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82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629篇
  535篇
综合类   101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在测定黄土地区各土类中含氟量时,碱熔融——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同氟试制比包法、茜素黄酸锆比色法、硝酸钍滴定法等相比,具有适用范围宽、选择性好、简单快速等特点。用该法测定的结果,其回收率在93.8—101%之间,变异系数多在5%以下。通过与标准样品含氟量比较,碱熔融—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2.
河岸保护带是降低沉积物和养分进入水文敏感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措施。美国土壤学家J.M .Novak等人对河岸保护带在降低P(来自一个具有喷灌设施的高施粪肥量的农地 )进入水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并对农地和河岸保护带 (草地过滤带、林木保护带、河道边缘区 )土壤中P含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也测定了农地、草地过滤带、河岸边缘区地下水中可溶解P的质量浓度和河道水流中可溶解P的质量浓度。通过对测定数据的分析 ,结果表明 :农地和草地过滤带土壤中Mehlich - 3P含量较高 ,而林木保护带、河道边缘区土壤中Mehlich - 3P含量较低 ;农地和草地过滤带地下水中可溶解P质量浓度较高 ,而河道边缘区地下水中和河道水流中可溶解P质量浓度则较低。这说明河岸保护带能够有效地限制富含P的沉积物和富含可溶解P的地下水进入河道  相似文献   
93.
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春玉米试验,探讨了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0~100cm层次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地下水位越浅这种影响显得越明显;无论地下水埋深深浅,田间累计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即稳定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趋于稳定期。地下水位越高,累计地下水补给量越大,土壤排水量越大。较大降雨后土壤开始排水日期随着地下水埋深加深而滞后;地下水埋深1.0m时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地下水位在1.0m以下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地下水位加深而减少。  相似文献   
94.
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地下水采样和分析数据,从空间尺度上,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地下水的埋深和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得出了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的现状特征:自狼心山向居延海地下水埋深和电导率均成增加趋势,自湖盆向外,呈减小趋势;自西向东横跨黑河的方向上,以达镇为界,地下水埋深和电导率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5.
河北曲周盐渍土区土壤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处华北冲积平原的曲周盐渍土区土壤元素全量 (ST)、1∶1浸出液(SE)和土壤溶液 (SS)中各元素的浓度范围和特征 ,及其与地下水中元素的联系。土壤元素全量主要与土壤质地 (反映了矿物组成 )有关 ,只有盐渍化严重的土壤 ,易溶性元素对其全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元素在土壤溶液和 1∶1浸出液中的浓度差异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各土层元素在SE中的含量占全量的百分率 ,其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元素的可溶性和移动性。土壤—地下水系统中 1m和 2m土层的大部分元素在 1∶1浸出液中的浓度平均值与地下水矿化度和与地下水中相应元素的浓度值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无相关关系的元素 ,大多属迁移系数较小的元素。文中还以例说明了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 1∶1浸出液中元素浓度垂直剖面特征 ,以及与地下水中相应元素浓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9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簸箕李引黄灌区为例,根据3种实测方法得到的渠道渗漏水量损失观测数据,利用理论方法确定渠床渗透系数和地下水顶托修正系数。在对干渠以下各级渠道进行概化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灌区干渠以下各级渠道渗漏水量损失与流量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依据渠道流量估算渠道水利用系数的经验公式。由于该估算方法仅根据渠道流量即可获得相应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故具有简便可行、实用性强的显著特点,为黄河下游灌区制定灌溉输配水计划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7.
王志敏  林青  王松禄  徐绍辉 《土壤》2015,47(3):496-502
以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壤和地下水中NO3–-N在一个轮作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灌溉量对土壤-地下水系统中NO3–-N时空分布的影响,并基于土壤水动力学和溶质运移理论对土壤中NO3–-N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小麦季施氮(N)量达到380 kg/hm2,玉米季施氮量达到290 kg/hm2时,季末剖面深度130~160 cm土壤NO3–-N含量超过10 mg/kg;由地下水NO3–-N月累计量估算模型得出,NO3–-N在6月和8月向浅部地下水的淋失量最大,分别为7.20、7.67 mg/L。  相似文献   
98.
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平原农区481眼深层井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NO-3N)含量平均为5.74mgL-1,其中48.4%的调查机井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NO-3N≥2mgL-1),21.0%的机井超过国际安全允许上限(NO-3N≥10mgL-1),8.1%的机井超过我国饮用水上限(NO-3N≥20mgL-1)。地下水位在120~200m的饮用水质量总体较好,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16mgL-1,超标率为13.8%;而地下水位在70~100m的农灌水质量相对较差,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98mgL-1,超标率为24.1%。近郊地下水质量劣于远郊,其中近郊饮用水超标率为38.7%,远郊为3.0%;近郊农灌水超标率为52.6%,远郊为15.3%。地下水硝态氮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老菜区。总体来看,北京市平原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程度已超过欧美国家,必需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9.
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学者已建立了多种模型来描述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环境行为。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在实际中成功地应用,或建立一个新的模型,必须掌握和了解污染物迁移模型的研究现状,文章评述了现有的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构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上海市地面沉降进行验证与预测,为地下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开采格局的科学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地下水抽灌量、地面沉降和土层分层变形等长期监测数据,研究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土层分层变形量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特性及原因,建立考虑地下水开采量和第4含水层变形量的地面沉降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PDL模型)。[结果]①上海市累计地下水开采量、第4含水层累计变形量与累计地面沉降量之间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但由于砂土蠕变、弱透水层释水缓慢等原因,地面沉降相对于地下水开采量和第4含水层变形都有着一定的滞后性;②采用考虑滞后效应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其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拟合效果较好;③若以当前采灌格局及第4含水层变形量作为参考进行预测,地面沉降在2019—2024年间将会发生稳定的轻微回弹现象。[结论]上海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和土层变形量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且控制地下水开采能够有效缓解地面沉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