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6篇
  20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和、湿润,为植物造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玄武湖又是南京大规模的市民公园,研究玄武湖的色叶树的应用对城市发展中色叶树的利用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三个时间段,通过对玄武湖公园四个主要景点的色叶树进行调查,总结出呈色特点优缺点各有三个方面:植物群体效果良好、黄叶植物呈色良好和常绿落叶比重合理;红叶树种呈色不明显、单株效果不稳定和变色时间短。并且分析原因,进而得出玄武湖公园优化色叶树种在引种、养护和造景三方面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82.
近50年陕西省无霜期的变化及果区霜冻风险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日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了陕西各站历年霜冻的初日、终日及无霜期,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等值线在陕北大致呈经向分布,在关中和陕南大致呈纬向分布;50年间,全省96站初霜日最早和最晚平均值相差44天,终霜日最早和最晚平均值相差49天,无霜期最长和最短天数平均值相差68天;全省平均初霜日呈推迟趋势,推迟幅度约为1.4天/10年;平均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约为1.7天/10年;平均无霜期呈加长趋势,加长幅度约为3.1天/10年。最后依据风险分析理论对陕西多个苹果基地县进行了花期霜冻风险分析,得出其风险的空间分布特点,结论对精确指导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3.
根据轴承选择具有很大模糊性这一特点,运用模糊理论中的贴近度原理,把丰收系列拖拉机变速箱轴承的类型选择问题看成是一种模糊模式识别,通过确定工况对轴承“承受径向力的能力”等9个功能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计算出各类型轴承对工况的贴近度,进而由贴近度的最大值选择出与工况最吻合的角接触球轴承。该方法还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拖拉机及类似车辆。  相似文献   
84.
基于GIS的陕南柑桔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是柑桔种植北缘地带。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根据陕南秦巴山区近30a的气候资料,采用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4个因子作为陕南柑桔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柑桔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并对各适宜区柑桔生长气候条件优劣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陕南柑桔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海拔700m以下的浅山丘陵区,在适宜区内,应根据地形特征,选择冷空气不易堆积的"难进易出型"丘陵坡地栽培,以减少冻害。  相似文献   
85.
<正>“固农重本,是安民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都市农业理所当然成为一头服务城市,一头富裕农民的“金扁担”,既挑出了乡亲们的好生活,又承载了“保城市供应、稳市场菜价”的责任。201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都市现代农业进行“顶层设计”。2014年4月,农业部在成都召开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建设现场交流会,  相似文献   
86.
三七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三七根系分泌物中的疏水性物质,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三七根系分泌物中的疏水性物质部分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原人参三醇(protopanaxatriol)、人参皂苷Rh1(ginsenoside Rh1)、韩国人参皂苷R1(Korgoginsenoside R1)、羽扇豆-20-烯-3β,16β-二醇-3-阿魏酸酯(Lup-20-ene-3β,16β-diol-3-ferul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胡萝卜苷(daucosterol)。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9月(夏季)和11月(秋季)青岛市文昌鱼(Branchidermus fasciatus)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溶解无机氮(DIN)平均含量夏季高于秋季,NO_(2-)N、NH_(4-)N平均含量分别是秋季的1.98倍、1.44倍,而NO_(3-)N和PO_(4-)P平均含量低于秋季,分别是秋季的88.8%和47.6%。夏季DIN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PO_(4-)P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秋季DIN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PO_(4-)P总体水平劣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水平分布来看,夏季海水的DIN浓度分布趋势大致呈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趋势;秋季海水的DIN浓度分布呈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夏季N/P比值略高于Redfield比值,而秋季N/P比值较低于Redfield比值,DIN相对缺乏。根据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2017年保护区海域夏季和秋季营养水平较低,均属于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分析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和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成分组成以粉砂为主,且粒径分布与海水养殖和水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TOC、T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均呈相似性,数值上总体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季节差异不大,在贝藻、鱼贝和贝类养殖区域出现较高值;而δ13C和δ15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有较大差异。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TO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 P<0.001),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TOC和TN具有同源性。根据对δ13C和C/N的综合分析表明,贝类生物沉积、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和土壤有机质是桑沟湾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采用三元混合模型估算得到贝类生物沉积贡献率为67.52%,土壤有机质贡献率为26.47%,海带贡献率为5.97%。研究表明,海洋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碳埋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为分析上海销售端扇贝冻品的品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市售扇贝冻品的品质评价方法以及冻藏过程中导致其品质劣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依据冰柜温度、冻藏时间、产品形式、包装方式和摆放位置共5种常见影响因素,对上海市售的11种扇贝冻品商品进行采样,测定白度、解冻损失、蒸煮损失、持水力、回复性、内聚性、弹性、咀嚼性、硬度和感官评分共10项品质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构建扇贝冻品品质评价模型,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扇贝冻品品质劣变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扇贝冻品10项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33%,可以代替原有指标来综合评价扇贝冻品的品质,建立了市售扇贝冻品的品质评价模型:f=0.467f1+0.302f2+0.231f3,其中,f1公因子包括弹性、回复性、内聚性、蒸煮损失和持水力,f2公因子包括硬度、白度和咀嚼度,f3公因子包括解冻损失和感官评分;进一步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冻藏时间、冰柜温度和产品形式是影响扇贝冻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其他2种因素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扇贝冻品的品质评价并分析导致其品质劣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要求,也是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双重重大战略机遇,是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基于此,从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成都数字经济资源禀赋状况,提出从数字经济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新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及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强化等方向,着力推动成都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