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15篇
  22篇
综合类   287篇
农作物   38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灌溉和旱作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山农710331和潍麦8号)和多穗型(济南17和鲁麦21)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淀粉积累速率(SAR)和蔗糖合成酶(SS)、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S和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等活性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灌溉条件下大穗型品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旱作栽培条件下两穗型品种间差异变小。旱作栽培宜于增加灌浆前、中期AGPase、SS和SBE的活性,尤其对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灌浆中后期比多穗型品种具有更强的淀粉合成能力,但对水分较为敏感。用 Richards方程模拟籽粒淀粉积累过程表明,大穗型品种籽粒淀粉积累时间长、速率高,是其淀粉积累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强筋品种山农12和中筋品种山农11为材料,利用面团重组方法,在保持面粉中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配成不同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样品,研究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白质含量依次为120%、140%和160%时,两品种面团的峰值高度和峰值宽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最大抗延伸阻力山农12分别为40.7 CK)、49.8 g、59.0 g和71.6 g,山农11分别为20.6(CK)、29.5 g、32.1 g和36.0 g,呈增加趋势,而延伸性变化不大;当淀粉含量依次为85%、90%和95%时,两品种面团的峰值高度和峰值能量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延伸性山农12 分别为110.8 mm(CK)、68.8 mm、59.2 mm和36.5 mm,山农11分别为81.6 mm(CK)、75.8 mm、59.1 mm和50.3 mm,呈降低趋势,而最大抗延伸阻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3.
中国春小麦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了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通过SDS-PAGE及测定GBSS溶液浓度,证实小麦GBSS与淀粉粒结合的紧密程度受温度影响,在50~80℃范围内,GBSS从淀粉颗粒上的解离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而在85~95℃之间,解离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沸水浴处理15 min的GBSS解离量较大,但超过35 min时GBSS的量反而有所减少。Mg2+浓度也影响GBSS的解离,低于1.75 mmol L-1时,随Mg2+浓度降低解离量逐渐升高;高于2.5 mmol L-1时,随Mg2+浓度的升高解离量逐渐降低。表明GBSS与淀粉粒的结合力是非共价键。  相似文献   
84.
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同工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71个小麦品种的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鉴定了分支酶同工酶的基因型,以明确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SBE)各同工型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和基因型组成,阐明分支酶活性与分支酶同工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支酶有SBEⅠ和SBEⅡ两个基因位点,SBEⅡ位点未显现多态性,SBEⅠ位点存在多样性。在SBEⅠ位点鉴定出A、B、D和D共4个等位基因位点,各等位基因位点出现频率分别为9.9%、76.1%、95.8%和57.8%;共检测到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DDB、DB和DD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1%、28.2%和8.5%。从单一位点分析,分支酶活性与SBEⅠ位点有显著的相关性,与SBEⅡ位点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见,小麦籽粒胚乳淀粉分支酶同工酶不同基因位点和基因型对酶活性具有不同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85.
百合鳞茎发育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淀粉粒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兰州百合(L 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鳞茎中部鳞片为试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 研究了鳞茎发育和低温贮藏过程中, 处于大维管束周围和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的细胞内淀粉粒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栽种期大维管束周围细胞中有少量淀粉粒游离在细胞腔内, 并有絮状物存在。随着鳞茎的发育, 淀粉粒数量显著增加, 在植株半枯期达到最大, 形状由纺锤形逐渐变为近圆形; 处于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的细胞, 淀粉粒数量明显少于大维管束周围细胞中淀粉粒数量, 并且在营养生长期和花蕾透色期, 淀粉粒表面有裂纹存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淀粉粒数量呈递减趋势, 在同一取样时期, 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细胞内淀粉粒数目明显高于大维管束周围的细胞, 与鳞茎发育过程中的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86.
分别以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二步法按不同配比制备多层瓦楞纸生产线用淀粉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糊化温度随淀粉胶质量分数和NaOH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SteinHall黏度随NaOH质量分数增大先减小,当NaOH质量分数超过0.7%时,Stein-Hall黏度迅速增大。在同一温度时,Brabender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淀粉胶、小麦淀粉胶、玉米淀粉胶;经过同一放置时间时,Brabender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淀粉胶、玉米淀粉胶、小麦淀粉胶。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小麦淀粉品质与生态条件、氮肥运筹及其互作的关系,在四川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仁寿(丘陵麦区)、广汉(平原麦区)、西昌(山地麦区)3个生态点,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两个施氮量(120、180kg·hm-2)、3种施肥方式(底肥一道清;底肥∶苗肥=7∶3;底肥∶拔节肥=6∶4)对四川主推小麦品种川麦104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对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有极显著的主效应;120kg·hm-2施氮量下小麦淀粉崩解值显著高于对照(不施肥)和180kg·hm-2施氮处理;底肥∶拔节肥=6∶4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最终黏度。生态点×施氮量的互作对淀粉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生态点×施氮量×施肥方式的互作对淀粉的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基本与海拔和生育期总降水量负相关,与生育期积温正相关,但孕穗-开花期较低的日平均温度和适度的降水对形成优质淀粉有利。不同生态点比较,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均以广汉点最大,仁寿次之,西昌最小。广汉点小麦的淀粉品质较好,更适合于面条加工;仁寿点在120kg·hm-2施氮量下淀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88.
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粒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粒位差异,以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设适期播种和晚播2种播期处理,研究小麦强势、弱势籽粒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强、弱势籽粒中均具有A、B型淀粉粒,但淀粉粒的分布因不同处理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播期和粒位下,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4.878~6.453μm和21.7~23.82μm;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为0.520~0.571μm。藁城8901的B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山农1391;山农1391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藁城8901。晚播处理使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升高,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降低;弱势粒中B型淀粉粒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上升。晚播处理对山农1391的影响大于藁城8901。  相似文献   
89.
Relationships between kernel vitreousness and proteins and starch partitioning to the floury and vitreous regions of the endosperm were monitored in a set of 13 maize inbred lines. Decrease of protein contents from the vitreous to the floury endosperms were mainly assigned to α-zeins. Using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we observed a protein gradient 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center of endosperms that well fitted with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treousness and protein content of the vitreous and floury regions. In addition,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highlighted an increase of starch crystallinity 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center of the maize endosperms. This agrees with the higher amylose and associated lipid contents within starches of vitreous than in those of floury endosperms. Finally, starch granules from vitreous regions displayed more channels than the floury ones. These channels contain proteins that might favor adhesion of proteins to starch granules or granule–granule contacts to form the close packing of the vitreous endosperm. Therefore transition from vitreous to floury endosperm is at least the result of both protein and starch gradients. These gradients a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gradients that have been observed during endosper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了解石蒜属植物淀粉粒特性。[方法]以忽地笑、红花石蒜、长筒石蒜、中国石蒜以及换锦花为材料,用软件Scophoto测量了根、鳞茎、叶内淀粉粒的形态特征,并且统计不同部位淀粉粒的数目和大小。[结果]忽地笑、红花石蒜、长筒石蒜、中国石蒜、换锦花淀粉粒面积范围分别为84.864~883.926、12.716~986.444、91.457~1 136.025、50.370~957.309、42.988~949.062μm2。忽地笑、中国石蒜和换锦花小淀粉粒比例高于大淀粉粒;长筒石蒜大淀粉与小淀粉差异不明显;红花石蒜大淀粉粒比例高于小淀粉粒。5种石蒜属植物根部和叶部的淀粉含量相对鳞茎较低。忽地笑、长筒石蒜和换锦花根部淀粉粒高于叶部,红花石蒜叶部淀粉粒高于根部,中国石蒜根部和叶部淀粉粒差异不明显。[结论]5种石蒜属植物在淀粉粒分布上差异在0.0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