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2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树舌胞外富锌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树舌的深层发酵法获得胞外富锌多糖,从抗油脂过氧化、抑制羟自由基的产生、清除DPPH·和O2·- 4个方面,探讨树舌胞外富锌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树舌富锌培养基内ZnSO4浓度在200 μg/mL时,可以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有机锌含量,使有机锌含量达0.67 mg/g,比对照组提高252%。有机锌对提高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在多糖浓度为2.5 g/L,对油脂过氧化的抑制、清除羟自由基、DPPH·和O2·- 的能力分别比对照提高12.5%、26.83%、30% 和20%。胞外富锌多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2.
安徽省大豆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瘤,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2个未知菌株,对它们的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2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在碳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逆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的表型性状中有57项性状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其中93.8%的菌株能在含3....  相似文献   
83.
灰树花子实体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厂化栽培设施条件下,使用工厂化栽培菌株"灰M云"进行袋栽试验,观察记录灰树花原基形成及分化全过程。从形态学角度出发,将灰树花原基形成过程划分为:菌丝恢复期、现蕾期、原基愈合期,其中关键时期为菌丝恢复期;灰树花原基分化过程分为:脑状体期、蜂窝期、珊瑚期及成熟期,其中关键时期为珊瑚期。  相似文献   
84.
以兼性景天酸代谢(CAM)植物霍山石斛为材料,研究强光胁迫条件下,外源NO对其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0. 1 mmol·L-1硝普钠(SNP)处理提高了石斛光合系统Ⅱ(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增加了过剩光能的非光化学耗散,缓解了光抑制的发生,同时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效保护了光合机构免受强光胁迫的伤害,PSⅡ反应中心得以较快恢复。而经0.5 mmol·L-1SNP处理后,霍山石斛的光能转换系统未能通过有效的光能转换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过剩的光能,降低了抗氧化系统中SOD、POD和CAT的活性,加剧了PSⅡ反应中心光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3种耕作方式(免耕套播、旋耕播种和深翻旋耕播种,分别用A1~A3表示)和劲丰谷德化控(设置0、750、1500、2250 mL/hm24个水平,分别用B0~B3表示)对稻茬小麦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破口期施用劲丰谷德后,节间长度缩短,小麦株高降低,节间线密度和抗折力均有所增大,以B2处理的抗倒伏效果最好.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深翻旋耕播种>旋耕播种>免耕套播,劲丰谷德不同施用量为B2>B 1>B0>B3.深翻旋耕模式下小麦破口期配施劲丰谷德,可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  相似文献   
86.
小麦安农98005旗叶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安农98005旗叶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安农98005旗叶具有较强的捕获光能和光合作用的能力,从孕穗期到乳熟期,旗叶的Pn、Fv/Fm、ETR和产量呈单峰变化,在开花期Pn、Fv/Fm、ETR和产量达到峰值,干物质积累量也最高;进入灌浆期以后,Pn、Fv/Fm、ETR和ФPSⅡ衰减速率慢,并能维持一定的叶面积系数,这可能是安农98005的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对假蜜环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不同碳氮源组合进行了试验,以菌丝生物量以及胞内多糖、胞外多糖的产量为指标,确定了最佳碳氮源组合以及最佳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88.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为有效提高杏鲍菇生产标准化程度、降低菌种生产成本、优化栽培环境,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作者围绕杏鲍菇工厂化袋式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装备集成和创新研究。通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培养料自动化预混合、液体菌种流水线接种、养菌出菇环境智能化精准实时检测调控,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产品品质好,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随着国内消费品质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瓶栽杏鲍菇将是杏鲍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的培养管理、搔菌作业和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