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脱皮激素对家蚕卵黄蛋白合成积累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2.
83.
研制和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妆品添加剂,在当今化妆品的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论述蜕皮激素等功能性物质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地位和开发应用前景。 40年代,日本福田对家蚕进行结扎,断头和器官移植等试验,发现前胸腺的存在及其分泌物与幼虫蜕皮及变态有着密切关系。1954年德国的Butenandt及Karlson首次从500kg蚕蛹中得到25mg的天然蜕皮激素(以下简称MH)结晶,被称为蜕皮甾酮(ecdysone).1965年,Karlson,Hoppe等人确定了下列结构,并证明其前体为胆甾醇。随后,日本人对这类物质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66年中西香尔等人从台湾罗汉松(Podocarpus nakaii)中得到3种生理活性物质被分别命名为罗汉松甾酮A,B,C(ponasterone A,B,C).  相似文献   
84.
蜕度激素在养蚕生产上目前应用广泛,我县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试用,至今历时10年有余。因在蚕儿5%见熟时添食,能促进成熟并使个体之间成熟齐一,以节约桑叶和劳力,在5龄后期发生蚕病时添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蚕病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深受蚕户欢迎,已为群众普遍使用。但在  相似文献   
85.
蜕皮激素对桑蚕的影响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昆虫蜕皮激素对桑蚕生长发育、吐丝营茧、茧丝质、生殖、抗病及蚕卵滞育性等方面的影响。对蜕皮激素在桑蚕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动态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喜树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设置0.5、1.0、2.0mg/m L剂量处理其3龄幼虫,采用浸叶饲喂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喜树碱对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喜树碱各剂量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最高达到28.42%;各处理小菜蛾化蛹时间均延迟,异常蛹增多,羽化率降低;其中2.0 mg/m L处理后4 d其化蛹率为6.67%,对照组化蛹率为86.60%。0.5、1.0 mg/m L处理下,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对照组的0.06倍;而保幼激素滴度增加,分别可达到28.74mg/m L和36.29 mg/m L,是对照组的9倍左右。表明喜树碱可影响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平衡,延迟和影响了小菜蛾的正常发育进程,可实现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蜕皮激素受体(ecdysteroid receptor,EcR)介导调控甲壳动物蜕皮生长、附肢再生等重要生命活动。为了解EcR在人工控制甲壳动物的繁殖和生长中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结合同源克隆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克隆得到蜕皮激素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Ers-EcR,登录号:KF736985),并进行了结构解析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Ers-EcR编码基因全长2 176 bp,开放阅读框为1 638 bp,编码545个氨基酸,具有DNA结合域(DBD)和配体结合域(LBD)等典型的核受体超家族结构域,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其中,DBD含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可以形成2个锌指结构(C156-C159-C173-C176、C192-C198-C208-C211),是典型的DBD特征。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rs-EcR氨基酸序列与拳手招潮蟹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体中华绒螯蟹ErsEcR基因在Y-器官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肠道、卵巢、眼柄、心脏和肝胰腺中有一定表达,在鳃、胸神经节和精巢表达量较低。这表明Ers-Ec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提示Ers-EcR基因可能参与体内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88.
从转录组文库筛选出具有完整ORF框的黄野螟EcR基因序列,命名为HvEcR(登录号:MH588318)。序列全长1 734 bp,包含1 638 bp长的ORF框,共编码545个氨基酸,具有EcR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结果表明,HvEcR氨基酸序列与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同源性最高,分别高达96%和92%。RT-qPCR结果表明,HvEcR在成虫和5龄幼虫时表达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2倍和5.68倍。HvEcR在黄野螟幼虫不同组织间存在表达差异,在脂肪体中表达最高,为对照的4.54倍,其次在头与马氏管中也有较高表达,分别为对照的2.85倍和2.49倍。在20E胁迫下,HvEcR表达量均高于对照,表明HvEcR作为蜕皮激素的核受体基因,其表达可能受20E诱导。  相似文献   
89.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了棉铃虫酰基辅酶AA9去饱和酶cDNA全序列.根据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为2931 bp,编码区长度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0.66 kD.发育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酰基辅酶A△9去饱和酶基因在5龄初期转录水平较高;饥饿和保幼激素对其转录有明显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蜕皮和生殖蜕皮的差异,本研究对2种蜕皮不同分期(间期C期、前期D期和后期AB期)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几丁质酶(Chitinase)及蜕皮激素(MH)]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生长蜕皮各分期PO活力差异不显著,生殖蜕皮各分期PO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分期差异显著;间期时,生长蜕皮和生殖蜕皮PO活性差异不显著;前期时,生殖蜕皮显著低于生长蜕皮;后期时,生殖蜕皮显著高于生长蜕皮。生长蜕皮各分期SOD活性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生殖蜕皮后期SOD活性显著低于间期和前期,间期和前期差异不显著;间期时,生殖蜕皮显著高于生长蜕皮,前期二者差异不显著;后期时,生殖蜕皮显著低于生长蜕皮。生长蜕皮各分期AKP、ACP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分期差异显著,生殖蜕皮与生长蜕皮变化趋势相同;间期、前期、后期,生长蜕皮都显著高于生殖蜕皮。生长蜕皮时各分期Chitinase活力和MH激素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各分期差异显著,生殖蜕皮时,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各分期差异显著;间期和前期,生长蜕皮显著低于生殖蜕皮,后期生长蜕皮显著低于生殖蜕皮。本文首次对脊尾白虾生长蜕皮和生殖蜕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蜕皮和生殖蜕皮因为卵巢发育而存在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为虾蟹类蜕皮机制的研究、养殖业苗种的育成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