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龄期,以便快速准确识别幼虫虫龄,为其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多功能体视显微镜对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的头长、头宽、体长和体宽进行测定,并利用Origin 9.0和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龄期形态特征之间存在差异,头宽在各龄期间均无重叠,可作为幼虫龄期鉴定的重要指标;头长、体长和体宽可作为龄期划分的辅助和验证指标。草地贪夜蛾幼虫分为6龄,在23℃下,幼虫历期为15~16 d,其中1龄3 d、2龄2 d、3龄2 d、4龄2 d、5龄2~3 d、6龄4~5 d。综上,以草地贪夜蛾幼虫各龄期头宽作为虫龄鉴别的主要指标,配合头长、体长、体宽的发育程度,可准确快速鉴定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  相似文献   
72.
为明确高温对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种群生长发育及其种群抗药性的影响,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了15~25℃(室内)和14~45℃(室外)变温刺激后棕榈蓟马的生命表参数,并采用微虫笼法测定了这2种自然变温饲养条件下棕榈蓟马种群对阿维菌素和噻虫嗪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发育速度较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显著加快,前者平均世代周期为14.33 d,后者为19.09 d;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83和0.21,均显著低于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79.33和0.23;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单雌产卵量为46.01粒,也显著低于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135.98粒;14~45℃变温刺激下,室外棕榈蓟马种群雌成虫和2龄若虫对2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显著提高,且雌成虫比2龄若虫的抗药性强。表明波动高温刺激不仅抑制了棕榈蓟马的种群发展,也提高了种群对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的抗性。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B1,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B1进行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B1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菌落呈白色绒毛状,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纺锤形,5个细胞,中间3个细胞为褐色,具有2~4根顶端附属丝;菌株B1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GenBank登录号为MG009201。菌株B1接种蓝莓叶片后产生褐色病斑,后期密生黑色分生孢子盘,与蓝莓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菌株在5~35℃、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为5~9;但仅在25~30℃时产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连续黑暗有利于产孢;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利用率最高,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钠、硫酸铵和蛋白胨,几乎不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74.
 “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损失,而“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类型。本研究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揭示了黑点病发病的诱因、机制与条件,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发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是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谢花30 d后,幼果上就潜带有大量病原菌;自未喷施过杀菌剂的果园内摘取苹果幼果,在20℃~30℃、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湿培养3 d可以诱发黑点病斑;在2周时间内,保湿培养的时间越长,诱发的黑点病斑数量越多;黑点病菌侵入果肉组织后能诱发寄主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细胞进一步阻止了病菌的生长与扩展;5月下旬(谢花后30 d)采摘的幼果可诱发产生黑点病斑,但病斑较小;7月上旬(谢花后60 d)苹果果实对黑点病菌最敏感,保湿后诱发的病斑数量最多,形成的病斑大;进入8月份,果实的抗病性明显增强;所测试的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抑制黑点病斑的形成,降低果实发病率,但不能完全阻止黑点病斑的形成。苹果果实套袋前,喷施杀菌剂降低果实的带菌量是防治黑点病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5.
【目的】腐烂病菌(Valsa mali)在苹果树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是导致剪锯口发病和旧病斑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明确环境因子对腐烂病菌在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的影响,为苹果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菌饼接种离体富士苹果枝条剪口后,用活体皮层检测病菌在枝条木质部内生长扩展距离的方法,研究温度、枝条相对含水量、枝条龄期、高温处理与浸水等因子对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生长扩展的影响;采用菌饼接种离体、活体富士枝条剪口,系统监测腐烂病菌在枝条木质部内的周年生长扩展动态;通过离体培养,测试病菌在枝条不同组织配制培养基内的生长速度。【结果】腐烂病菌能够利用木质部内的水溶性养分生长扩展,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皮层内的生长速度;在5—35℃的范围内,腐烂病菌在苹果枝条木质部和皮层内都能生长扩展,最适温度为30℃;在浸水枝条木质部内,腐烂病菌的扩展距离显著短于未浸水枝条;当枝条的相对含水量大于90%时,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较快,当枝条的含水量低于90%时,病菌的生长扩展受到明显的抑制;病菌在当年生枝条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2—3年生枝条木质部内的扩展速度;在经高温处理枝条木质部内,腐烂病菌的扩展速度显著快于未处理枝条;在用木质部粉末、韧皮部粉末、木质部浸出液、韧皮部浸出液制作的培养基中,腐烂病菌都能正常生长,其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不低于在PDA中的生长;腐烂病菌在韧皮部培养基中,气生菌丝多,在木质部培养基中气生菌丝少;自然条件下,接种到枝条剪锯口上病菌的生长扩展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12月至次年3月份,腐烂病菌在活体的富士枝条内扩展速度很慢,3—11月份扩展较快。【结论】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可利用可溶性养分生长,其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皮层内的扩展速度;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受温度、枝条含水量、木质部的致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青岛地区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结合菌物形态学特征、rDNA-ITS和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等分子检测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青岛地区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CAG-1(AG-D)融合群。据田间调查结果 ,分析了病害暴发的原因,提出了以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以及利用抗(耐)病品种的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77.
本试验采用残留法,于第1天和1、2、3、4、5、6、7、8、9周对4种不同缓释载体反口橡胶塞、聚乙烯软管(细,内径2 mm×外径3 mm)、聚乙烯软管(中,内径4 mm×外径6 mm)及滤纸片上的苹果蠹蛾主要性信息化合物E8, E10-十二碳二烯-1-醇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反口橡胶塞中苹果蠹蛾性信息化合物残留量在第2~5周时大于0.629 mg,第6周以后缓慢降低,到第9周剩余0.280 mg。而其它载体材料对苹果蠹蛾性信息化合物的缓释效果较差,1周之内就将绝大多数的性信息化合物释放掉。因此,反口橡胶塞可作为诱芯的载体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78.
《山东农业科学》2019,(7):83-86
为了评价粘虫板对苜蓿田牛角花齿蓟马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比较了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在不同悬挂高度以及不同时段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比蓝色粘虫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效果好,诱集数量约是后者的两倍;粘虫板顶部距离苜蓿顶端1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粘虫板在上午10时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数量最多。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田牛角花齿蓟马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该文调查了山东省青岛地区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变化情况,采用模糊聚类法和最优分割法对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时间和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随时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规律性。节肢动物群落可以聚为4类,害虫群落可聚类5类,天敌群落可聚为4类,并且分析了各类群落的特征。最优分割法将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4月,5月,6月,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7个阶段;害虫群落划分为4月,5月上旬至5月中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7个阶段;天敌群落划分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3个阶段,并对各时间段内的害虫与天敌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