK处理。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量均达到最大,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显著提高29.04%,35.61%。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方式能使马铃薯根区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和植株间无效蒸发损失,改善土壤水、肥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且不显著降低马铃薯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