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7,24(1):29-29
山东省沾化县海岸线长达170.5km,滩涂面积2.8万hm~2(42万亩),海岸带地势平缓,大部分底质为软泥质,水流缓慢,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沾化县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文蛤、杂色蛤、牡蛎、缢蛏、青蛤等。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滩涂养殖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滩涂底质老化。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贝类死亡后贝壳大量沉积,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滩涂利用呈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82.
一、科学地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泥土表面舔取食物,属于舔食性腹足类,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生长在富含底栖硅藻的软泥滩中的泥螺,肉质柔软鲜嫩,“泥精”较少,最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83.
浅谈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及在海水育苗中的不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类搭配在育苗生产中,幼体成长的好坏与饵料的营养直接相关。而多种饵料混合投喂是解决营养全面的最佳途径。如鲍的人工育苗中,在提供适量的底栖硅藻的同时,投喂含大量蛋白质的人工合成饵料以促进生长,而人工合成饵料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单胞藻,如螺旋藻、海泥中的底栖硅藻等;海参育苗已见的最佳投饵方法就是角毛藻、盐藻混和投喂,尽管使用其一甚至小新月菱形藻也能出苗,但受营养及培养条件(主要是施肥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底栖硅藻中诱导鲍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金梅  魏东 《水利渔业》2005,25(6):15-17
底栖硅藻不但能提供促进鲍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物质,还能作为鲍鱼幼体的饵料生物为其发育提供营养.底栖硅藻诱导鲍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主要物质有胞外多糖、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对其营养功能和诱导附着变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鲍鱼育苗以及优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5.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86.
福建浮宫红树林区的硅藻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分析了福建九龙江浮宫红树林区的硅藻组成。[方法]此次研究分析鉴定了浮宫红树林区6个表层样和1个柱状样的硅藻属种组成。[结果]①浮宫红树林沉积硅藻植物群属种多样性强,共鉴定出硅藻34属103种(含不定种),大部分为中心纲的圆筛属;②红树林区底泥中硅藻数量丰富。[结论]沉积硅藻种群以浮游的海水种和咸水半咸水种为主,说明浮宫红树林处于以海水作用为主的沉积环境中。  相似文献   
87.
基于环境影响的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2-3093,3104
综述了光照、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及水体流速、紊动强度、温度、pH值、盐度、电导率、透明度等对硅藻影响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88.
幼体变态附着率低是制约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育苗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温22.0~26.0℃和盐度为28.0~31.0条件下,在玻璃钢水箱中放入接种圆筛藻Coscinodiscussp.、舟形藻Naviculasp.、双肋藻Amphipteurasp.及其等量组合的波纹板和樽形幼体,研究了仿刺参幼体对底栖硅藻的附着选择性和摄食器官的发育。结果表明:在12 d的培育中,波纹板上稚参的附着数量初期较低,中期较高(6月25日,即第5天),后期又降低,未附着的浮游幼体胃部萎缩成棒状,边缘溃烂,无法附着变态。试验初期,附着在接种双肋藻的波纹板上稚参数量最多,但附着高峰时急剧减少;后期接种舟形藻的波纹板上稚参数量最多,接种双肋藻的最少。附着在波纹板上的稚参数量均随硅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密度为1万个/cm2时,波纹板上稚参的数量最多,只有圆筛藻+舟形藻+双肋藻组在密度为25万个/cm^2时,波纹板上稚参的数量最多。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刚附着的稚参触手顶部具有可收缩的笼形结构(称摄食笼),笼呈中空状,孔径为(6.7×3.9~17.8×10.2)μm,套住食物后,经"寻食→定位→摸索→靠近→调整和选择→固定→拽拉→吞食"等过程将食物摄入。摄食笼的孔隙间有丰富的黏液状分泌物,具有黏附作用。幼参体长达8 mm时,触手顶端的摄食笼变为4个瓣状结构,瓣的表面上有均匀分布的花瓣状突起;体长为25 mm时,触手顶端由20个环绕口的触手组成,每个触手的顶端有多个瓣状结构,伸展形成"手"似结构,可扫抓兼滤捕食物。文中还讨论了仿刺参摄食器官结构的发育特点和划分稚参及幼参的形态界限。  相似文献   
89.
通过周年取样、分析测定和生物量统计等方法对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底栖硅藻生产状况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试验池塘底栖硅藻初级生产力均值为(3.52±0.21)g/(m2.d),其值变化为1.12~7.63g/(m2.d),最大值出现在8月初,最小值出现在3—4月;底栖硅藻初级生产力与pH呈显著正相关,并受透明度及pH与透明度交互作用影响;底泥叶绿素a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0.
硅藻是海水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中的最主要类群,也是鱼类、贝类和虾类的重要饵料生物,在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本文对海水养殖水体硅藻的种类多样性、微型硅藻的分布与作用、硅藻的分类研究、硅藻的营养价值与饵料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丰富硅藻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生产力等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