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5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解单式指环虫在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鳃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 于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6 月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斑重唇鱼进行了 3 次取样调查,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斑重唇鱼鳃部寄生单式指环虫(Dactylogyrus simplex)的感染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在检查的 325 尾斑重唇鱼中, 共检出 3994 只单式指环虫, 总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分别为 67.7%和 12.3±1.2; 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分别为 59.4%和 57.2%, 两者之间的感染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 在各鳃片中, 鳃Ⅰ(最靠近鳃盖的鳃片)、鳃Ⅱ的平均感染丰度显著高于鳃Ⅳ(P<0.01); 单式指环虫随着宿主的生长, 其感染率、感染丰度和强度先上升, 后下降, 在 13~18 cm 体长组达到最高, 但是各体长组间的感染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单式指环虫对宿主左右鳃和年龄没有选择偏好性, 但在鳃片分布上更偏好寄生于鳃Ⅰ和鳃Ⅱ, 单式指环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82.
伊力佳对普氏野马寄生虫的驱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 1 1月我们选择了“伊力佳” (伊维菌素 )对新疆吉木萨尔县野马中心饲养的普氏野马的内外寄生虫进行驱虫试验 ,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驱虫药物 “伊力佳”,市售 ,(银川中农华威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990 81 1 ,2 5ml瓶装 ) .1 .2 投药方式 按推荐剂量每 1 0 kg体重 0 .2 ml拌入饲料口服投喂。1 .3 驱虫前准备 为保证野马的安全 ,在正式驱虫前选择了数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家马按倍量口服做了安全试验并连续观察 5天。在野马驱虫前 1天 ,停喂饲草 ,仅喂部分精料 ,饮水不限。1 .4 驱虫效果检查 驱虫后有…  相似文献   
83.
84.
本研究扩增和克隆了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IF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的MIF 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以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获得MIF基因,将MIF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F,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从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中扩增出MIF基因片段,长度为709bp;经序列分析,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IF序列的同源性为99.5%;经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质粒pET(28a)-MIF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明堆形艾美耳球虫抗血清可与重组表达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33个小型鸡场球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津、河北、山东等地33个小型养鸡场做了球虫病原学流行调查。根据卵囊形态,最短潜在期.裂殖体部位和大小,病变等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做综合鉴定。结果显示,33个鸡场都有球虫的感染。共鉴定出7个种.其中有28个鸡场有堆形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占84.84%.26个场有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占78.78%.25个场有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占75.8%,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各1个场有.各占3%。只有一个鸡场单独感染一种球虫.其余都是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球虫,其中有2个鸡场混合感染4种球虫。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鲤的年龄与生长。【方法】2015~2016年,采样观察对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鲤,运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特征。【结果】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的鲤,年龄均值为2.80±0.286+,年龄结构不符合正太分布,优势年龄个体1+;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0.087 2L2.506(R2=0.878);体长和肠长的关系式为: LI =3.091 3 L-50.588(R2=0.795 5);上游水库鲤的渐进体长L∞=69.57 cm,生产系数k=0.12,W∞=3 610.79 g,t0 = - 0.65,ti=1.65+ ;种群总体(n=40)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Lt = 69.58 (1-e-0.12 (t + 0.65)) 和Wt = 3 610.79 (1-e-0.12 (t + 0.65))2.506。种群总体成熟系数和丰满度:GSI=(12.38±1.69)和K=(72.71±1.62)。【结论】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鲤属于异速生长,适应性较强,生长性状不稳定,在种群动态和渔业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高体雅罗鱼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分春、夏、秋三季剖检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7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季节动态等.[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三代虫(Gyrodactylus sp.)、小刺指环虫(Dactylogyrus micracanthus)、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bini)、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宽头鲤蠢绦虫(Caryophyllaeus laticeps)、驼形线虫(Camallanus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sp.),隶属于3门、4纲、7目、7科、7属.[结论]复口吸虫幼虫和驼形线虫的感染率大于10;,为该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幼虫的感染率为52.56;,感染强度为10.80±10.84,Berger- 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81,在群落中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88.
[目的]用饱和盐水与饱和蔗糖溶液收集绵羊消化道线虫卵,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虫卵孵化实验,探究不同的介质对虫卵孵化试验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世界兽医寄生虫学促进学会(WAAVP) 推荐的虫卵孵化试验(egg hatch test,EHT ),将经饱和盐水和饱和蔗糖溶液收集的线虫虫卵,用24孔培养板分4组进行重复实验,观察虫卵的孵育情况,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经统计分析,用饱和蔗糖溶液收集的虫卵其虫卵孵育率较饱和盐水高,其差异极其显著(P<0.01),经2种介质收集的虫卵均可良好发育.[结论]经饱和盐水与饱和蔗糖溶液收集的线虫卵用于虫卵孵化试验的结果存在差异,但实验结果证实2种介质收集的虫卵均可用于虫卵孵化试验及抗药性的检测,但在具体的虫卵发育实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方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9.
额尔齐斯河鱼类双身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双身虫的种类及感染情况.[方法]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按照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剖检鱼样标本3 000余尾,采集并鉴定双身虫,统计数据,分析感染率,感染强度等.[结果]共发现并鉴定双身虫三种,分别为:奇异双身虫(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1832)、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Achmerov,1974))及日本真双身虫(Eudiplozoon nipponicum(Goto,1891) Khotenovsky,1985),其在各自宿主上感染率及平均感染强度为: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1949),28.69;、5.46;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Dybowski)),1874),1.73;、2.33;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eus,1758),4.78;、1.6.[结论]共检查到三种双身虫,均寄生于鲤科鱼类鳃部,东方欧鳊感染奇异双身虫的情况最严重,宿主鱼类体长分段后,发现体长段适中的鱼类及较大的鱼更易感染双身虫.  相似文献   
90.
通过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在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野外取样调查,研究寄生于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鳃部的奇异双身虫(Diplozoon paradoxum)的种群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东方欧鳊感染奇异双身虫的总感染率为24.16%,平均感染强度为4.19,在宿主体长L≤30 cm时,感染率随体长增大有升高的趋势;在体长25 cmL≤30 cm时,感染率达到最大,为42.11%;而体长L30 cm的宿主,没有感染奇异双身虫。奇异双身虫在东方欧鳊各体长段均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