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5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不同覆盖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旱地夏玉米在穗期和花粒期在不同覆盖模式下田间土壤的温度效应.采用微型温度纪录仪连续24 h观测,获得了夏玉米田间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日平均温度来看,1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趋势相一致,但是2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相比,要延迟4-6日;从24h的温度变化来看,1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相比推迟1-2h,而2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则要延迟3-4h.②相对于无覆盖来说,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尤其表现在拔节期和收获期.而秸秆覆盖在平均气温较高时降低了土壤的温度,但是在气温下降时又提高了土壤温度.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地膜覆盖>秸秆覆盖.③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降低土壤昼夜温差,同时降低了土壤的变温速率.  相似文献   
72.
在总结分析陕西省绿肥作物种植与利用的历史和现状等基础上,针对目前绿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中绿肥作物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3.
青海春油菜养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佳  徐倩  田汇  胥婷婷  张洋  张荣  黄冬琳  高亚军 《土壤》2018,50(5):888-893
为了明确我国春油菜的施肥和生产现状,2015年在青海省春油菜典型种植区选取了3个县做了400余户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有87.3%的农户春油菜产量都超过常年春油菜平均产量(1 674.17~2 158.36 kg/hm2)。30.0%的农户氮肥投入适中,40.7%偏高和很高,29.3%偏低和很低;与2009年和2010年调查结果相比,农户施氮水平总体在下降,但仍存在很大的减氮空间。调查区37.4%的农户磷肥投入适中,32.8%偏高和很高,29.7%偏低和很低;与2009年和2010年调查结果相比,施磷量提高。钾肥、有机肥用量极低,中微量肥料投入基本为空白。总之,青海春油菜氮、磷肥投入过量与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因此,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依据测土配方实行平衡施肥,主要是控制氮磷肥用量,适当增施微肥和有机肥,保证春油菜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74.
以新采收成熟、饱满的榆树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温度、模拟盐胁迫环境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5,15,25,35℃)与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mol/L)NaCl胁迫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NaCl胁迫及其2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影响榆树种子的萌发过程;(2)在蒸馏水(对照)与50 mmol/L的NaCl胁迫下, 25,35℃的温度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均超过83%,种子发芽指数高,种子活力强,平均发芽时间短,种子萌发速度快。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与25℃下的各项发芽指标相比,35℃与NaCl胁迫处理产生的交互作用抑制种子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平均发芽时间有所延长;(3)5℃条件下,无论采用蒸馏水(对照)还是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榆树种子的萌发均受到较强的抑制,且NaCl浓度越高,低温与高浓度盐胁迫综合处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就越强,以5℃低温与300 mmol/LNaCl胁迫综合处理的抑制作用最强,此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低,分别为24%和2.24,平均发芽时间最长,达10.26 d。  相似文献   
75.
采用室内模拟、盆栽、微区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水分在提高氮肥肥效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在一定土壤水分含量范围内,随土壤含水量增加NH+4—N硝化速率增加;②在根系不干扰土体养分的情况下,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可加快肥料氮向根系迁移;③良好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植物吸收氮素;④水分能促使氮素向籽粒转移,改善籽粒对茎叶的比值,从而增加了玉米的经济学产量,最终反映为土壤水分增高可提高氮肥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6.
在西北24种的基础上,逐次递加杨陵12种、澄城县6个层次的土壤和杨陵另外20种土壤,以构成不同容量的样本。采用相关分析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非代换铵含量与颗粒组成、非代换铵的水平分布类型与粘粒分布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非代换铵含量主要受土壤粘粒含量的影响。土壤粘粒是非代换铵的载体,其含量多少决定着非代换铵的水平;非代换铵的垂直分布与粘粒含量有密切关系,非代换铵的水平分布类型也受粘粒分布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77.
针对黄河粗泥沙界限问题,介绍了粗泥沙界限0.05 mm的由来,利用下游河床质钻孔资料分不同时段研究主槽淤积物粒径组成,利用输沙率平衡法计算下游河道不同时段的区间淤积比和排沙比,利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床质淤积物钻孔资料分析淤积物粒径变化。依据1960年以前天然情况下、对长系列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黄河下游主槽淤积物中d≥0.10 mm的泥沙淤积特点,确定应以0.10 mm作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的粗泥沙界限。  相似文献   
78.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支流的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来沙粒径、输沙模数、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例等指标遴选出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的支流。按水文站实测悬移质粒径粗细分析的重点支流的排序为:皇甫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孤山川、无定河、延河和清涧河;根据各支流坝地淤积物钻孔取样分析的d≥0.10 mm泥沙所占百分数由大到小排序是:窟野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秃尾河、无定河、佳芦河、乌龙河、延河和北洛河;在此基础上,再按粗泥沙输沙模数大小最后遴选的重点治理支流的顺序是:窟野河、皇甫川、清水川、秃尾河、孤山川、石马川、佳芦河、乌龙河、无定河。  相似文献   
79.
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可保持与休闲土壤相当或远高于休闲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单施化肥或不施肥料的耕种土壤有效磷均低于休闲土壤;休闲和耕种对15-30cm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无影响响,15cm以上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休闲高于耕种;休闲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整个耕作层(30cm)均高于耕种土壤;休闲土壤PH值略低于耕种土壤。  相似文献   
80.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陕西渭北旱原进行了连续3 a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对各年度播前、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地膜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和秸秆覆盖模式,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水分损耗,干旱地区降水量高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产生负效应,秸秆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施用氮肥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产量,但籽草比降低。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中,以氮促水是解决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紧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