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6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40篇
  32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近年来,很多食用品质优良的农作物老品种由于产量、抗病性等原因被迫退出市场。文章简要阐述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一个农家优质老玉米品种——白糯拇指玉米的挖掘与创新过程,以期为其他地方优质农作物品种的保护及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2.
早熟棉遗传基础狭窄已成为品种改良的主要障碍。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实现高产、高抗、优质、早熟协同的难度大,改良现有品种早熟性,是快速实现早熟棉优质育种的有效途径。棉花早熟性调控机理是加速早熟棉遗传改良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棉花早熟性主要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首次全面总结了熟性相关QTL位点,发现其在D03染色体大量富集,为早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总结了棉花开花时间调控路径及开花时间调控子功能,阐述了棉花开花调控物种特异性,并对解析栽培棉适应性机理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83.
农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基本农业现代化的行动主体,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如 何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积极有效地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广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为例,从平台选择、用户画像、内容精选、场景学习和资源利用五个纬度探讨分析如何利 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选取传播渠道,精准分层服务对象,精准定位科普内容,创新变革方式,整合 利用社会资源,创新地开展融合式、精准式的农村科普工作策略,努力打造农村科普新生态,以期为农村科普工作者提 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实践证明,加强新媒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文献计量学工具、文本挖掘工具等智能技术 的应用,可以一方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另一方面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促进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全面乡 村振兴。  相似文献   
884.
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且备受人类关注的微生物资源,其能产生多种多样的结构新颖、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多种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阐述了以生物活性为导向进行筛选挖掘、基因组挖掘、转录组挖掘等放线菌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手段,并结合近年研究成果分别论证各方法的优势及适用条件,为合理选择挖掘手段提供参考;概述了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层析法、薄层层析法等天然活性物质分离方法及其优缺点。文中重点综述伴随着基因组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包括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表达、异源表达等利用基因组挖掘活性物质的方法,以期为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最后合理分析目前放线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就将来放线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5.
为构建北沙柳株型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实现高效定向育种,采用水培群体转录组测序与野外训练群体定量PC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RNA-Seq分析中的基因表达量(FPKM值)与冠高比(株型特征值)的相关系数作为预测值,探讨北沙柳株型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技术。结果表明,北沙柳冠高比与FPKM值间存在相关性,在水培预测群体和野外训练群体中保持基本一致的趋势。文献中已报道的株型(或者分枝)相关基因(TAC2、LAZY1b、ZFP4、TB1、SPA2、ABF2和PYL1)的预测值在0~0.6,ATX1、RFK1和FHY1基因(未报道与株型相关)的预测值较高(0.6~1.0),按照“基因个数最少,相关系数最高”的原则,选择双基因组合ATX1+FHY1作为鉴别北沙柳株形的基因。将形态学、转录组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挖掘株型性状相关基因是本研究特色,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植物、其他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6.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信息的数据量不断增长。农机档案优化建设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农机档案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讨论农机档案优化建设的必要性,深度挖掘农机档案应用价值。农机档案优化建设对实现农机产业结构优化、合理调配农资农具、预测决策农机发展方向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7.
利用ROST-CM6软件的文本挖掘技术,并基于大众点评网、携程旅行网上海珠广场的评价文本数据,分析广州市民对海珠广场的形象感知情况。通过对高频词、语义结构网络和文本情绪进行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进一步论证,得到海珠广场在市民心中已有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郁2个主要的形象特征;且其获得的大众评价较高,积极情绪评论占比最多。然而,海珠广场在人群活动类型和环境绿化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应构建更多空间形式来丰富活动类型,并通过改善绿化环境打造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888.
【目的】通过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鉴定可以应用于育种实践的能稳定检测到的主效QTL,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抗黄萎病品种中植棉2号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号为亲本杂交的F2群体和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作为作图群体,在对2个群体进行多环境黄萎病抗性鉴定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检测的基础上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并对获得的主效QTL置信区间进行候选基因挖掘。【结果】在F2:3家系和RIL群体中共检测到7个抗黄萎病QTL,能够在多个环境条件下重复检测到的QTL有4个,包括q VW-D05-1、qVW-D05-2、q VW-D05-4和qVW-D05-5。共线性分析表明上述4个QTL集中分布于D05染色体上2 293 776~3 205 058 bp和62 407 897~62 582 344 bp 2个区域。4个抗性...  相似文献   
889.
【目的】筛选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为高产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251份马铃薯核心种质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马铃薯主产区4个试验点共8个环境下对其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进行表型鉴定;提取251份马铃薯种质的DNA,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aHiSeqTM对DNA进行测序及处理,获得高质量SNP标记,在此基础上,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所在区域的候选基因通过NR、Swiss-port、KEGG、GO等4个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2018-2019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下,251份马铃薯种质间主茎数与单株结薯数有广泛的表型变异。共获得1 209 969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与主茎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7个,共挖掘到1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重叠的候选基因有9个,其可能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转录因子MYB、赤霉素3-β-双加氧酶及细胞色素P450;与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13个,共挖掘到33个候选基因,去掉2年间重叠的4个候选基因,实际共关联到2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下重叠的候选基因有11个,其可能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长素响应因子IAA13、转录因子WRKY、bHLH113及MADS-box。【结论】在2年8个环境下共鉴定出20个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挖掘到48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90.
针对宁前胡采挖过程中挖掘阻力大的问题,以鲨鱼背鳍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宁前胡仿生挖掘铲;根据摩尔-库仑理论中土体应力分析,当选用鲨鱼背鳍结构作为仿生铲的凸起结构时,土壤更易达到破裂状态;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鲨鱼标本,获取鲨鱼背鳍三维模型,根据背鳍三维模型确定仿生铲的凸起结构,并通过NX12.0创建仿生挖掘铲三维模型;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得宁前胡根茎外形轮廓特征,创建宁前胡根茎的离散元模型,并选用Hertz-Mindlin with JKR建立宁前胡根茎-土壤离散元复合模型;通过离散元仿真对比试验,得出X、Y、Z方向颗粒位移和挖掘阻力的平均值,分析挖掘铲的减阻机理,仿生铲比平面铲在采挖过程中阻力减小14.37%;通过开展土槽试验,对比根茎挖掘效果,与仿真试验中得出的宁前胡根茎在仿生挖掘挖掘后,根茎在X、Y、Z方向上有更好的位移表现,仿生铲和平面铲的挖掘阻力平均值分别为1 342.28、1 622.73 N,仿生铲比平面铲在采挖过程中阻力减小17.28%,与仿真试验得出的减阻率十分接近,满足宁前胡采挖过程中的减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