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优质小麦品种(系)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品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0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在山东分属5种土壤类型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表现较好的分别为河潮土、棕壤和砂姜黑土,河潮土上表现较好的品种为PH96-39、优麦2号、济麦20;棕壤土上为PH96-39、优麦2号、PH988-2;砂姜黑土上为PH96-39、优麦2号、济麦20,但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有所不同。变异分析表明,品质性状普遍看好的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包括生态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分析了此三类支撑技术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比较,指出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占主导地位,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生态技术群中应该重点发展的主要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特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83.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随着年总产量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麦玉玉复合群体的产值和纯收入达27045.9元/hm^2和14884.95元/hm^2,比春玉米一熟单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复种产值提高91.50%和20.38%,纯收入提高74.70%和11.81%。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选择越冬菠菜和早熟秋白菜参与到模式中进行间套作,增加复合群体空间层次与集约程度,其产值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免耕、常规2种耕作方式和4种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内,秸秆还田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显著,免耕留茬0.5m还田处理的含水率比免耕无覆盖处理增加了15.95%。秸秆还田量对0~40cm内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显著影响了土壤容重,小麦播种前常规留茬1m还田、常规全量还田处理容重低至1.0g/cm3左右。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毛管与非毛管孔隙度的比值。单一免耕处理降低了作物产量,而免耕覆盖能增产,其留茬1m还田处理比无还田处理增产22.44%,比常规留茬0.5m还田处理高3.64%。因此,免耕留茬1m还田处理在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显著,该研究可为农田管理过程中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农业生态学课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先后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山东省骨干学科建设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在总结农业生态学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课程组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86.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7.
少免耕模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耕作影响土壤呼吸.为了研究耕作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产灌溉农田全年土壤呼吸的影响,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了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土壤耕作模式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土壤呼吸速率翻耕旋耕耙耕免耕.平均分别为515.70,491.08,485.63,455.65 mg/(m2·h),模式间差异显著.各模式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模式全年秸秆腐解率分别为91.94%,89.72%,86.86%和66.22%,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3年定位试验后,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66,8.62,8.93,8.07 g/kg.皆高于定位试验开始时的7.61 g/kg,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农田土壤为碳汇,旋耕和耙耕两种模式的碳汇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88.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在位于典型半湿润灌区的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实验站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与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2种覆盖模式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冬小麦3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膜垄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的提高贡献最大。进入拔节期后,随着冬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膜垄在30-120 cm土层含水率降幅较大,形成一个水分亏缺带,而秸秆覆盖在该土层的含水率一直较高。该试验表明,膜垄在保水保墒和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方面表现出与秸秆覆盖完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农学专业暑期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加强实习场所建设,调整本科三年级农学专业教学实习的时间,暑期的在校内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农作物重要生长季节的和田间丰富的教学实习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北京农业大学陈阜,黄高宝,任天志,高旺盛,李增嘉,张明亮,逄焕成我国耕作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终于屹立于学科之林,被正式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之中。这标志着我国耕作学科已开始走向成熟和完善。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