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秀娟  李祥栋  石明  潘虹  魏心元  陆平  苏跃 《种子》2020,(1):33-35,41
为研究薏苡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4份材料做亲本构建4个杂交组合,观察并记录其F 1、F 2植株的性状特征和分离比例。结果显示,紫色柱头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各F 2群体植株的柱头颜色分离比皆符合3∶1比例,说明紫色柱头是由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薏苡栽培技术,提高薏苡产量,笔者以贵州‘兴仁白壳薏苡’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旋转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X1、复合肥用量X2和薏苡产量Y 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量X1、X2和产量(Y)之间均符合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且拟合效果较好;种植密度15~18 万株/hm2、施肥量750.00~900.00 kg/hm2的范围内有利于增产,选优组合为种植密度18 万株/hm2、施肥量870.30 kg/hm2。而且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保证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结实率以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是薏苡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对92份薏苡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占各自总条带的比例为66.6%~100.0%;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92份薏苡种质的聚类结果一致,均分为3个类群,云南、贵州、福建3个省份的种质表现出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他省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贵州酒用高粱籽粒灌浆特征及源库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贵州酒用高粱品种的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形成机制,以6个贵州优质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差异,以Richards方程拟合籽粒灌浆参数,进而分析其抽穗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和源库关系。结果表明:6个高粱品种的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8.1~21.6g、51.9~72.6g、2 807.0~4 972.2kg/hm~2,红缨子、茅梁1号、茅红糯1号和黔高7号品种产量相对较高;Richards方程解析及源库关系分析,6个品种的库容量相差较小,高产品种的灌浆活跃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高,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期也相对提前,粒叶比较高(或较小的单位库容叶面积),或茎鞘物质输出率、转化率和单位库容茎鞘重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黔薏苡1号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薏苡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薏苡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和株高生长动态满足逻辑斯蒂函数,表现为“S”型曲线.薏苡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变化规律为:生育初期缓慢,在中期迅速加快,后期逐渐下降.薏苡干物质的分配动态:在整个生育期,叶占全株干物质百分比逐渐下降;根占全株干物质百分比在拔节期略有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茎全株干物质百分比先逐渐上升,在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归纳了禾谷类作物淀粉结构、类型,胚乳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功能和代谢调控,并对胚乳糯性和淀粉合成的联系进行了阐述。简要概述了不同作物(小麦、大麦、水稻、高粱、玉米、粟、薏苡等)Waxy基因结构、突变形式和糯性形成机制,并对Waxy的在农业生产和育种等方面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薏苡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薏苡最佳密度为10 672株∕hm2(行距×窝距=60cm×50cm),小区(面积15m2)产量最高达到7.77kg,比其他3个处理高10.04%~21.24%,差异性显著。不同种植密度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薏苡分蘖、拔节、开花、成熟等生育进程随密度增大呈提前的趋势,薏苡分蘖期株高、成熟期株高、有效穗等农艺性状随密度增大而成增大趋势,成熟期茎围、单株有效茎蘖、千粒重、穗粒数随密度增大而呈减小趋势,薏苡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9.
为薏苡分类、驯化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份薏苡材料为双亲构建4个杂交组合,采用目测统计和χ2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的总苞质地性状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薏苡总苞质地珐琅质相对于甲壳质为显性,F2群体植株总苞质地性状珐琅质与甲壳质的分离比为3∶1。说明,珐琅质总苞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可作为薏苡遗传改良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0.
薏苡种质的主要营养组分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薏苡品质评价是其加工和综合利用的重要环节,建立合理的薏苡品质评价方法,发掘和筛选薏苡优异资源,为薏苡的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86份不同产地的薏苡地方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薏苡籽粒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营养组分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转化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薏苡的主要营养品质特征。【结果】86份薏苡种质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14种营养组分的变异系数在5.01%-116.90%;8种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0.33%-2.47%,亮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糯性种质35份,占所有种质的40.70%;34份种质的脂肪含量≥8%,8份种质的蛋白质含量≥20%,昌黎薏米、昌黎黑川谷的总氨基酸含量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支链淀粉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与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和丝氨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必需氨基酸之间多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4个营养品质指标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蛋白质、总氨基酸和5种氨基酸组分为第一主成分决定因子,蛋氨酸、赖氨酸、丝氨酸组分为决定第二主成分的决定因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脂肪组分为第三主成分决定因子,总淀粉组分为第四主要决定因子。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8.333%、16.571%、16.011%和6.146%,累积贡献率为87.061%,并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权重的确定,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反映供试材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名。主成分分析将关系复杂的营养成分指标简化为少数彼此独立综合因子,能够比较客观地对薏苡品质进行评价。【结论】薏苡营养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必需氨基酸组分齐全,并存在糯性、高蛋白和高脂肪的种质变异类型,筛选出综合品质评价得分较高的10份种质:昌黎薏米、昌黎黑川谷、义县农家种、台湾花壳、贵州薏苡、安国五谷、辽宁本地薏苡、承德薏苡、盘县五谷和花甲六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