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8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甘蓝转育异源胞质雄性不育基因(PolCMS)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了油菜(polCMS)胞质雄性不育系、甘蓝自交系及其二者杂交后再经连续多代回交获得的甘蓝早代异源胞质(polCMS)雄性不育材料的EST和SOD酶谱差异,结果表明甘蓝polCMS材料既具有油菜polCMS的EST特征谱带Rf=0.740,又具有与甘蓝自交系相同SOD谱带Rf=0.410、0.448,还具有自己的EST特征谱带Rf=0.700,证明在甘蓝polCMS材料中存在油菜polCMS不育基因,也表达出由甘蓝自交系回交转入的部分基因,同时还表现出中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82.
国家审定甘蓝品种"秦甘50"为早熟一代杂种,该品种的父母本均为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一代种子生产是通过父母本间隔种植昆虫授粉繁殖。父母本种株的田间栽培和适合的父母本栽植比例、适时刹球、摘心、搭架、打顶和增加授粉蜜蜂都是获得"秦甘50"种子高产的关键技术。根据多年种子生产经验和汉中地区气候特点,总结出早熟甘蓝品种"秦甘50"杂交一代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其技术应用获得了种子超过50kg/667m2的产量,从而奠定了"秦甘50"大面积推广基础。  相似文献   
83.
以甘蓝DH 12-3为试材,添加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盐胁迫甘蓝DH植株,探讨细胞分裂素对盐胁迫下甘蓝DH系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及植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400 mg·L-16-BA可提高盐胁迫下甘蓝DH系子叶重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活性,相比对照分别增加5.04、32.36%,13.97、17.10%,79.41、82.91%和17.58、19.30%;甘蓝DH系幼苗根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总根尖数等较高,分别增加50.40、83.45%,116.81、212.96%,4.96、68.79%和22.82、46.29%。由此可见,添加100 mg·L-16-BA可缓解盐胁迫,减少盐渍伤害,提高甘蓝DH植株抗逆能力,促进DH系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4.
芸薹属作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芸薹属作物雄性不育系的花器的形态特征,以及芸苔属作物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与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同时对两种不育类型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5.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作为鉴别寄主,以甘蓝黑腐病菌株的悬浮液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省域的黑腐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是YU,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8.31;致病力最弱的是SH,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03。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蓝黑腐病菌株致病力最强的是G15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7.93;最弱的是G8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9.80。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将26个黑腐病菌株划分为12类致病型,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甘蓝黑腐病菌株间存在着显著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甘蓝品种的致病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YU致病力最强,菌株YU可作为甘蓝抗病性鉴定的主要致病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6.
甘蓝主要性状通径分析与育种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通径分析对15个甘蓝品种的叶球重和与其构成性状--植株开展度、叶球横径、球叶数等--的分析表明,上述3个构成性状对叶球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P1y=-0.0493、P2y=0.5159、P3y=1.201;3性状和叶球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r1y=0.4167、r2y=-0.1807、r3y=0.8904.球叶数和叶球横径是决定叶球重的主要因素,2性状须综合考虑;植株开展度对叶球重的有利作用通过间接效应而表现。  相似文献   
87.
根据夏季高海拔山区气候特点以及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品种栽培和供应特性,对引进的国内外近年新育的46个甘蓝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高山越夏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了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优点突出,有利于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各项目标性状显著超过对照的新引甘蓝品种分别是展望、秦选5号、中甘21号、绿球66、圆通、绿宝石和紫阳共7个,它们可继续用于生产示范或产业种植。  相似文献   
88.
秋抗甘蓝利用H7321-142和K731-333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作亲交而成,为秋冬甘蓝晚熟品种。199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各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高抗病毒病和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定植到收获100d左右,亩产量5500-6400kg,比秋丰和晚丰甘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89.
摘 要:以从日本引进的一个印度南瓜类型 (代号Ps18)材料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Ps18-12-97-55为母本,以从台湾引进的一个印度南瓜类型 (代号Js98)材料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Js98-6-3-9-13为父本配制而成早熟一代杂种永安3号。该品种叶面绿色无花斑,瓜型高扁圆形,瓜皮色为桔红色,单瓜重1.5㎏左右,最大可达2.5㎏,比对照早熟20-25天,总产量高出26%左右。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90.
西葫芦的性别表现与化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乙烯利诱导雌花、用赤霉素和AgNO3诱导雄花以控制西葫芦花的性别表现。用不同的处理浓度:乙烯利(50/100/1000mg/L)、赤霉素(50/100mg/L )、AgNO3(200/300mg/L),不同的处理时期(子叶平展期/4叶期),对不同栽培品种进行处理,观察统计0-20节内雌花、雄花形成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水平。结果表明,利用化学物质可以控制西葫芦性别表现。乙烯利50mg/L、GA31000mg/L、AgNO3300mg/L为最佳诱导剂浓度,处理时期以子叶平展期为佳,不同处理方法性别表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栽培品种对诱导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