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2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1170篇
林业   1671篇
农学   1054篇
基础科学   492篇
  3443篇
综合类   7324篇
农作物   660篇
水产渔业   1090篇
畜牧兽医   3039篇
园艺   725篇
植物保护   69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609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715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796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802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940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140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为了探索日光温室番茄的最佳定植期,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从2017年2月27日至2018年1月27日,开展12期的分期定植试验,观测了番茄各生育期的环境因子、生育期和相应产量,分析各生育期因子与产量及生育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7年4月27日和2017年5月27日定植的番茄全生育期最短,为105 d,比2017年9月27日定植的番茄全生育期缩短了41. 67%;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白天平均气温、夜晚平均气温、平均昼夜温差、平均土壤温度、平均光照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均是影响番茄生育期的关键环境因子。定植-开花期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均与番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 76;番茄产量与采收-拉秧期的平均昼夜温差、平均光照强度、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分别为0. 90,0. 81,0. 75和0. 71,说明温度是影响番茄产量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各处理产量的对比得出,春茬定植期为2018年1月27日定植的番茄产量最高,为127 437. 45 kg/hm~2,其次为2017年12月27日和2017年2月27日,分别为117 674. 25,115 912. 95 kg/hm~2。秋茬定植期为2017年8月27日的番茄产量最高,为62 007. 90 kg/hm~2,其次是2017年9月27日,为54 532. 95 kg/hm~2。说明宁夏日光温室春茬番茄的最佳定植期是12月下旬-翌年2月上旬,该时期内环境因子有利于番茄产量的形成。秋茬番茄的最佳定植期是8月下旬-9月上旬,该生育期内,可通过降低定植-开花期的气温,增加采收-拉秧期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提高番茄的产量。  相似文献   
92.
93.
94.
以黄土高原陡坡土坎6种典型植物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植被根系密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直剪试验,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以及根系对提高抗剪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1)6种群落的根系密度指标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白刺花-铁杆蒿群落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所有群落类型中均为最高,分别为2 757.07 g/m3、17 886.22 m/m3和16.96 m2/m3;2)6种群落之间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均显著高于素土抗剪强度,其中白刺花-铁杆蒿群落相对于素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值最大,为32.98 kPa,且抗剪强度增加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3)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相对于素土抗剪强度的增加值与根系密度指标值呈对数函数关系,随根系含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5.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运用样方调查方法,于2016年对南泥湾湿地的蚯蚓种类、密度、生境等进行了调查,运用DNA测序技术对蚯蚓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现陆栖蚯蚓3科3属3种,分别为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和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湖北远盲蚓是优势种;湿地退化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开垦区,蚯蚓密度夏季高于秋季;影响蚯蚓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蚯蚓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蚯蚓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将有助于定量的预测和评估蚯蚓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6.
光对园艺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青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花朵、果实等器官色泽形成和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组织中花青素的形成依赖于光信号,但是光信号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及信号网络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晰。本文简述了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运转过程的研究进展,简要归纳了MYB、bHLH、WDR三类主要因子对花青素合成的转录调控作用,重点阐释光信号(光强、光质、光照时长)对植物花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光环境(光强、光质、光照时长)主要通过不同的光受体(UVR8、CRYs、PHOTs、PHYs)影响光信号通路重要因子COP1的泛素化能力和HY5的稳定性,以及其他光信号转录因子如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的稳定性,进而调控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这些光信号因子一方面直接结合到调控花青素合成的MYB、bHLH、WDR三大类转录因子上,转录激活或抑制它们的表达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另一方面,这些光信号因子通过与MYB、bHLH、WDR三大类转录因子蛋白互作,影响它们形成的MBW复合体稳定性,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此外,这些光信号因子还可以通过不依赖于MBW复合体的通路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如HY5通过调控miR858影响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另外,一些未知的光响应因子可能以不依赖MBW通路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调控花青素合成基因和液泡膜上的运转蛋白,改变液泡酸化,调节花青素的合成。同时,光信号会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一些因子也会通过依赖和不依赖MBW的途径影响植物花青素的合成。这些途径如何协调以及哪些信号因子优先受光环境(光强、光质、光照时间)调控?本文为深入研究光信号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以探索光调控花青素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为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光环境调控手段改良园艺植物花青素积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张昶      王子研      赵德先      边琦      张弛      赵娇      赵依琳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259-265
渠堤化是干扰城镇河流的常见建设方式,掌握植物特征及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用地因素,对于优化渠化的城镇河岸植被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带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段已基本全线渠堤化潮白河河岸带植物进行调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河岸带植物丰富度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差异,并利用NMDS非约束排序拟合解译的周边缓冲区土地利用数据,探讨对渠堤化河岸带植物丰富度和种类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岸带植物种类174种(乔、灌、草分别为52、29、90种),以草本为主;2)全线渠堤化城镇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种类及丰富度均存在建成区和非建成区的显著差异,总体植物、乔木和灌木植物丰富度在建成区显著大于非建成区,但入侵植物沿渠堤化河岸带不存在空间位置的差异,入侵可能沿渠堤蔓延;3)周边缓冲区道路、其他不透水地表面积是城镇地区全线渠堤化河岸带植物丰富度的显著正相关影响因子,对主要观赏灌木和乔木种类分布存在积极影响,对原生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布存在消极影响,这种分布特征受人工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98.
选取辽宁省5块泥炭沼泽湿地,并且结合现场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数据,得出辽宁省泥炭沼泽湿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呈现4月下旬之前为碳源,4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碳汇,10月后重新转为碳源,随后的时期碳交换降到最低并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植被、温度、水、氮输入是辽宁省泥炭沼泽湿地NEE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
为了避免农作物遇霜后遭受冻害,本研究采用草面温度对霜进行预测。利用连云港气象观测站2014—2016年逐时气象要素,包括气温、0 cm地温、露点温度、水汽压、气压以及2 min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作为影响连云港地区草面温度的关键因子,并以这6个要素作为属性特征,以草温作为标志量构建训练样本集,结合KNN数据挖掘算法构建草温预测模型,并根据草温判别是否有霜出现。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构建的草温预测模型效果较好,预报平均误差1.2℃;根据草温预测霜的准确率高达90.2%,尤其对初终霜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因此,引入草温作为霜的预报指标,对于避免农作物遭受霜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武夷山脉地形复杂的特点,将3S技术与无人机(UAV)技术相结合,形成互补优势,应用于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福建)选线,通过三维、多层次条件分析,提高步道选线的科学性、直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