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2篇
  69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氮肥对不同冬油菜品种越冬期营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连续两年(2009-2011)田间试验,以早熟品种中油116和中晚熟品种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5种氮肥用量(0,90,180,270,360kg/hm2)。在越冬期对油菜干重,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及比例,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籽粒产量进行考查。[结果]中油116在施氮量从0增加到180kg/hm2时,地上部干重迅速增加;而在施氮量从180kg/hm2增加到360kg/hm2时,地上部干重缓慢增加。中油杂12号的地上部干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在270kg/hm2时达到最大值。当施氮量从90kg/hm2到180kg/hm2时,地上部和根中的氮含量及比例均迅速增加,并且中油杂12号根中的氮含量及比例高于中油116。两个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施氮量从90kg/hm2到180kg/hm2时增加最为明显。[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够显著增加不同熟期油菜品种越冬期的干重及氮素吸收,并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NRA)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Pn)和产量的关系,为吉林省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958至2005年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的1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植株剑叶NRA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叶片NRA在孕穗期较低,抽穗期最大,此后呈下降变化;NRA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不同生育期水稻剑叶Pn在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不断下降;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Pn逐渐上升。NRA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产量,但NRA却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这可能也是水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甜菜亚硝酸还原酶(NiR)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并PCR和RACE方法克隆甜菜NiR基因,并利用网络工具分析预测了其编码蛋白。结果表明,该NiR基因(登陆号:HQ224499)全长为2 014 bp,编码一个包含59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质量为66.88 ku;NiR为易溶,亲水性较强的蛋白,同时有明显的疏水峰;经BLASTp比对表明,该蛋白序列与菠菜NiR蛋白同源性最高。Geno3d模建预测,NiR蛋白中有57个β转角,24个α螺旋。  相似文献   
84.
麦套花生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套花生的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根叶游离氨基酸、氮素平均含量及根系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高于单作;而叶片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则低于单作。与小麦共生期间,麦套花生根叶硝酸还原酶(NRase)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除播后25 d)明显低于单作;整个生育期麦套花生根系GS平均活性及GPT活性高于单作花生。可见,花生苗期小麦遮荫对花生氮素代谢及酶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5.
水杨酸对水稻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50mg/L水杨酸(SA)浸种处理后,水稻根系生长受到明显促进。幼苗经50mg/L诱导处理24h后,体内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显著增强。与此相一致的是,50mg/L SA处理不仅能提高幼苗内源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水平,还可以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提示SA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6.
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灌溉方式下根系生长发生的变化,设置小区试验与传统淹灌进行对比,以粳稻品种“T-04”和“T-43”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根系氧化力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表下20 cm深度,膜下滴灌水稻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都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土表下40 cm,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稻根系氧化力都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稻根系氧化力最大期因品种而异.分蘖期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但在拔节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膜下滴灌水稻根系氧化力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膜下滴灌水稻后期根系具有较强的抗衰老能力;膜下滴灌水稻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传统淹灌,但在分蘖期和乳熟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拔节孕穗期和齐穗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7.
氮素资源波动对反枝苋与大豆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氮素资源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采用人工模拟不同氮素波动条件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反枝苋和大豆(Glycine max)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和反枝苋不同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能对环境中的氮素添加作出快速的响应,这可能与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有关;大豆硝酸还原反应主要在叶和根部进行,而反枝苋则主要在茎和繁殖器官中进行;无论是大豆还是反枝苋,在单栽其各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大于混栽,说明种间竞争作用要明显大于种内竞争,种间竞争会显著降低植物体内氮代谢的水平。  相似文献   
88.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三氟羧草醚和乙羧氟草醚对苗期花生生长发育以及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荆均明显抑制苗期花生的生长发育,同时抑制苗期花生的氮素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导致苗期花生植株的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三氟羧草醚对花生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较强,在高剂量下,对花生植株鲜重抑制率、干重抑制率分别为32.85%和30.00%;与对照花生的结瘤率(80.00%)相比,三氟羧草醚处理的花生结瘤率为28.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处理后各时期均低于空白对照.三氟羧草醚和乙羧氟草醚对花生氮素代谢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影响了花生氮素的正常代谢.花生植株全氮含量分别为1.452%和1.553%,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89.
以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院内千年树龄黄帝手植柏(古侧柏)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经过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活性炭在组培各阶段的作用,并测定不同年龄段侧柏组织培养前后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 0.2 mg/L+NAA 0.1 mg/L+椰乳100 mL/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1/2或1/4MS+ 6-BA 0.4 mg/L+NAA 0.1 mg/L+椰乳100 mL/L;活性炭对增殖无显著作用;古侧柏组织培养后硝酸还原酶活性可达到幼嫩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以感染叶锈菌的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IWF-260作为激发子,刺激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探讨悬浮细胞受激发子刺激引发的NO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Greiss试剂法及荧光分子探针DAF-2DA标记法检测胞内NO的动态变化,同时借助药物学试验探讨Ca2+和NO的关系。【结果】IWF-260能诱导小麦悬浮细胞产生NO,NO在IWF-260刺激诱发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药物学抑制剂试验证明NOS和NR及胞外钙离子内流均与IWF-260刺激小麦悬浮细胞产生的NO有密切关系,且在NO的产生途径中,NR途径为主要途径。【结论】IWF-260能够诱导小麦悬浮细胞产生NO,NOS、NR及胞外Ca2+内流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