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2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林业   501篇
农学   457篇
基础科学   485篇
  712篇
综合类   2601篇
农作物   361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451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析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麦穗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3—11月,于室外水泥池中开展了麦穗鱼养殖试验,分别测量其体重、体长及全长指标,进行生长特性分析。经180天的养殖,麦穗鱼平均全长达到3.96cm,平均体长达到3.23 cm,平均体重达到0.49g。特定生长率、日均增量和肥满度均受水温影响变化明显。体长(LB)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0589LB 0.767 (R2=0.8628),体长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466LB2.1623 (R2=0.8306)。麦穗鱼体长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14%,体重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41%,肥满度在1.45~5.31之间变动。麦穗鱼在室外水泥池中生长效果良好,适宜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2.
基于衢州地区5个气象站1973—2013年逐月气象要素,采用线性趋势倾向估计、相关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衢州地区中东部年及四季蒸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年蒸发增多趋势明显,西部年及夏、冬季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蒸发下降速率小于中东部上升速率。衢州地区夏季蒸发最大,冬季最小,蒸发量月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月为7月,衢州地区中东部年及四季蒸发量均发生突变,而西部只在年、春、夏、冬季发生突变。年蒸发量与相对湿度、水汽压、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平均最高气温、温度日较差呈正相关。相对湿度、水汽压减少,气温上升,温度日较差增大是衢州地区中东部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白菜型冬油菜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对冬前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下叶片结构特征、光合作用特性及其抗寒性,本研究在0℃和–7.6℃自然低温条件下,选用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超强抗寒)和天油4号(弱抗寒),测定并比较其叶片气孔性状、解剖结构和光合、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冬前温度下降,2个白菜型冬油菜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变小,细胞间隙变大,叶片变薄;P_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P_n、G_s、T_r和CE均降低,而C_i均升高,说明是非气孔限制引起P_n降低。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条件下发生了光抑制现象,表现为F_m和F_v/F_m下降,F_o上升。与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相比,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较大,气孔总周长较长,叶片较厚,P_n、F_m和F_v/F_m均较高,说明冬前低温条件下,天油4号光合能力较强,光抑制程度较弱。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条件下的叶片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大、气孔周长越长、叶片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越厚,光合能力越强,地上部生长越旺盛,品种抗寒性越差。本研究为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和育种提供了部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4.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85.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最主要的信息资源。以玉林师范学院“桂东南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例,希望通过对我馆在建库选题、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发布和桂东南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体系框架等方面的具体阐述.为相关院校建设特色数据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贵州野生香菇的分布、形态特征、生长基物和成分分析的研究,为贵州野生香菇的性状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以农业信息化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山西特色农业在"十二五"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详细分析了现状,提出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资源动态,统计了1961-2005年沅水流域湘华鲮分布水域和年产量数据,2006-2010年实地调查了湘华鲮历史分布区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流域及洞庭湖)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湖南境内沅水流域湘华鲮产量在1961-1980年保持较高水平,年均产量在...  相似文献   
89.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草花叶病毒(Sowbane mosaic virus,So MV)是菠菜上的重要有害生物,可通过种子、花粉、昆虫介体和机械等方式传播。随着我国种子、种苗进口量的进一步扩大和产业化种植,藜草花叶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非常大。本文综述了藜草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寄主范围、为害症状、传播途径、检测技术等,论述了藜草花叶病毒传入我国的潜在危害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90.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utrition,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insect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insects with 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the habitats of cicada nymphs and adults are totally differen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nymphs and adults within any cicada species.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the gut of nymphs and adults of both genders of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was studied using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Few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s among gut microbiota were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M. mongolica typically harbors a limited and consistent suite of bacterial species. Bacteria in the genera Pseudomonas and Enterobacter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s of the gut microflora of M. mongolica at all life stages. Bacteria of Pantoea, Streptococcus, and Uruburuella were also widespread in the cicada samples but at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similarity of the PCR-DGGE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this cicada species harbor a characteristic bacterial community which is independent from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genders. Related endosymbionts that could be harbored in bacteromes of cicada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gut sample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cicad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ndosymbionts in the cicada cavity, or due to some of the possible limitations of PCR-DGGE community profiling. It is worthwhile to further address if related cicada endosymbiont clades distribute in the alimentary canals and other internal organs through diagnostic PCR using group-specific primer 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