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苯肽胺酸对辣椒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苯肽胺酸对作物内源激素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对其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芸苔素内酯为对照药剂,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等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苯肽胺酸处理 (133.3、200.0、266.7 mg/L) 对辣椒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于辣椒蕾期、花期和果期喷施苯肽胺酸后,其叶片中生长素 (IAA) 和玉米素 (ZT) 含量分别提高了4.15%~28.54%和23.41%~163.10%,脱落酸 (ABA) 含量降低了5.47%~28.97%,而对赤霉素 (GA3) 含量无明显影响;苯肽胺酸处理的辣椒叶片中IAA/ZT比值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IAA/ABA、ZT/ABA、GA3/ABA的比值在各测定期均升高;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处理对辣椒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但与苯肽胺酸处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苯肽胺酸处理能明显改善辣椒果实品质,与空白对照相比,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干重 (每100 g鲜果) 最高可分别增加14.75%、49.67%和26.09%,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分别提高69.75%~99.62%、29.17%~94.32%、15.86%~55.35%和1.82%~31.69%;苯肽胺酸处理具有明显增产效果,总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了20.66%~37.19%;芸苔素内酯处理也能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尤其是增产效果明显,较空白对照增加了38.02%,但改善果实品质的整体效果弱于苯肽胺酸。研究表明,苯肽胺酸能够影响辣椒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并可提高辣椒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但与芸苔素内酯对辣椒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不同,其田间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133.3~200.0 mg/L。  相似文献   
92.
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形态及发育的调控效应,全面了解苦豆子生物碱的生物学效应,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苦豆子生物碱不同浓度(333.0、166.5和111.0 mg·L-1)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总数、最大叶长和宽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66.5 mg·L-1处理对番茄幼苗的刺激生长作用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相比,每次施药后第7天,番茄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增加55.07%、103.03%和60.60%,茎粗净增长量分别增加31.54%、225.80%和185.45%,但叶片形态无明显变化;在333.0和166.5 mg·L-1浓度下,与空白对照相比,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可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升高6.16%-13.79%和6.89%-17.12%,而111.0 mg·L-1浓度处理的番茄叶绿素含量较空白对照却下降0.60%-9.40%。田间小区产量测定结果表明,333.0、166.5和111.0 mg·L-1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第一穗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3.07%、20.92%和9.15%,第二穗果实平均单果重与空白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第三穗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2.23%、20.86%和17.27%;且166.5 mg?L-1浓度下,番茄前期产量较对照增加16.48%,而333.0和111.0 mg·L-1处理下,产量无显著增加。田间小区试验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333.0和111.0 mg·L-1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下,与空白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明显下降,而166.5 mg·L-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333.0、166.5和111.0 mg·L-1浓度下,可滴定酸含量平均值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37.01%、23.88%和27.16%;333.0、166.5 mg·L-1浓度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第一穗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28.06%和21.91%,第二穗分别下降27.37%和26.34%,而第三穗分别增加7.28%和7.69%,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111.0 mg·L-1浓度下,第一、二穗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空白对照显著下降,第三穗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且浓度越高,硝酸盐积累越多,但仍远远低于中国蔬菜硝酸盐允许量。【结论】在田间常用浓度(166.5 mg·L-1) 下,苦豆子生物碱能够在番茄营养期促进生长,生殖期促进果实增产,对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作为一类新型、安全的植物源农药,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发生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对渭北旱塬一年一熟区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除草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倒秆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春玉米田杂草种类与传统翻耕田差别不明显,优势种均为田旋花、反枝苋和灰绿藜,主要差别在于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生物量大.96%金都尔乳油900 mL/hm2和70%乙草胺乳油900 mL/hm2土壤封闭处理对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对玉米出苗无影响,而96%金都尔乳油播后封闭处理明显优于70%乙草胺乳油,其50d的鲜重防效仍高达87.4%;20%克无踪水剂1 500 mL/ hm2和40%莠去津悬浮剂2 250mL/hm2定向喷雾处理也可有效控制春玉米田杂草,但20%克无踪水剂明显优于40%莠去津悬浮剂,其23 d的株防效仍高达88.4%;4种药剂的3种防治方法均具有保产作用,其中20%克无踪水剂处理后保产效果最好.可见,在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防治中,可优先考虑以96%金都尔乳油进行播后土壤封闭处理,其次可选用20%克无踪水剂于苗期进行定向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94.
38种植物除草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油菜、黄瓜、小麦、高粱等4种作物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采自西北地区的21科34属38种植物样品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32种植物样品对至少一种供试作物种子芽后生长有70以上的抑制作用;蓼科的大黄、锦葵科的圆叶锦葵和野葵、大戟科的蓖麻等4种植物样品对4种供试作物种子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70;商陆科的商陆对4种供试作物种子幼根及幼芽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95.
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FON)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通过离体及活体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天然抑菌活性物质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对西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以及对病原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31.1和45.2μg/mL;在250、500和1000μg/mL 3个质量浓度下,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1000μg/mL时防效可达75.2%,与对照药剂多菌灵500μg/mL的效果相当。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外观形态观察发现,经桧木醇处理后,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相对电导率上升,菌丝体内镰刀菌酸含量显著降低,菌丝呈现扭曲、畸形、缠绕等不规则外观形态。研究表明,桧木醇不仅能显著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同时能抑制其相关毒素的生物合成或促进其代谢,从而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西瓜枯萎病防治替代药剂的潜力。桧木醇处理能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干扰病原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或代谢过...  相似文献   
96.
为优化植物源抗病毒剂VFB加工工艺,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VFB加工用植物材料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等工艺参数,并以心叶烟和曼陀罗为寄主材料,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VFB抗TMV的活性。结果表明,VFB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0 h,提取5次,m(植物材料)∶v(水)=9∶1;生测表明,优化后的VFB在50倍液剂量下,钝化TMV病毒粒子5 min,其抑制率分别达到83.33%和88.00%,较旧配方分别提高39.33%和48.80%;处理6 h时,对TMV初侵染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4.20%和77.15%,较旧配方分别提高20.20%和26.50%;处理6 h后,对TMV复制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6.67%和69.00%,较旧配方分别提高29.34%和29.60%。可见,经提取工艺优化后,VFB的抗TMV活性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