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田中两种垄距种植玉米,吐丝期对玉米进行三种去雄摘叶(去雄穗+1顶叶,去雄穗+2顶叶,去雄穗+3顶叶)处理,收获青绿秸秆作饲料.研究不同去雄摘叶处理对产量及鲜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垄种植玉米三种去雄摘叶的处理与不去雄摘叶传统垄距种植的玉米产量比较,增产16.6%~32%,又可获得较多的含粗蛋白高、消化率大的青绿秸秆,并提供较多的代谢能.如果仍然保持传统垄距种植,去掉雄穗+1个顶叶的处理产量略高于不去雄摘叶的对照并可获取优质青绿秸秆.因此,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提前收获青绿秸秆,将为东北农牧交错带家畜提供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替代部分饲草的青绿饲料,为发展草地农业,缓解草原压力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2.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93.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北方草地的优势植物,是放牧家畜重要的饲草来源。有关羊草干草营养价值已有相关报道,但关于不同季节刈割的羊草营养价值数据有限。因此本试验选择7月龄乌珠穆沁公羊12只,平均体重为(31.13±2.61)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末收割的羊草干草,试验绵羊单笼饲养,预饲期2周,试验期1周,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收割羊草干草对绵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春、夏和秋季采食量和消化率显著高于冬季,春、夏、秋和冬季干物质日采食量分别为68.30,69.86,57.09和32.53 g·kg-1LW0.75;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5%,50.94%,46.74%和36.91%。秋季和冬季氮处于负平衡,冬季枯黄的羊草不能满足绵羊的能量和蛋白质的维持需要,还需要优质豆科牧草或其他蛋白源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4.
灰绿藜形态性状与繁殖性状的异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光照强度、营养和萌发时间处理条件下灰绿藜的形态指标和繁殖指标的测定,本研究探讨了灰绿藜形态性状和繁殖性状之间的异速关系及其异速生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灰绿藜形态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随着灰绿藜个体大小的增大,单个枝条的大小增速更快,并且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灰绿藜的繁殖生长。但灰绿藜的花序密度与个体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权衡关系:灰绿藜越小,花序密度越高。光照处理引起植物的繁殖性状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主要是由在光照梯度下的个体大小不同造成的,繁殖策略(异速生长)未发生改变。而营养及萌发时间处理对灰绿藜的形态性状与繁殖性状间的异速关系产生了影响。营养变化对不同性状间的异速关系无一致影响,而萌发时间则具有显著的影响,晚萌发的灰绿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95.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约2亿t,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秸秆作为饲料,限制因素是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如何提高秸秆饲用价值是利用秸秆作饲料的前提。为此,综述了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包括影响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农学因素、物理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学处理方法。玉米品种、收获期、与豆科作物间作及收获后秸秆贮存方式等农学因素均影响秸秆饲用价值,可以通过合理的农艺操作获得饲用价值较高的秸秆,并且简单易行;构建复合菌系转化秸秆是生物学方法处理秸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4种苜蓿属植物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赫  刘利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10,18(2):205-211
本文研究了4种苜蓿属(Medicago)植物:2个俄罗斯的黄花苜蓿品种(M. falcata L. cv. Daviluya;M. falcata L. cv. Culuskaya)和采自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野生黄花苜蓿(M. falcata L.),公农I号紫花苜蓿(M. sativa L. cv. GongNongⅠ)的幼苗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对照(CK)、中度干旱(M)、重度干旱(S))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其抗旱性,为我国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幼苗的株高、根长、分枝、根颈直径、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下降,相对叶面积、茎叶比显著升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升高,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将胁迫指数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显示:GongNongⅠ和Daviluya各自为一类,Culuskaya和野生黄花苜蓿聚为一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知:Culuskaya抗旱能力较强,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7.
盐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选择适宜松嫩地区轻度盐碱化草地种植的牧草,解决饲草蛋白质含量低的问题,发展耐盐碱的优质豆科牧草是关键。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最关键的阶段,决定着植株的后续生长。本实验研究了盐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对比,在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mmol/L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研究了3种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Gi),胚根、胚轴生长状况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3种苜蓿的发芽率、发芽指数(Gi)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紫花苜蓿CW400及公农2号相比,黄花苜蓿在发芽百分数和发芽指数上显著降低,但是胚根生长不受盐浓度的影响,各处理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复萌实验结果显示3种苜蓿种子在盐溶液中能够保持活力。紫花苜蓿CW400,黄花苜蓿均在60mmol/LNaCl中达到最大总发芽率100%,但只有黄花苜蓿在所有盐浓度下总发芽率全部达到90%以上,各盐处理间复萌率无显著差异,复萌率最高。脯氨酸作为渗透调节剂在幼苗中能够迅速积累,黄花苜蓿、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在100mmol/LNaCl中的脯氨酸量分别是对照的3.1,2.3和1.4倍。黄花苜蓿耐盐性较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强,更适合在松嫩草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98.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松嫩草地中五脉山黧豆、野豌豆这两种广泛分布的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分布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地上生物量分布的最大值为286.25g/m,最小为51.73g/m,野豌豆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分布为494.77g/m,最小为61.19g/m。两种豆科植物种群聚集水平主要在100~200g/m 和100~300g/m。两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群落密度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两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低豆科地上生物量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变化更大,而高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豆科地上生物量增加变化幅度较小。与野豌豆相比,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五脉山黧豆生物量增加的变化幅度更大。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出:51.73和61.19g/m 是五脉山黧豆和野豌豆在群落中维持种群延续的最小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两种豆科植物的生态性状可能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促进作用,且单位质量的五脉山黧豆较野豌豆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可能更强;土壤盐碱程度不会或至少不会单独构成对两种豆科植物分布的限制;磷可能是豆科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之一。这个研究为在本区内保护和发展这两种豆科植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
草地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草地可燃物含水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草地燃烧系统各组分含水率的年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死体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与天空总幅射、大气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大气湿度的变化呈正相关;与地表温度相关不显著。活体可燃物含水率一般不低于30%;草原死体可燃物一年中的每天都有着火的含水率条件(除有降水外),活体可燃物一般不燃,草原燃烧系统夏季难燃,冬季有积雪覆盖不燃,最易燃着的季节是每年的4~6月和10~11月。  相似文献   
100.
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 ,赤眼蜂对夏玉米田的玉米螟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放蜂区与对照区相比 ,玉米的虫口数、折秆数、被害株数 3项指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5 0 8%、2 5 2 %和 36 2 %。t检验的结果表明 ,防治效果极显著 (t值分别为 12 85 、5 16 和 7 15 ) ;同时发现连片放蜂比非连片放蜂的效果更好 ,且二者差异显著 (t值分别为 2 82 、3 98 和 7 0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