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小麦赤霉酸反应不敏感的Rht3矮秆基因两个近等基因系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Rht3、Gai3与α-淀粉酶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Rht3、Gai3能强烈地抑制萌发籽粒α-淀粉酶的表达,降低α-淀粉酶活性水平.高矮亲本间α-淀粉酶活性差异明显,矮扬3、矮苏3和扬麦3号、苏麦3号的α-淀粉酶OD值分别为0.071,0.080和0.635,0.720.经χ2测验,两群体中α-淀粉酶活性高、中、低的分离比率符合1:2:1的理论比.株高与α-淀粉酶活性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 5和0.688 8达极显著水平.赤霉酸反应与α-淀粉酶活性的相关系数更高,分别为0.854 0和0.735 3.对几株Rht3与Gai3重组类型植株的α-淀粉酶活性分析表明,Rht3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2.
小麦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小麦遗传连锁图,小麦物理图谱和细胞遗传学阶梯图的构建以及小麦基因组标图和比较标图的策略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小麦基因组的研究进展,目前,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全部RFLP图谱,普通小麦完整的21条染色体的遗传图谱以及圆锥小麦,粗山羊草的部分染色体的遗传加锁图的已构建,小麦1B染色体和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群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均已建立,小麦基因组标图和小麦族内以及小麦与黑麦,大麦  相似文献   
93.
对小麦族(Triticeae)中九个不同的四倍体双二倍体之间的杂种进行了研究.记录了双二倍体和它们间杂种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并用 Kimber 和 Alonso(1981)所阐述的最佳分析技术进行了分析。从双二倍体中所积累的染色体组的重新调整和杂种的难以比较的染色体组关系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根据合成双二倍体的杂种减数分裂所进行的染色体组分析很容易导致对染色体组的可疑的断定。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通过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的杂交、杂种和黑麦草的回交以及杂种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和苇状羊茅杂交所获种子发芽率极低,只有通过幼胚培养才能获得较多的杂种苗。苇状羊茅和黑麦草间种质的转移是有细胞学基础的;[L.multiflorum(4x)×F.arundinacea(6x)]F_1杂种植株与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回交以及与二倍体多年生黑麦草杂交时,可育雌配子染色体数分别约是n=28-35和n=13-24;从黑麦草育种的角度出发,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和苇状羊茅F_1杂种用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回交的效果比F_1杂种自交、F-1杂种和二倍体多年生黑麦草杂交的效果好;二倍体黑麦草和苇状羊茅F_1杂种回交结实率与回交后代的自交结实率极低不可能获得较大的群体,就这点而论,通过这种F_1(2n=28)和黑麦草回交进行黑麦草育种的途径效率较低。二倍体多花黑麦草×苇状羊茅和二倍体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F_1杂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均获得了双二倍体(2n=56)。多花黑麦草(2n=28,14)和苇状羊茅F_1杂种植株田间越夏情况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95.
利用形态特征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95G04,95G16和95G23,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6Ⅰ+20.25○Ⅱ+1.67Ⅱ,0.35Ⅰ+18.95○Ⅱ+2.87Ⅱ和0.19Ⅰ+20.07○Ⅱ+1.83Ⅱ。染色体C-分带结果表明:95G04,95G16,95G23分别为大赖草第1号,第4号,第5号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96.
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原生质体培养研究的进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应用于小麦遗传转化的一些主要方法及其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97.
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2n=2x=14)×球茎大麦(H.bulbosum,2n=4x=28)和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栽培大麦种间杂种。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5.8%和75.0%。杂种在形态上偏向野生大麦亲本,自交不孕,回交亦不结实。栽培大麦×球茎大麦杂种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6.08Ⅰ+4.76Ⅱ+1.36Ⅲ+0.29Ⅳ,双亲染色体组间有比较高的同源关系,但在染色体结构上已有所分化。平展大麦×栽培大麦杂种表现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不稳定性,中期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6.02Ⅰ+2.47Ⅱ+0.02Ⅲ,表明双亲染色体组间无同源关系。本文对野生大麦种质导入栽培大麦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到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4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对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不仅可行,而且还可对育成的抗病品系所携具体抗性基因进行精确鉴定,并可大量减少分菌系或小种接种鉴定时的冗繁程序  相似文献   
99.
获得了纤毛鹅观草(2n=4x-28,SSYY)、竖立鹅观草(2n=28)和鹅观草(2n=6x=42,SSHHYY)之间3个组合的种间杂种。杂种F_1生活力强,分蘖旺盛,形态上基本呈双亲的中间型。竖立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的杂种F_1自交结实率为55%,其他两个杂种F_1自交结实率为0,F_1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和平均臂配对频率(C)(竖立鹅观草×纤毛鹅观草)F_1为12.49+1.21+0.60Ⅰ,C=0.935;(纤毛鹅观草×鹅观草)F_1为11.59+1.58+8.74Ⅰ,C=0.910;(竖立鹅观草×鹅观草)F_1为12.30+0.88+8.64Ⅰ,C=0.884.经3个杂种F_1配对资料分析。它们最适合的数学模型分别为2:2,2:2:1和2:2:1。笔者认为。竖立鹅观草亦为一完全的异源四倍体。其染色体组为SSYY。与纤毛鹅观草的S、Y染色体组相同。与鹅观草对应的S、Y之间也是一致的。从细胞学分类结合形态特征考虑。将竖立鹅观草划为纤毛鹅观草的一个变种可能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0.
利用PCR技术初步鉴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鉴定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后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小麦背景中添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部分同源关系,选用已被定位在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21条染色体上的38个SSR引物对杂种回交后代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其中27个小麦SSR引物在普通小麦与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间有多态性扩增,涉及4个部分同源群的11对引物,可在不同杂种回交植株中扩增出与双二倍体相同的多态带纹;根据PCR扩增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结果,在18个回交后代中初步鉴定出7个可能的异附加系,其中2个二体异附加系、1个端二体异附加系、2个单体异附加系和2个双单体异附加系。所选育的异附加系分别涉及第1、2、4和7部分同源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