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广西、四川、湖北、浙江等省种植的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组合上采集感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获得91个菌株,经离体接种测定了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对所获菌株的抗谱分别为26.4%和50.5%。使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71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型,有ZA,ZB,ZC,ZD,ZE和ZG 5个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45.07%,33.8%,7.04%,2.82%和1.41%,共42个生理小种。ZA1和ZB9出现频率分别为7.04%和5.6%,属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72.
稻秆还田对水稻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小区试验,初步探讨了多年秸秆还田对15个水稻品种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的老稻田15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的病情指数都高于对照稻田的病情指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主栽品种空育131,叶瘟病情指数增加了2.3%,穗颈瘟增加了2.6%,鞘腐病增加了2.2%,纹枯病增加了0.4%。  相似文献   
73.
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4种病原菌均能在温度4℃~40℃、pH 3~12条件下生长,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5℃~30℃,不同菌最佳产孢的pH值差异较大。4种菌均能在供试的碳、氮源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碳、氮源对各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不同。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水稻后期穗部褐变病害,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4.
 设计不同药液量、喷雾方法(细雾、粗雾)防治水稻后期发生的重要病虫害。结果表明,在药剂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对于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穗颈瘟、穗腐病和稻纵卷叶螟,同一品种和相同药液量下,细雾喷雾防效最好,粗雾喷雾防效最差;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或第1次喷粗雾第2次细雾防效相当。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用药量675 L/hm2或750 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900 L/hm2、1200 L/hm2和450 L/hm2,最差的是225 L/hm2。对于发生在稻株中下部的纹枯病和稻飞虱,同一品种相同药液量时,2次粗雾喷雾防效最好,其次是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再次是第1次喷粗雾第2次喷细雾,2次细雾喷雾防效最差。无论是发生在上部的病虫害,还是发生在中下部的病虫害,药液量和喷雾方法相同,对秀水09的防效均好于对甬优12。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900 L/hm2药液量防效最好,其次是1200 L/hm2和750 L/hm2,药液量少于900 L/hm2时,防效随药液量减少而下降。225 L/hm2药液量且采用细雾喷雾,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效均低于50%,特别是对甬优12的防效更差。但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并非药液量越多防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明确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菌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为研究该病害的流行规律提供信息。【方法】采用8个SSR荧光标记对收集自中国南方8省(自治区)的188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检测。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近交系数由FSTAT 2.9.3软件估算。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采用GENEPOP 4.2软件以卡方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应用Arlequin 3.1软件进行分子方差变异分析,并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基因流。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MEGA5.0软件构建UPGMA树状图。使用STRUCTURE 2.3.3软件的贝叶斯聚类法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估计群体间遗传混杂程度。采用Mantel test检测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8个地理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25和2.071。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1.088,平均为0.859。等位基因丰富度为2.500-5.152,平均为3.858。观测杂合度为0.425-0.619,平均为0.506。期望杂合度为0.399-0.546,平均为0.472。总群体水平的近交系数(FIS = -0.069)为负值,表明总群体内杂合子过剩(纯合子缺失)。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在6个群体中存在因杂合子的缺失或过剩引起的平衡偏离,暗示了水稻纹枯病菌同时具有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间的平衡因群体而异。AMOVA分析结果显示,有88.14%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Mantel检测发现,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25)。UPGMA聚类表明,所有群体可被划分为遗传分化明显的两个亚群(FST =0.209-0.624),其中位于珠江沿岸的广宁和长塘群体为一个组群,而位于长江沿岸的6个群体为另一组群,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位于长江沿岸的群体遗传混杂明显,基因交流水平高(Nm=2.525-8.447),群体分化程度较低(FST=0.029-0.094)。【结论】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菌分布范围广泛、可能的混合繁殖模式以及菌核或菌丝具有远距离传播特性,是导致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原因。长江亚群内部个体在不同群体之间的迁移所形成的基因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而长江亚群和珠江亚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推测病原菌有限的长距离迁移可能是群体遗传变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水稻稻曲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后期穂部病害。G蛋白可能参与了稻曲病菌的致病过程。为了研究G蛋白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分离并分析了稻曲菌的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根据丝状真菌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的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和热不对称交错PCR的方法,分离得到了稻曲菌的G蛋白β亚基全编码基因序列。该序列的长度为2037bp,包含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和1个编码35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根据克隆到的UvGβ1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包含整个开放阅读框的cDNA序列。该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的登记号分别为GU014921和GU06574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G蛋白β亚基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将该基因的整个开放阅读框连接于pET-30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诱导获得了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77.
通过10年的观察、调研,并结合田间试验,明确了浙南山区青田县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规律,防控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品种在田间能较好抗(耐)稻曲病,适宜在浙南山区种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孕穗-破口期至灌浆初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26℃~28℃)高湿(80%以上)条件特别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施肥特别是氮肥对稻曲病有加重或减轻作用;穗大粒多着粒密度大的品种(组合)易感稻曲病。防治稻曲病以打2次药预防效果最好,防治药剂最好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8.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害生物(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有害生物发生后防与不防、如何防治,防治及时、准确与否,对防治效果、减轻水稻产量损失非常关键。水稻上的有害生物有上百种,但发生、流行频繁,危害大的只有10多种。本文介绍了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常发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9.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农业信息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和有应用前景的信息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籼粳杂交晚稻生育中后期田间观察到叶片出现干尖扭曲的现象,从病粒中分离、鉴定到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确认了该病为水稻干尖线虫病。本文对该病的病症及病原进行了描述,分析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针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