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95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林业   1738篇
农学   780篇
基础科学   1193篇
  1102篇
综合类   6881篇
农作物   912篇
水产渔业   823篇
畜牧兽医   3604篇
园艺   1355篇
植物保护   56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754篇
  2009年   808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467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46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447篇
  1992年   381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319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进一步揭示次生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的20~25年生、35~40年生、55~60年生3个次生甜槠木荷林分别设置了面积为50 m×5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通过样地Ripley聚集度分析和点Ripley聚集度分析,对3个样地中的优势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的次生甜槠木荷林的上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增加,下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减少,树种数量相对稳定,但各层树种组成变化明显,其中上层木中甜槠、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3个优势种的比例从20~25年生时的20.41%增长到55~60年生时的73.53%;从空间结构看,20~25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聚集分布,35~4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半聚集半均匀分布状态,55~6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92.
城市森林降温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本文探讨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部因素从单木尺度上主要有树种、树冠结构和树冠形状,从林分尺度上主要有林分类型、林分结构、绿量、林分面积和形状,城区尺度主要应用遥感方法对城市森林降温效应进行研究,主要指标有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外部因素有气候、地面类型和经营措施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通过影响林内外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共同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重视温度场理论,结合地面观测与遥感解译,充分研究林分结构与城市森林能量传输的关系,另一方面需加强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从促进热量交换的角度优化林分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建筑、森林和水体等基础设施,实现降温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3.
近15年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按省、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地貌剖析了石漠化土地及程度的三期变化状况,并总结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关系、程度与面积状况、缩减率、工程试点县等方面的相应特点,为下阶段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着重分析了在青藏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下,生态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同时给出了林业生态建设应对气候暖湿化的措施,以期为西藏生态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5.
成都平原西缘笋用竹病虫害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笋用竹病虫害种类及分布危害,为保障笋用竹产业发展和产品安全提供基础信息,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结合,并辅以灯诱的方法,对成都市主要笋用竹基地以及部分景区和社区竹林地病虫害开展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笋用竹病虫害共45种,其中害虫38种,病害7种;对危害面积较大的病虫害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成都市笋用竹病虫害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通过不同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浓度和扦插时间处理,对‘彩虹’彩桂进行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珍珠岩∶椰糠=1∶1(E)做扦插基质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达89.67%;生长调节剂以NAA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9.50%;以1 500 mg/L速蘸30 s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4.33%;5月下旬和9月下旬插穗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玉坎河系历年监控数据的研究,识别生态引水主要污染影响因子,选定代表性断面监测,继而分析了生态引水对玉坎河系水质的影响及变化,为玉环市改善城区水环境和人居环境,消除玉坎河系劣V类水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8.
地处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具有超过千年的历史,集中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适应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农耕智慧。本文依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和认定标准,总结分析了该系统的农业特征、生态特征、景观特征和文化特征,并对其进行功能价值评估,最后从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生态产品和休闲农业5个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对潮土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典型潮土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全量小麦秸秆还田(S)、全量秸秆炭化还田(B)、半量秸秆半量生物质炭还田(SB)和不进行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的对照(CK),连续进行3 a田间试验。对小麦、玉米两个生长季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restriction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和克隆文库技术对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季,与S处理相比,B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pH、有机碳(SOC)和速效钾(AK)含量(P0.05),但并未显著影响土壤水分、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B和SB处理的硝化潜势(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分别为0.58、0.49μg·h~(-1)·g~(-1)(以NO_2~-计,下同),显著高于CK,与S处理(0.40μg·h~(-1)·g~(-1))差异不显著。玉米季,B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SOC和AK(P0.05),各处理玉米季的PNR整体低于小麦季,B处理最高(0.27μg·h~(-1)·g~(-1)),显著高于CK和S处理(P0.05)。小麦季PNR分别与AK、NH_4~+浓度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P0.05),与AOA和AOB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关系;玉米季PNR仅与理化因子SOC显著相关,但该季节PNR与AOB群落结构显著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SOC、容重、pH和AK是显著影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对AOA和AOB群落结构总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4%和75.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AOA大部分属于土壤古菌Group1.1b,AOB多属于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簇3。综上,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炭化还田提高土壤硝化活性,改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引起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棉纤维生物炭对稻田土壤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生物炭应用于农田Cd污染的控制及治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研究通过根箱试验,研究棉纤维生物炭对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和不可交换态Cd含量及水稻植株中Cd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棉纤维生物炭的施用量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同时不可交换态Cd含量都呈上升趋势。随着棉纤维生物炭的施用量增加,非根际土壤pH值呈逐渐上升趋势。非根际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不可交换态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施用棉纤维生物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根际土壤pH值,进一步降低了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而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的下降,主要受棉纤维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影响,受土壤pH值影响不大。随着棉纤维生物炭的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各部位Cd含量及累积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籽粒Cd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为36.57%,根的Cd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小,为12.56%。由于茎鞘的生物量和Cd含量都较大,茎鞘中Cd累积量最高,平均为25.44μg plant-1,是籽粒的2.85倍。因此,在进行农田土壤Cd修复的同时,除了要关注农产品Cd污染,还要考虑如何妥善处理大量的富集Cd的农业废弃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