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对彩色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水分利用机理,选用7个不同色彩的棉花品种(系),在常规灌溉、胁迫灌溉和生育期不灌溉3种环境条件下,调查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色彩棉花品种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株高、花铃期叶片数、有效果枝数、收获指数、果节数、籽指、茎粗和果茎节间长度减少,衣分增加;灌水量减少一半,参试棉花品种的产量均降低,不灌溉处理的籽棉产量与常规灌溉间差异显著(P<0.05);籽棉产量的降低幅度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棕色棉的减产幅度高于绿色棉。常规灌溉处理下,白色棉花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棕色棉花和绿色棉花,而后二者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棕色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绿色棉花。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指标是: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果枝数、果节数、株高、收获指数、单铃重、主茎节间长度、茎粗、籽指、衣分。  相似文献   
92.
马铃薯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育性和遗传改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司怀军  王蒂 《作物学报》2003,29(2):280-284
对马铃薯双单倍体品系81-15和南美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 phureja及二倍体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25个株系的花粉育性和雌配子育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 马铃薯种间体细胞杂种花粉育性与其双亲相比明显降低. 81-15+S.phureja和81-15+S.chacoense的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花粉育性范围分别为7.0%~42.8%和8.0%~20  相似文献   
93.
马铃薯种质资源缺乏,适宜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生长的品种更为紧缺,引进马铃薯种质是丰富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及综合得分(F值)对119份从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马铃薯材料的表型性状(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含量和块茎长宽比)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10个表型性状中生育期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茎粗、叶面积、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含量、块茎长宽比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值具有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可用于旱作条件下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综合得分F值与所测经济性状(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具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93228.67和CIP 385561.124在干旱区,CIP304350.95、CIP392797.22、CIP388615.22在半干旱区分别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特性。这些材料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4.
我国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育林  王蒂 《作物杂志》2005,21(5):8-10
在简述我国西部马铃薯生产现状、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分析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和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展望今后“十一五”期间我国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领域,提出开发西部马铃薯产业重点领域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5.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T2、T3、T4和T5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根区地温;在连作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电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沟垄覆膜处理土壤电导率提高,pH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除T5外,其他沟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连作马铃薯出苗率,T4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沟垄覆膜处理明显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6.
利用RT-PCR技术从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陇薯3号’试管苗根部扩增得到StSnRK2.4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特性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1 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与烟草SnRK2家族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达95.56%,已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No.JX280914);该蛋白分子量为41.49kU,理论等电点为5.52,是一个不跨膜的膜内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含有依赖cAMP/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C磷酸化、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和豆蔻酰化位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位点信号序列和蛋白激酶ATP结合区域信号序列,推测该基因功能与植物抗逆境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明施锌及不同锌肥在半干旱雨养条件下对马铃薯的生物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锌肥(种薯处理+叶面喷施)和2种不同锌肥(无机锌肥(硫酸锌)和小分子螯合物有机锌(糖醇锌))对马铃薯‘新大坪’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T2)和糖醇锌(T3)处理的马铃薯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在出苗后20~35d开始高于对照(T1).在生育期中进行的3次锌肥喷施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尤以叶片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幅最大,在出苗后85d,T2和T3处理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比T1增加了76.3%和195.9%,根系增加了52.5%和82.9%,T3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T2处理.T2和T3处理的马铃薯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在干质量平衡期前明显大于T1处理,干质量平衡期后,T2和T3处理中由茎叶干质量和块茎干质量形成的剪刀差显著大于T1处理,T3处理大于T2处理,剪刀差的大小是判断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施用糖醇锌的增产幅度大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98.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 然而突出的连作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本研究于2010年在地处该区的白银市景泰县进行田间试验, 以当地主栽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 以轮作地块作为对照, 选取相邻的连作1~5 a马铃薯种植地块, 研究连作对马铃薯植株的生物效应, 试图从植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入手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轮作地块(即不连作)相比, 连作1 a和2 a马铃薯块茎产量无显著变化, 但自连作3 a开始出现显著下降, 降低44%~56%, 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从产量上看, 两年应是当地马铃薯连作的最佳终止时间。从产量构成分析, 单薯重量下降是导致连作马铃薯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马铃薯植株根、茎、叶和块茎的生物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下降, 而根冠比相反。植株光合生理受连作影响显著, Pn、Gs和Tr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显著下降, Ci则表现上升趋势。叶绿体荧光特征则表现为F0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Fv/Fm、ΦPSII和qP逐渐上升。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表现出随着连作年限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与不连作相比, 连作1 a和2 a马铃薯叶片的MDA含量无显著变化, 但连作3~5 a增加4~6倍。随连作年限延长, 植株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下降, 根系形态包括总根长、表面积和根尖数则逐渐增加, 而根直径和根体积无变化。结果表明, 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产生除了与光合生理有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和形态学的改变有关外, 还可能与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有关, 这些因素在整体上导致了马铃薯库源关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99.
[目的]优选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以新鲜的马铃薯皮为样品,采用乙酸提取-氨水沉淀、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氨水沉淀、甲醇提取-氨水沉淀、双溶剂法提取、多溶剂混合提取、酸醇提取-氨水沉淀及乙酸和亚硫酸钠提取-氨水沉淀7种方法对马铃薯中的糖苷生物碱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超声时间、酸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条件。[结果]7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氨水沉淀法的提取效果最好;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30℃,超声时间20 min,酸度25%。[结论]不用有机溶剂而直接加一定浓度的酸并辅助以超声波振荡的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周期短、提取效果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
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合理利用抗源,用菌株混合接种法分别接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以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对接种块茎第15天腐烂斑的半径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探讨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以接种接骨木镰刀菌的块茎其腐烂半径原始数值不转换、接种茄病镰刀菌的块茎其腐烂半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转换、聚类方法均采用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其聚类效果与接种结果的吻合度最好。接种接骨木镰刀菌后,以欧式距离21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1个抗病品种、17个中抗品种和7个感病品种;接种茄病镰刀菌后,以欧式距离3.0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3个抗病品种、14个中抗品种和8个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