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林业   4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40篇
  502篇
综合类   1402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17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低温菌株的筛选及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北方低温季节牛粪大量堆积问题,将筛选的糖、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分解菌株复配,优化出组合菌剂(T1+DF2+D2+D5+XB1+XA2),研究低温下优化组合菌剂对低温牛粪堆肥起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外-20℃低温下,牛粪接种优化组合菌剂后物料迅速升温,48h达55.8℃,第4d达64.9℃,高温期维持8~9d,发酵周期缩短至15d,而未加菌和加常温发酵剂的对照则一直未进入高温期。说明添加低温复合发酵剂能使低温下牛粪堆体迅速升温,进入高温期,完成无害化,缩短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92.
采用堆肥方法处理含油污泥,评价堆肥处理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并采用Biolog方法和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90d的堆肥处理,石油烃降解率达53.3%±9.5%,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堆肥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石油烃降解,是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措施。Biolog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处理的孔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堆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处理和堆肥处理的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明显不同,堆肥处理改变了含油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功能特征。对照处理和堆肥处理的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照处理的优势类群是γ-Proteobacteria,堆肥处理的优势类群是Bacteroidetes,堆肥处理显著改变了含油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Marinobacter和Alcanivorax是对照处理中的优势菌,可能与石油烃的自然降解过程有关,而Pusillimonas和Agrobacterium可能对堆肥处理中石油烃的降解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不同秸秆腐熟剂堆沤小麦秸秆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3种秸秆腐熟剂堆沤秸秆的成肥效果和成肥质量,对不同腐熟剂用量和不同堆沤秸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筛选腐熟成肥效果好、质量高的腐熟剂品种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3种秸秆腐熟剂都能堆沤秸秆成肥,以联业秸秆腐熟剂成肥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白腐菌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腐菌因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和特殊的代谢类型,在生物降解和修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白腐菌应用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白腐菌在堆肥中对难降解木质素的作用以及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同时对白腐菌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5.
PLFA法和DGGE法分析堆肥细菌群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采用PLFA(Phospholipid fatty acid)谱图分析法和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法分析农业废物堆肥化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1)单体PLFA数据显示样品之间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随着堆肥进程的进行,群落在不断演替,PLFA数据可以较为明确地表征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但不能给出具体的物种变化信息;(2)DGGE分析显示堆肥过程中的样点和DGGE条带数据都存在3大主要类别,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替,即嗜温细菌群落、高温细菌群落和腐熟期细菌群落.堆肥过程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堆肥温度相互制约的过程;(3)虽然两类方法显示的信息并不完全一致,但也因此说明了不同方法显示的信息并不是绝对的,采用各类方法组合研究堆肥微生物的信息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
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损失率为12.84%;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为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其中,堆肥前10 d是NH3挥发的高峰期,堆制后第5~9 d的N2O排放速率最大;添加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过程第4~10 d的氨挥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H3挥发量可减少23.82%,另外,化学保氮剂处理降低了堆制后第0~5 d的N2O排放速率,增加了第9 d以后的N2O排放速率;使用化学保氮剂原位控制水葫芦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对照相比,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体的保氮效率为32.70%.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接种复合菌剂对堆肥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以奶牛粪便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设添加复合菌剂BLD(由3株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组成,经测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属中未鉴定种)和不加菌剂两个处理,利用传统平板培养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相结合研究两种堆肥处理对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培养方式,微生物数量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且细菌数量明显大于真菌数量;DGGE图谱显示,两种堆肥处理的条带数呈现与传统培养相似的变化趋势.接种菌株在堆肥初期成功定殖,高温期成为优势菌株,降温期优势逐渐减弱.接种菌剂增加了堆肥中细菌数量,提高了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促进堆肥微生物群落演替,缩短堆肥腐熟时间.  相似文献   
98.
双孢蘑菇菌渣堆肥及其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双孢蘑菇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菌渣堆肥中添加发酵剂或鸡粪的处理,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处理的温度、pH值、EC值、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变化趋势,并用腐熟后的堆肥菌渣进行了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渣堆制过程中加入发酵菌剂可快速提高堆体温度,与未加发酵菌剂的堆肥处理A相比,在堆肥中加入发酵菌剂后,堆肥中全氮、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量分别为处理A的3倍、1.43倍和2.67倍;菌渣堆肥结束后,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增加了54.5%、38.5%和58.3%。菌渣肥水稻田间试验表明,双孢蘑菇菌渣有机肥能够促进水稻增产,菌渣堆肥增产效果优于不发酵菌渣,而加于菌剂处理的堆肥增产效果最佳,按400kg·667m-2施肥,水稻空瘪粒数少,穗粒饱满,水稻单产553.37kg·667m-2,与当地常规施肥方式相比较增产20.55%,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增产44.18%。  相似文献   
99.
3种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双孢蘑菇土堆肥发酵效果研究表明,与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效果较好;不同微生物菌剂的比较,菌剂2(有机物料腐熟剂)堆肥效果最好,可加快堆肥的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同时提高堆体的pH值和水溶性铵态氮含量,增加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提高堆肥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易利用碳的添加对厨余堆肥氮素转化与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延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31-19833,19841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量易利用碳(蔗糖)条件下,厨余垃圾堆肥的氨挥发及各形态氮的转化规律和氮损失量。[方法]堆肥化试验采用静态好氧工艺,堆体通风量为0.03 m^3/(kg·h)。堆肥设T0、T1、T2 3个处理,其对应的厨余与易利用碳的干基比分别为1.0∶0,1.0∶0.2和1.0∶0.5。[结果]堆肥过程中,堆肥T0、T1、T2的厨余氨氮总释放率分别为8.50、8.28、0 g/kg。堆制后,与各堆肥的初始值相比,T0、T1堆体全氮含量分别下降17.1%、10.2%,而T2堆体上升6.7%;有机氮含量分别下降24.5%、23.2%和5.3%;堆肥T0、T1、T2的氨氮浓度分别提高69.4%、761.7%和2 057.7%。堆肥T0、T1、T2的氮损失率分别为35.4%、42.1%和38.1%,氨挥发占氮损失的比例分别为69.2%、58.3%和0%;堆肥T0、T1氮损失的途径主要是氨挥发,而堆肥T2的氮损失绝大部分来自有机氮。[结论]在厨余堆肥过程中加入易利用碳,降低了堆肥氨挥发,增加了堆制后堆肥的全氮含量,但并没有减少堆肥氮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