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毛建健身茶中型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野生植物资源毛建草(DracocephalumRapestreHance)为原料,采用黑茶加工工艺,以渥堆阶段的机理为理论基础,研制“毛建健身茶”。本产品具有条索紧,略扁,色泽红褐,香气清纯,汤色深红,滋味醇和等特点。不仅使野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品质稳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2.
EPSP合成酶 ( 5 -烯醇丙酮酸莽草酸 - 3-磷酸合酶 )是除草剂靶标酶之一 [1 ] ,也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关键性酶 [2 ] ,它催化一分子的莽草酸 - 3-磷酸 ( S3P)和烯醇式丙酮酸 ( PEP)成EPSP,从而导致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 EPSP合成酶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 ,但由于其性质的不稳定性、不均匀性和低丰度 ,造成分离纯化困难 [3] 。作者以菜豆 ( Phaselusvulgaris L .)幼苗为原料 ,经快速纯化 (整个纯化过程少于 1 .5 h)获得的EPSP合成酶产品能用于除草剂的筛选工作 ,为以 EPSP合成酶为靶标的生…  相似文献   
93.
感性、耐性菜豆从萌芽到24d的EPSP合成酶比活性是不同的,但变化规律相似。出苗时比活性较高,10d时降至最低点,随后上升,16d时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降;两种菜豆在生长的同一天酶比活性差异小,最大倍数仅为1.1;用草甘膦处理两种三出复叶时的菜豆1d后酶比活性上升15%~25%。实验测定了经4步纯化,比活性达6219.4nmol· min-1· mg-1蛋白以上的两种菜豆EPSP合成酶的一些酶学性质。PEP是酶的最适底物,感性、耐性 Km(PEP)分别为3.5和7.1μmol· L-1,两者相差2倍,亲和力Ki(草甘膦)分别是6.2和 16.7μmol· L-1,两者相差2.7倍。两种菜豆对草甘膦耐性不同的酶学机理在于耐性菜豆的EPSP合成酶与草甘膦的亲和力小,与酶底物亲和力大;而感性菜豆EPSP酶则与草甘膦的亲和力大,与其底物亲和力小。  相似文献   
94.
阔叶幼林取代杉木林后的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阔叶混交幼林的土壤肥力,并将其肥力特征与杉木幼林进行对比研究。3种林分的立地条件相似常绿阔叶混交林1由12种观赏树种组成,常绿阔叶混交林2由7种速生乡土阔叶树种组成,常绿阔叶混交林3由12种阔叶树种组成。结果表明,各林地的土壤呈强酸性。常绿阔叶混交林1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居各林地之首,其余的养分含量也大于或近似于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2的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钾含量在4种林分中最高,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也较高,说明这两种阔叶混交林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常绿阔叶混交林3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大于杉木林地,但是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小于后者。常绿阔叶混交林地1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地2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大于杉木林地,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较高,表明这2种阔叶混交林显著地改善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95.
古浪县沙化土地监测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994年和1999年两个监测期监测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沙化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沙漠化土地现状及其成因依据监测结果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沙漠化土地扩散蔓延的世态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6.
80年代以来,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dipsaci Kuehu)病在我县发展蔓延快,为害渐趋严重,如大泉乡1985年发病面积仅530亩,至1989年已上升到6585亩,占甘薯总面积的54.2%,一些重病田绝产后,只得改种其它作物,为了寻求优良的抗病品种,探讨综合防治途径,我们连续3年对鲁-78066甘薯的抗病性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988年选柳泉乡辛家村历年发病较重的甘薯地为试验田,山淤土,每小区面积0.03亩栽90株,重复3次,顺序区组排列,5月8日  相似文献   
97.
一、生产基地环境条件1、土壤条件选择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有机质含量15克/公斤以上,碱解氮含量7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磷含量5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含量100毫克/公斤以上,PH值6~7.5,土壤全盐含量不高与0.3%。  相似文献   
98.
对杂交玉米良种毕单18父本82的雄花散粉习性进行轮回改良,通过4年8代的轮回选择,育成了41182—5的82改良系,且在制种生产上成功应用。回交育种法对改良自交系的个别缺点或转移某个目标性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BJ-1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J-1A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黔南糯4号作母本,培矮64S/ / /7001S/92H-12∥7001S的选系作父本杂交,在其F3代选单株与BT型不育系金凤5号A测交并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粳稻不育系,2006年8月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BJ-1A群体整齐,农艺性状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100%,异交性状好,花时集中,柱头自然外露率33%~38%,异交结实率45%~65%.配合力强,已选配出毕粳杂2035(BJ-1A/ZC2035)等高产粳稻新组合,在贵州省区试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0.
测定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这2种寄生蜂对寄主植物挥发物中主要的9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布氏潜蝇茧蜂雌雄成虫均对朱栾倍半萜反应最大,并且均对石竹烯反应最小。长尾潜蝇茧蜂雌虫对α-法呢烯反应最大,对柠檬烯反应最小;雄虫对反-2-癸烯醛反应最大,对β-紫罗兰酮和石竹烯反应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