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魏峰  张健  彭伟 《绿色科技》2013,(10):221-223
详细介绍了TBC软件的基线解算方法,探讨了基线质量的检验指标和基于TBC软件下对影响基线解算质量因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2.
西部涉农职业院校目前的发展受四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分别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旧的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我国西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学校自身建设的影响。因此,在探索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时,必须对以上四个因素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3.
选用部分黄淮海玉米生态区的1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种登海602、先玉335、郑单958等。通过对百粒重、出子率、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重(P=0.9665)、行粒数(P=0.8946)、株高(P=0.4419)、出子率(P=0.3101)、穗行数(P=-0.5690)、穗长(P=-0.6927)。说明提高百粒重、增加行粒数和株高、提高出子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黄淮海玉米生态区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杏鲍菇1号是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真菌实训中心2006年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经过多次出菇试验,分离培养,表明该菌株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生物学转化率高,覆土栽培产鲜菇15 kg/m2,且保鲜期长,市场前景看好,适宜当地栽培,引种试验的过程中总结了杏鲍菇1号的生物学特性及覆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5.
甘蔗施硫效应及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甘蔗不同施硫水平及不同硫肥品种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施硫可增加甘蔗有效茎,提高单茎重7.8% ̄22.8%,并可提高蔗茎含糖量;赤砂土种蔗硫肥适宜施用量为60kg/hm^2;施用石膏和硫磺的肥效相当。  相似文献   
76.
九、十月份正是夏秋更替时节,此时昼夜温差大,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猪病易发病时节。此时忽视动物保健、疾病预防,很容易诱发病害,造成猪病的群发性和流行性。1夏秋交替,注意猪常发病的特点1.1猪瘟:非典型化占主流不要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77.
苏玉糯1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对苏玉糯1号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在相同施肥水平的不同密度条件下,鲜果穗产量以8000株/667m^2为最高,单穗处理和对照相比,显著;鲜果穗的最佳采收期为乳熟末期;夏播期的早迟对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8.
新沂市高流镇花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新沂市高流镇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花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新沂市高流镇花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对基因工程技术及花粉管通道法的发展及作用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概括了将外源DNA导入玉米的方式、后代变异的情况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
水稻对土壤中DDT及其系列降解物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琼  董元华  王辉  魏峰 《土壤学报》2008,45(4):686-692
在温室条件下,盆栽种植水稻(Oryza sativa,淹水土壤),设老化态DDT残留和新施入DDT两种处理,生长期126 d。研究结果显示:老化残留DDT在土壤中降解十分缓慢,而新施入DDT在土壤中降解相当迅速,GC/MS鉴定结果表明,降解物除DDD外,还有DDMS和DDMU。尽管土壤中老化残留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但水稻根系仍可吸收利用并向地上组织传输,因此不可低估老化残留的生物有效性。在新施入DDT的处理中,水稻根系对DDD的吸收量高达900 ng g-1,不过,根系向地上部组织传输DDX的能力极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水稻根系对土壤中DDMS和DDMU吸收的生物富集因子为DDD或DDE的3倍,表明DDMU和DDMS具有较母体化合物更为突出的作物可吸收利用性。DDX各组分从水稻根系向地上组织传输时,其分布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作物在吸收和传输DDX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或者DDX在这种吸收和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进一步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