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昕  闫帆  赵健如  陈虹地  翟莹  王英  李景文  王庆钰 《大豆科学》2012,31(2):184-187,192
选用吉大豆1号、吉大豆2号、吉林47和东农42共4个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筛选出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的大豆基因型吉林47。在此基础上,以吉林47的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发芽时间和条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及伸长阶段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得出吉林47较适合氯气灭菌时间为6~10 h,最适萌发条件为16 h光+8 h暗光周期条件下培养5~7 d。最终确定芽诱导阶段添加6-BA浓度为2 mg.L-1、IBA浓度为0.1 mg.L-1;14 d后继代伸长阶段添加IAA浓度0.3 mg.L-1、GA浓度为0.5 mg.L-1。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混合培养条件下栅藻脂质高产的调控机理,对栅藻(Desmodesmus sp.)分别进行自养和混合培养,使用转录组测序对比了Desmodesmus sp.在两种培养方式下油脂代谢途径差异.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组上调基因共1081个,下调基因共575个,非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总共23331个.差异基因GO富集主要在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3.
基于2019年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 (EwE 6.6)软件构建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系统分析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估算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态容量。Ecopath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基本涵盖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结果发现,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00~3.978,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为10.6%,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换效率为10.8%,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10.1%;生态系统总流量为2 596.108 t/(km2·a),其中44%来自碎屑;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454,连接指数为0.402,系统杂食指数为0.211,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8.860%和2.980。结果表明,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食物网结构较简单。根据模型计算得出,仿刺参的生态容量为131 t/km2,是现存量的6.55倍,具有较大的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84.
我国黄渤海区域的自然藻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建立人工藻场是制止海底荒漠化、恢复海底植被和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模拟极北海带(Laminaria hyperborea)在我国黄渤海区域的适生情况,使用MaxEnt生态位预测方法,针对影响极北海带分部的21项关键水质及水文条件以及在原产地的分布情况,建立我国黄渤海海域生态位分布模型,划分相应的适生区域,并通过刀切法筛选对模型贡献度较大的环境因子,逐一分析其对极北海带适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筛选出的9项对模型贡献度较大的环境因子中,温度与光照强度对极北海带分布的影响最大。极北海带在温度7℃~18℃范围、光强不超过52 E/(m2·d)的区间有较大的适生概率;氮、磷浓度对预测结果也有一定影响,但天然海水中的氮、磷浓度不足以成为极北海带分布的限制因子。总体来看,黄渤海区域有1.67%海域为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东岸长海县附近海域;山东半岛东部、北部,渤海西北部有一定的低适生范围,占总海域面积的5.12%;非适生区和边缘适生区占海域总面积的88.51%和4.70%。本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东岸长海县附近海域是建立极北海带藻场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85.
基于大型经济海藻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开发具有潜力的新栽培物种是海藻栽培产业健康多样化发展的保障。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 但并非我国本土物种。本研究采用 MaxEnt 模型预测多肋藻在我国的适生情况, 并探究不同因子对多肋藻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旨在为开展多肋藻栽培提供支撑。结果表明, 当正则化参数为 1, 训练集与测试集比值为 70 : 30 时, 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基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对模型的贡献率, 筛选出 8 项用于多肋藻适生预测模型的构建, 其中温度与光强对多肋藻自然分布的影响最大, 在光强不低于 4 μmol/(m2 ·s), 月均温度不低于 7 ℃, 多肋藻的适生概率较高。模型显示, 多肋藻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黄渤海, 约占该海域面积的 11.32%, 其中 8.08%为边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 中适生区和高适生区分别占 1.33%和 1.91%, 主要位于辽东湾。表明辽东湾、大连沿海以及山东半岛沿海是多肋藻引种栽培的适宜海域。但辽东湾部分区域的高适生性也预示高入侵风险性, 若开展人工栽培, 应加强生态安全性方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86.
孙昕  李燕  吴洁 《中国种业》2022,(10):18-22
阐述了在种业振兴行动全面起步打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期的“三个转变”需要什么样的种业人才。分析当前江苏省种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激发本地科研人才活力,引进高层次种业创新人才;加强种企人才引进培养,提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加强高校种业学科建设,提升种业人才培养质量;选优建强基层种子管理服务人才,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 4 个方面提出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撑江苏种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人工鱼礁建设是改善底栖生境、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效果与投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投礁时长对大型底栖动物营养关系的影响,实验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分析了莱州湾芙蓉岛海域不同礁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计算了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基础以及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①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δ13C值分别为−25.08‰~−13.34‰、−25.86‰~−17.80‰和−25.39‰~−11.06‰;δ15N值分别为10.73‰~15.78‰、10.02‰~14.89‰和10.17‰~15.80‰。②相较于短礁龄区和对照区,长礁龄区底栖动物群落营养多样性更高,食物来源多样性水平更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更加多样化,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③以食性为依据,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浮游生物食者 (Pl)、肉食者 (C)、碎屑食者 (D)和杂食者 (O)等4类摄食功能群,在4类潜在食源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体悬浮颗粒有机物 (POM)和沉积物有机物 (SOM)]中,浮游植物碳源对除肉食者外的3类消费者的平均贡献率最高 (31.40%)。④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消费者营养级分别为2.00~3.83、2.00~3.49和2.00~3.87;此外在长礁龄区出现了相对多的高营养级捕食者,从而证实长礁龄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同时发现,人工鱼礁建设能使大型底栖动物更充分地利用浮游植物碳源,并且能够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营养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群落中较高营养级动物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人工鱼礁建设的环境生态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底栖生境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