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3篇
  3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林副产品价格构成和计算方法的确定,按不同资源资产转让情况可分为:林地生产林副产品;林下植物生产副产品;林木生产副产品;林木主副产品和竹林、薪炭林。评估资产价格的计算方法可应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  相似文献   
82.
利用Pi9基因序列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籼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Pi9–a,通过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8份受体水稻材料(丰源B、Ⅱ32B、天龙香103、香丰187、明恢63、轮回422、R747、25H003)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Pi9–a对8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进行的多态性检测中,除香丰187外,其余7个组合间均存在稳定明显的多态;对4个BC1F1群体进行随机取样的基因型和表型鉴定中,Pi9–a对抗稻瘟病表型选择的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3.
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人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的土壤剖面上,群落盖度越大土壤初始人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也分别越高.影响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根长密度和水稳性团体含量.但水稳性团聚体对表层土壤初始人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影响不显著.长芒草群落不仅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根系周转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性大孔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还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  相似文献   
84.
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柠条(Cnragana korshinkii)和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侵蚀泥沙颗粒组成、比表面积(SSA)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灌木群落均能显著减小坡面径流泥沙的流失.产流后流失泥沙黏粒、SSA与养分含量随降雨时间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有机质变化显著,全磷变化不显著.受植被盖度影响,泥沙中黏粒与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柠条群落>狼牙刺群落>对照裸地.侵蚀泥沙具有富集黏粒和富集养分的特征,富集率随群落盖度增大而增大(柠条>狼牙刺>裸地).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不同,其中有机质均在2.5以上,全氮平均富集率为2.13,全磷为1.23.富集率随产流时间呈线性递减.流失泥沙养分含量与黏粒(粒径<0.002 mm)含量及SSA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坡面土壤养分主要以黏粒为载体流失.SSA的变化不仅能体现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而且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协同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演替前期(茵陈蒿)、中期(铁杆蒿)和后期(白羊草)典型群落,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根系特征、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根系主要为2mm的细根,且多向土壤表层集中,根长密度、表面积,根系生物量以及比根长表现出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规律。同时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所增强,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也表现出增长趋势。对比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关系可知,表层0.5~2mm的细根根长、表面积与根系生物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极显著相关,说明了植物细根在群落演替以及土壤结构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需求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成就与发展趋势,提出该区未来需加强土壤侵蚀过程、机制及侵蚀模型、植被恢复的潜力及调控、大尺度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的格局与规律、水土流失及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模型、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不同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7.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成效及认识下垫面改变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采用圆盘入渗仪以4.6、8年退耕地为对象,长芒草草地为对照在黄土丘陵区分层(表层、20cm、40cm)研究退耕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较短年限退耕地表层土壤入渗能力较天然草地差,而下层入渗能力较天然草地强;2)退耕地下层的初始入渗速率是表层的1.2—1.4倍,稳定入渗率是表层的1.9—2.8倍,饱和导水率是表层的1.9—3.0倍;3)随着退耕年限增加,表层土壤入渗能力下降,而下层入渗能力增强;4)土壤结皮阻碍退耕地表层土壤的入渗。  相似文献   
88.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 要: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世界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克隆和利用稻瘟病基因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定位与克隆、抗瘟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抗瘟基因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法从水稻中成功克隆了1个水杨酸甲酯转移酶基因(OsSAMT1),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10个转基因阳性植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有12个OsSAMT1的同源基因,它们分别属于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2个基因族,而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的OsSAMT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明确杀菌剂减量施用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选用2种杀菌剂,以正常施用剂量为对照,各减量15%、30%为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在减量15%用量的情况下,2种杀菌剂均达到了与常规用量同样的防控效果与产量水平,防治效果分别达68.37%和56.14%,增产幅度分别达15.08%和12.23%。[结论]杀菌剂减量15%施用的方法在玉米大斑病防控上确实可行,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同时达到了对大斑病预期的防控目标与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