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6个公因子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0.8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供试薏苡种质产量抗旱系数(Y值)与D值、CDC值和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有yy18-1、yy03-8和粱丰薏14-2。分蘖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评价的直观指标。  相似文献   
82.
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克  李顺成  彭琴  吴祥剑 《农技服务》2013,(11):1223-1224
为探究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6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以薏农自种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为30 cm×80 cm进行种植,即4.168 5万穴/hm2为最好,比对照增产达37.41%。其次是以窝行距为60 cm×60 cm进行种植,作地膜复盖,比对照增产达31.65%。  相似文献   
83.
薏苡脱壳机关键部件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薏苡脱壳设备脱净率差、破碎率高,相关工艺与装备研究几近空白的现状,该文结合薏苡物料特性,运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开展关键部件作业参数试验与优化,重点研究薏苡脱壳机脱壳仓作业关键参数中动盘转速、动静磨盘间隙、静盘工作面宽度对脱净率、破碎率的影响规律,并以脱净率、破碎率为响应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对主产区主要薏苡品种物料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与脱壳相关的物理参数测定,然后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设计试验并用Design-Expert进行数据处理,建立脱净率、破碎率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得出影响薏苡脱壳机脱净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动盘转速静盘工作面宽度动静磨盘间隙;影响破碎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静盘工作面宽度动静磨盘间隙动盘转速。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脱净率、破碎率的影响,并根据优化目标的重要程度(脱净率较破碎率重要)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出薏苡脱壳机关键部件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动盘转速1 076.02 r/min,动静磨盘间隙4.91 mm,静盘工作面宽度7.63 mm。此时,脱壳机脱净率最高、破碎率最低,其值分别为50.49%、3.02%。将优化参数在薏苡脱壳设备上开展验证及批量化流水加工作业,流水加工作业脱净率达51.1%、破碎率3.6%,设备作业质量大幅提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该研究可为提升薏苡脱壳机作业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薏苡种质的主要营养组分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薏苡品质评价是其加工和综合利用的重要环节,建立合理的薏苡品质评价方法,发掘和筛选薏苡优异资源,为薏苡的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86份不同产地的薏苡地方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薏苡籽粒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营养组分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转化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薏苡的主要营养品质特征。【结果】86份薏苡种质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14种营养组分的变异系数在5.01%-116.90%;8种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0.33%-2.47%,亮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糯性种质35份,占所有种质的40.70%;34份种质的脂肪含量≥8%,8份种质的蛋白质含量≥20%,昌黎薏米、昌黎黑川谷的总氨基酸含量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支链淀粉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与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和丝氨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必需氨基酸之间多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4个营养品质指标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蛋白质、总氨基酸和5种氨基酸组分为第一主成分决定因子,蛋氨酸、赖氨酸、丝氨酸组分为决定第二主成分的决定因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脂肪组分为第三主成分决定因子,总淀粉组分为第四主要决定因子。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8.333%、16.571%、16.011%和6.146%,累积贡献率为87.061%,并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权重的确定,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反映供试材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名。主成分分析将关系复杂的营养成分指标简化为少数彼此独立综合因子,能够比较客观地对薏苡品质进行评价。【结论】薏苡营养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必需氨基酸组分齐全,并存在糯性、高蛋白和高脂肪的种质变异类型,筛选出综合品质评价得分较高的10份种质:昌黎薏米、昌黎黑川谷、义县农家种、台湾花壳、贵州薏苡、安国五谷、辽宁本地薏苡、承德薏苡、盘县五谷和花甲六谷。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从分析薏苡种植生产、产品加工概况出发,认真剖析了薏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种植生产无序且规模小,品种与栽培技术更新换代滞后,以及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不配套等,并提出薏苡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议:加强新品种、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示范,开发优质薏苡深加工等,以期为安顺市薏苡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6.
薏苡分类、驯化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份薏苡材料为双亲构建4个杂交组合,采用目测统计和χ2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的总苞质地性状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薏苡总苞质地珐琅质相对于甲壳质为显性,F2群体植株总苞质地性状珐琅质与甲壳质的分离比为3∶1。说明,珐琅质总苞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可作为薏苡遗传改良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87.
为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和产业发展聚集区特色优势产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薏苡的农业知识产权资源、中药材GAP认证与农产品认证、生态适宜种植的贫困地区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方面总结其发展现状,并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知识产权战略下,薏苡的区域化与高质量发展策略:争取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传承发展提升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国家级与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系统、提升后GAP时代薏苡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88.
[目的]确定薏苡茎多糖的最佳酶提取工艺。[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从薏苡茎中提取多糖,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条件优选,并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进行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检测波长为490 nm;葡萄糖含量在0.010~0.10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最佳酶提取工艺为:pH值为5,酶用量为6.0 ml,反应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150 min;在此条件下,薏苡茎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9.62%,RSD为0.21%。[结论]优选出的酶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9.
1园地选择薏苡喜阳光充足和温暖湿润性气候,可以种植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平地或者坡地,选择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种植为宜。薏苡耐涝不耐旱,在25~30℃的温度条件下适宜生长,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薏苡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但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薏苡在豫西地区的最佳种植方式,试验设置了免耕、垄作和平作3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平作处理的薏苡平均株高最高、平均分蘖数最多、百粒重最高、种子饱满度及产量也最高,免耕次之,垄作最差。平作是豫西地区薏苡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