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97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359篇
  294篇
综合类   791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981.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端弯矩可由框架内力分析时求出,但跨中最大弯矩和反弯点的位置却仍未知,即包络图不能得出。而配筋计算及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必须以包络图为依据。 包络图可用数解法求解。本文在数解法基础上用坐标图解法来对梁内最大弯矩及反弯点位置的确定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简便的求最大弯矩值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82.
硝酸盐及其氮、氧同位素最新分析方法-细菌反硝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孟文 《核农学报》2011,25(4):828-831
细菌反硝化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环境样品硝酸盐及其δ^15 N和δ^18O的新方法,广泛用于NO 3^-来源及其转化过程相关环境生态研究。为了推进相关应用研究,本文系统介绍了细菌反硝化法的原理、特点和一般分析步骤,着重讨论了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试验要点,给出了分析相关计量关系及结果标定和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983.
不同坡度下反坡水平阶的蓄水减沙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昆明松华坝迤者小流域,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定点观测不同坡度下径流和泥沙的流失特征,研究反坡水平阶对不同坡度下坡耕地的蓄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反坡水平阶总体上对坡耕地为5°和15°的减水效益分别达到75.98%和74.55%,减沙效益总体上分别达到了85.91%和80.52%;坡耕地为25°的减水效益总体上达到了43.48%,减沙效益总体上达到了69.15%。不同坡度下反坡水平阶坡面对照自然坡面得出的用水减沙比表现为坡度越小用水减沙比越大,坡度越大用水减沙比越小。说明坡度越小,反坡水平阶对径流和泥沙的拦截效果越明显,反坡水平阶有直接蓄水减沙的水土保持功效。  相似文献   
984.
麦田土壤反硝化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乙炔抑制法,用气相色谱仪测定N2O量,以研究麦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及作物育期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从中看出,向田间供水后2-4d,土壤释放N2O量均达到最大值,N2O约1.12-1.33g.hm^-^2.h^-^1,小麦生育以孕穗到扬花阶段,土壤释放的N2O量最高。  相似文献   
985.
高效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与分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硝化细菌是生物硝化脱氮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直接影响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的效率.有研究表明 ,污水中硝化细菌的浓度与硝化速率成正比[1], 因此,提高污水中硝化细菌的浓度、获得纯种硝化细菌,可大大提高生物脱氮和污水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86.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中氮素转化的两个重要途径,它们的研究为当前农学与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样土壤呼吸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呼吸作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土壤碳氮转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87.
本文以五常、常熟和雅安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泥浆培养,利用基于膜进样质谱仪(Membrane Inlet Mass Spectrometer, MIMS)的15N示踪技术,探究了温度、pH、NO3–浓度、C/N、Fe2+和S2–浓度对三种水稻土反硝化和硝酸根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 DNRA)速率及二者占硝酸根还原过程相对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稻田土壤中,反硝化是NO3–异化还原过程的主导途径,占比87.97%~91.73%,而DNRA仅占8.27%~12.03%。反硝化和DNRA速率随温度升高均呈指数增长,且DNRA占NO3–异化还原的比例(RDNRA)也随温度升高呈增长趋势。反硝化和DNRA速率分别在pH为7或者8.5时最高,相对于碱性环境(4.92%~14.67%),酸性环境中RDNRA(6.24%~15.56%)更高。反硝化和DNRA速率与NO3–浓度之间关系符合米氏方程,且反硝化的最大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大于DNRA。与未加碳源对照组相比,C/N为2.5时,反硝化速率显著提高了22%~35%;C/N大于2.5时,DNRA速率显著提高了74%~199%。三种土壤中,Fe2+添加和S2–添加处理中呈现出类似的趋势,都是在低浓度电子供体(即Fe2+和S2–浓度分别为300~500 μmol·L–1和50~62.5 μmol·L–1)时呈现出最高的反硝化速率,而DNRA速率达到峰值则需要更高浓度的电子供体(即Fe2+和S2–浓度分别为800~1000 μmol·L–1和100~125 μmol·L–1)。综上可知,环境因子可显著影响NO3–异化还原过程的速率及分配,其中高温、高C/N、高浓度Fe2+和S2-有利于更多的NO3–分配给DNRA过程,而高浓度NO3–会提高NO3–向反硝化过程的分配。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水稻土NO3–异化还原过程分配的认识,对于探寻潜在农学措施提高DNRA过程的分配比例,进而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固持和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88.
氧化亚氮(N_2O)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大气环境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N_2O排放不仅增加温室效应,同时也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氮损失与平流层臭氧消耗。长期以来土壤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N_2O的主要排放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可能是陆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另一重要来源。近年来有关植物排放N_2O的报道逐年增多,但对植物排放N_2O的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方面还缺乏文献综述。本文首先在总结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的N_2O源与汇的基础上,提出陆地植物可能是另一个尚未被广泛认可的重要的N_2O的排放源。植物排放N_2O可能有两种潜在途径:1)植物作为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产生的N_2O的运输通道,2)植物通过自身代谢或内生菌的作用产生N_2O并排放到大气中。然后分析了关键因素(养分、光照、温度和植物器官及生长阶段)对植物排放N_2O的影响机制。最后指出未来需进一步探明植物体内产生N_2O的具体途径及其对全球N_2O排放的贡献,重点是探明植物自身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与其伴生、共生的微生物在N_2O产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9.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处理量小,分散,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分散处理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首要选择。该研究采用AAO工艺与BAF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AAO-BAF)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讨了氨氮容积负荷对该系统BAF单元硝化性能及出水悬浮物(SS)的影响。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有效滤料容积(即方式1和方式)2种方式,氨氮容积负荷在0.43~1.21 kg/(m3·d)之间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容积负荷的增加,氨氮去除率呈现先缓慢降低后急剧减小的趋势,不同的是,出水SS对方式1(即水力负荷的变化)更敏感。当氨氮容积负荷在0.43~1.12 kg/(m3·d)时,氨氮去除率大于81%;当氨氮容积负荷大于1.12 kg/(m3·d),氨氮去除率急剧降低,氨氮容积负荷为1.21 kg/(m3·d),2种运行方式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5%和68%。当氨氮容积负荷小于0.74 kg/(m3·d)时,出水SS小于10 mg/L;当氨氮容积负荷大于0.74 kg/(m3·d)时,出水SS急剧增加,但方式1增加得更快,氨氮容积负荷增加到1.21 kg/(m3·d)时,方式1和方式2的出水SS分别为21.8和14.2 mg/L。所以,为保证BAF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其氨氮容积负荷应小于0.74 kg/(m3·d)。  相似文献   
990.
“薄浅湿晒”灌溉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薄、 浅、 湿、 晒灌溉对水稻拔节期、 孕穗期和乳熟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 微生物量氮(MBN)、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灌溉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规律。试验设2 种灌水方式,即常规灌溉(CIR)和薄、 浅、 湿、 晒灌溉(TIR); 3种氮肥水平,即低氮(N 0.10 g/kg)、 中氮(N 0.15 g/kg)和高氮(N 0.2 g/kg)。结果表明,与CIR处理相比,TIR处理土壤MBC增加13%~240%,而土壤MBN减少6.5%~47.3%;高氮水平时3个时期TIR处理土壤硝化细菌有所增加,反硝化细菌拔节期和孕穗期降低12.1%~61.2%,而乳熟期增加0.7~3.0倍;中、 低氮水平时孕穗期TIR处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降低63.8%和43.3%。与低氮水平相比,中氮水平可以增加土壤MBC、 MBN、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 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而高氮水平则降低土壤MBN,以及过氧化氢酶、 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可见,中等氮肥水平下薄、 浅、 湿、 晒灌溉方式能有效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过氧化氢酶、 脲酶、 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