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鱼用疫苗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前人类开始试验鱼用疫苗,至今有6种疫苗出售,数十种疫苗处于开发、研究和应用状态.大部分疫苗在实验室研究中都十分有效,而中试效果却有待改进.本文将对世界各国出售的疫苗和开发中的疫苗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27.6 kb,带有poly ( A)尾.病毒粒子基因组编码6种蛋白,其中位于病毒囊膜表面的纤突蛋白(spike protein , S )是病毒主要的免疫原蛋白基因,IBV纤突蛋白是由2~3个拷贝的S1, S2亚单位组成.由于IBV的特殊的转录合成机制使得S1基因易发生点突变、插入、缺失和基因重组,使得IBV极易产生变异株.S1蛋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IBV主要的免疫原蛋白,它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及血凝抑制抗体.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分离毒株S1基因的差异,来确定流行IBV的血清型,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深入分析IBV的变异原因,进一步揭示IBV分离株的变异机制,对从根本上控制IB,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编码鸡IL-18成熟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能诱导IFN-γ产生的新型细胞因子,在调节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白介素18(IL-18)cD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48小时活化的白来航鸡脾细胞中扩增出编码鸡IL-18成熟蛋白质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本研究克隆到的鸡IL-18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在482位为C,而Schnieder等报道的序列为T,这一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导致了推导的对应氨基酸残基由苯丙氨酸变为丝氨酸。该处碱基变化的原因究竟是鸡 IL-18本身存在多态性,还是反转录或PCR过程中的碱基错配所致,该处碱基的变化对于鸡IL-18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究竟有无影响等问题正在研究中,该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经序列测定证实的鸡IL-18基因,为进一步体外表达鸡IL-18蛋白并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禽类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简介自 1 892年 Ivanowsky发现病毒后不久 ,病毒学家们就发现了一种与抗体无关的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干扰素 (Interferon,IFN)就是在1 93 5年 Isaccs和 Lindenmann[1] 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干扰病毒繁殖作用的因子。 1 96 3年 Lampson等纯化了这种因子 ,证明其分子量为 2 0~ 3 4 KD的蛋白质。之后研究者对人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干扰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表明干扰素是一类能诱导人及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类激素蛋白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相似文献   
85.
克隆了乌骨鸡(BF2*SI)和珍珠鸡(BF2*NM)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 class I)和β微球蛋白(β2m)基因,分析了其分子特征与等位基因多态性。BF2*SI相互问氨基酸同源率为75.5%~93.9%,保留了人HLA-A2与抗原多肽结合的7个关键性氨基酸。BF2*NM相互问氨基酸同源率为81.1%~98.5%,保留了人HLA-A2与抗原多肽结合的6个关键性氨基酸。BF2*SI在α1和α2区(抗原多肽结合区,PBD)有24个高置换率位点,置换率最高的为69位和9位。BF2*NM在PBD区共有6个高置换率位点。BF2*SI PBD发生氨基酸置换的位点数大于来航鸡BF2,BF2*NM PBD区氨基酸置换的位点数和置换率则远远小于来航鸡BF2。根据同源率,将BF2*SI α1区分为4类,α2区分为3类,α3区分为3类,并由此聚类为5个系谱(A-E)。将BF2*NM α1区分为3类,α2区分为3类,α3区分为1类,并由此聚类为3个系谱(A~C)。比较发现BF2*03SI、BF2*04SI和BF2*05NM的α1区与抗马立克氏病的BF2*2I同源率最高(分别为86.4%、86.4%和87.5%);BF2*05SI和BF2*05NM的α2区与BF2*2I同源率最高(均为93.4%)。另外,根据成熟肽区的氨基酸序列可将乌骨、珍珠鸡β2m分为两类,第一类和来航鸡β2m(M84767)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第二类与第一类相比,氨基酸序列相互间同源率为85.7%。结果揭示了各类鸡的MHCI和β2m基因具有品种分子特征。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旨在体外重建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HCⅠ)重链(α链)胞外区与轻链(β2m)成熟肽的重组嵌合分子。采用RT—PCR法分别扩增鸡MHCⅠ的重链胞外区和轻链的成熟肽序列;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overlap extension PCR method,SOE-PCR)把通过45个碱基的链连接的鸡MHCⅠ重链胞外区基因和轻链成熟肽基因重组到可溶性表达质粒pMAL-p2X进行可溶性表达。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RT—PCR可分别扩增出鸡MHCⅠα链胞外区基因和β2m成熟肽基因,大小符合预期。采用MHCⅠα链胞外区序列的反义引物与β2m成熟肽基因正义引物有15个碱基重叠的两对引物,以MHCⅠα链胞外区序列与β2m成熟肽序列PCR产物的混合物作为模板,进行重叠延伸获得了预期大小的连接片段;测序显示重组质粒上MHCⅠα链胞外区序列与轻链β2m成熟肽基因的靶序列由一柔性的linker相连,阅读框正确且无移码。本研究表明SOE-PCR是体外重构鸡MHCⅠ的一种简捷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7.
给猪口服和肌肉注射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DNA疫苗(L.acido SFMD-1),以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和MTT方法分别检测了免疫后FMDV VP1抗体的动态变化和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并与商用FMD油佐剂疫苗、裸质粒FMDV VP1基因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口服组猪在免疫后第21d抗体效价达到了1:2^7.7,而肌肉注射组猪为1:2^3.3。加强免疫后2周,口服免疫组抗体水平下降到1:2^5.3,到第3周快速上升到1:2^8;与此相对应,肌肉途径免疫组猪抗体效价缓慢地从1:2^5.3上升到1:2^6.7。口服途径和肌肉注射途径的刺激指数(SI)分别为1.93和2.00,2种免疫途径都可以诱导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证实,该疫苗能够在猪体诱发VP1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反应,以乳酸杆菌为载体是DNA免疫和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极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检测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春 《中国兽医学报》1998,18(5):466-468
本研究制作了6种兔抗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鳗弧菌,弧菌Ⅰ组淡水亚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的纯化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各病原菌以及来源于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发生反应。结果,抗各病原菌抗体在1∶500稀释后,只与其相应菌株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而不与其它病原菌株以及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在100min内定性检出抗原。作者推测,此法能用于检测中国鱼类病原菌的并发、继发和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离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以丰富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等,并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拮抗活性及其对烟株的促生作用。【结果】在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TBWR1,序列基因登录号为EF562603,菌株TBWR1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C849252和Bacillus subtilis MN062963在同一分支上且同源性达85%,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效果达71.1%,并能显著促进烟草株高、叶长、茎围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增加。【结论】枯草芽孢杆菌TBWR1可作为烟草病害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0.
针对当前烤烟上部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卷烟工业的需求导向,进行不同采收方式、不同成熟度的采收组合,研究其对大田生长后期烟叶主要生理指标和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一次性采收上部叶1~6片,田间烟株分次采收顶部4~6片烟叶后剩余的顶1~3片叶中SOD含量明显降低,而MDA含量迅速提高,而且采收的顶1~3叶片内色素含量,和采收的顶4~6片达到显著差异程度。一次性采收上部叶时,顶1~3片叶与顶4~6片叶水分含量比率接近于1,不但能够缩小上部叶上、下叶位感官差异,还能够提高评吸得分。研究结果为烟草工、商业合作开发和利用上部叶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