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3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林业   1467篇
农学   2313篇
基础科学   309篇
  1335篇
综合类   12109篇
农作物   1761篇
水产渔业   746篇
畜牧兽医   7953篇
园艺   2258篇
植物保护   732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773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860篇
  2015年   998篇
  2014年   1412篇
  2013年   1438篇
  2012年   2007篇
  2011年   1975篇
  2010年   1894篇
  2009年   2063篇
  2008年   2047篇
  2007年   1671篇
  2006年   1419篇
  2005年   1276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787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309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上海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上海地区5个发病猪场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致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SH1、SH2和SH3,理化特性研究表明,3株分离毒均对氯仿、乙醚、甲醛、热(56℃)、酸(pH6以下)、碱(pH8以上)敏感。负染可见病毒以大小不等的具囊膜的球形粒子为主,囊膜上有纤突,直径为60 ̄100nm;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分散在细胞浆内,直径为45 ̄80nm。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3株分离毒均与PRRSV高免血清呈强阳性反应,而与HCV、PPV、PRV、TGEV高免血清的反应均呈阴性。综上可见,所分离的病毒为PRRSV。  相似文献   
992.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3.
干旱胁迫下20个大豆品种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份大豆品种,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旱棚盆栽方式,分别统计芽期、苗期和花期发芽率、生理、叶绿素荧光等指标,收获后测定农艺性状,同时利用抗旱系数、抗旱指数、隶属值函数法综合分析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指标或方法在大豆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旱性存在差异。综合评价全生育期抗旱性,最终筛选出3个高抗旱型品种:龙品03-311、晋豆21和艾卡166;2个抗旱型品种:绥农14和铁丰8;3个干旱敏感型品种:猫眼豆、合丰47和东农594。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测定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对轮叶黑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叶黑藻经0.10~2.00 mg·L~(-1)二甲戊灵处理2 d后,体内的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但低浓度二甲戊灵对植物造成的氧化胁迫不足以引起SOD的防御机制形成,因而在短时间内SOD活性快速下降,一段时间后上升;而4.00 mg·L~(-1)二甲戊灵处理后2 d,SOD活性下降不明显,说明高浓度二甲戊灵引起SOD的防御机制形成,诱导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轮叶黑藻经4.00 mg·g~(-1)处理后8 d,MDA含量出现了较其他试验组高的峰值;经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后10 d,1.00 mg·g~(-1)以上使轮叶黑藻Pro含量显著增加,2.00 mg·g~(-1)以上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1.00 mg·g~(-1)以上浓度二甲戊灵即显著影响轮叶黑藻的重要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扁桃枝条在持续低温下生理特性的变化,以本地12 a扁桃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低温(-10,-15,-20,-25℃)和不同处理时间(CK,3,6,12,18,24 h)下的枝条电导率、保护酶、渗透调节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低温和处理时间对扁桃枝条电导率、保护酶、渗透调节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枝条的半致死处理时间。结果表明,扁桃枝条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保护酶(POD、CAT)、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在低温和不同处理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而淀粉在处理下呈下降的趋势。根据电导率在处理下呈上升趋势,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不同温度下枝条半致死时间,在-10℃下对枝条不造成伤害,枝条在-15℃可持续15.61 h,在-20℃可持续10.03 h,-25℃可持续3.55 h。  相似文献   
996.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草坪草的可持续发展,选育和种植耐盐草坪草可改良和利用大面积盐渍土壤。以3种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HCO3胁迫(0,0.2%,0.4%,0.6%,0.8%,1.0%)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草坪外观质量、叶片萎蔫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K+含量均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0.4%~1.0%NaHCO3胁迫降低了3种冷季型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干重,且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生长受到胁迫的抑制程度显著增大,根系部分的受抑制程度比地上部分更明显;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Na+含量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浓度越高上升越明显;NaHCO3浓度0.4%时,3种冷季型草坪草已受到伤害;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在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均表现为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说明3种冷季型草坪草抗NaHCO3胁迫的能力均为早熟禾强于黑麦草和高羊茅。  相似文献   
997.
玉米耐 Na2CO3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与玉米耐盐碱密切相关的生理指标,采用室内发芽和室外砂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6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期发芽率、盐害指数、胚生长、苗期株高、生物量以及脯氨酸、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Na_2CO_3胁迫强度增加玉米种子发芽率、胚生长、植株生长、生物量均有明显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害指数、MDA含量、脯氨酸含量随Na_2CO_3胁迫强度增大逐渐增加;而SOD含量除农夫9号外,其他品种随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除吉单535外,其他品种随胁迫强度增大而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胚生长、株高、生物量、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等9个指标与耐盐碱密切相关,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得出,6个玉米品种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吉单535玉龍8号东单969南北1号农夫9号玉龍2号。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了解紫金牛对于土壤中铅胁迫的耐受程度,以紫金牛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不同质量分数铅胁迫[0(对照)、500、800、1 200、1 800 mg/kg]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铅质量分数为500、800 mg/kg时,胁迫至60 d,紫金牛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总量、PSⅡ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高于对照,植株对于光能的利用能力得到促进;当土壤铅质量分数≥1 200 mg/kg时,胁迫至60 d上述数值低于对照,植株对于光能利用能力下降,热耗散升高。胁迫至60 d,各铅胁迫处理组电子传递效率(ETR)低于对照。在胁迫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剧。短期内各铅胁迫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机体增强对活性氧的清除和生物膜的保护,但随着胁迫周期的增长,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合成受到影响,SOD活性降低。随着铅质量分数的加大,紫金牛叶片产生不同程度的外观损伤,但无死亡。紫金牛能忍受土壤中1 800 mg/kg的铅胁迫,具有较强的抗重金属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了探究非豆科植物泡桐与微生物共生固氮体系,对泡桐根瘤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条件 及其系统发育地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从广西钦州市采集的泡桐根瘤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根瘤内生细菌, 进行传统生理生化研究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 9 株根瘤内生细菌,大部分菌株 能较好地利用 8 种碳源;78% 的菌株能利用铵盐,89% 的菌株能利用硝酸盐;所有的供试菌株在 3- 酮基乳糖 和淀粉水解试验中呈阴性;89% 的菌株能利用柠檬酸盐;B.T.B 反应除菌株 PG-7 产碱外,其余都产酸;33% 的菌株能使硝酸盐还原;有 56% 的菌株能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多数菌株具备豆科植物根瘤菌的 一般生理生化特征。通过 16S rDNA 全序列分析,确定 9 株供试菌株可分为 4 个菌属,其中菌株 PG-1 和 PG-2 共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PG-3、PG-5、PG-6、PG-8 和 PG-9 等 5 株菌株共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 PG-4 隶属于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PG-7 隶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分离自同一寄主 的根瘤内生细菌其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表现出了遗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