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6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82.
桑椹已被农业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果桑新品种"SG01"是苏州大学选育的一个叶果两用新品,本站于2006年春嫁接育苗,2007年开始栽培试验。以"大10"作为对照品种,从栽植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看,果桑新品种"SG01"的枝叶生长比较旺盛,桑叶产量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又比较适合于丝茧育生产的叶质要求。  相似文献   
83.
干旱区施不同浓度硝酸钾对后备耕地土壤水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不同量硝酸钾对新疆盐碱土水盐及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外源硝酸钾施入土壤,土壤上层含水率增加,下层减少.(2)土壤上层的全盐含量增大,并且施钾浓度越高含盐量也越高.(3)施钾样地整个土层的Ca2+、Mg2+、SO42-浓度相对于对照地(非施钾样地)有所增加,而Na+和Cl-浓度降低.当施钾浓度为400mg/L时上层Na+浓度显著增加,可能对作物造成危害;施钾浓度达到1 000mg/L时Na+浓度变化不大,即施钾浓度越高Na+浓度越低.(4)施钾浓度为1 000 mg/L时,土壤上层钠吸附比(SAR)、Cl-/SO42-大大降低.施用硝酸钾可增加后备耕地土壤上层的含水量,减少钠吸附比(SAR)、Cl-/SO42-,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也增加了土壤上层的含盐量.  相似文献   
84.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香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基因编码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尧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PPO 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602bp,包含1 602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含有PPO功能域和酪氨酸酶功能域,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与小麦等其他植物的PPO 基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5.
以1995-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重点探究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演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各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部崛起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总体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相符。2.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演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分为:江西和安徽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山西和河南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湖北和湖南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等3种类型。3.产业结构变迁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科学的论证地下水变化规律,为今后有效的开发、管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方法]以天山北坡奇台绿洲为研究区,从县域和乡级两个不同尺度对其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县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变化受人口因素影响深,乡级尺度受耕地面积因素影响更大.乡级尺度中,西-东方向农业发展历史长的乡镇地下水埋深早期下降快,后期逐渐趋缓.而早期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地区则反之.南—北方向,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速度依次是中部(0.47 m/a)>北部(0.31 m/a)>南部(0.13 m/a).[结论]县域范围、乡级尺度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因素不同,时空变化特征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87.
于田绿洲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期遥感图像为信息源,用GIS、RS手段和马尔珂夫链模型对新疆于田绿洲土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来,研究区以荒漠为基质、以克里雅河为廊道、以农田和草地为主体斑块的宏观分布格局基本未变。总体上,生态保护,封沙育草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草地面积的扩大和荒漠面积的缩小意味着绿洲稳定性增强。水体、湿地始终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干扰。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地以消耗和利用河流水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趋势预测今后农田、水体、湿地、高草和中草持续增加,而低草、盐碱地和荒漠进一步减少。整个区域呈现荒漠、草地和农田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88.
基于PLSR-BP复合模型的绿洲土壤pH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龙  熊黑钢  张芳 《干旱区研究》2014,31(6):1005-1009
以土壤pH、野外实测光谱以及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主成分回归PCA、偏最小二成回归PLSR、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建立了土壤pH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实测光谱和经过MSC方法预处理的光谱数据均与pH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并呈极显著水平,后者的相关性更高。PCA和PLSR两种土壤pH估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BP神经网络模型则因输入变量多,预测精度较低。但利用PCA和PLSR模型所获得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所建立的复合模型,可明显提高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9.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资源,燃料化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农作物经济产量为依据,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估算,进而评估其生物转化甲烷和燃料乙醇的潜力。2014年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达72 836.9万t,其中可收集利用量达60 986.1万t。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为前三大秸秆资源。河南省、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秸秆资源是最为丰富。以热值估算,仅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三大秸秆可折合标准煤量20 177.5万t。基于微生物发酵工艺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生产甲烷1 286.8亿m3,或可生产燃料乙醇1 823.5亿升。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巨大,以其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0.
为有效利用香蕉茎秆资源,提高厌氧消化效率,采用蒸汽爆破法对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进行预处理,探讨不同预处理条件对香蕉茎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汽爆压力为3.0 MPa时,30 d累积产气量、甲烷产量达最高,为4 130、2 350 mL,分别比对照组(累积产气量3 040 mL,甲烷量1 371 mL)提高35.8%和71.4%;单位干物质产气量达413 mL/g TS,单位干物质产甲烷量235 mL/g TS;蒸汽爆破预处理可有效提高香蕉茎秆产气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