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7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林业   521篇
农学   515篇
基础科学   213篇
  749篇
综合类   2707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340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田间和盆栽核桃与柿子苗木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核桃(Juglans regia L.)、柿子(Diospyros kaki L.f.)两种苗木在田间和盆栽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特性。通过室内人工控制光强和CO2浓度,测得盆栽的核桃、柿子的光补偿点分别是62 μmol CO2/m2·s、40μmol CO2/ m2·s;饱和点分别是1 582 μmol CO2/m2·s、1 064 μmol CO2/m2·s;CO2补偿点分别是135 ml/L、230 ml/L。6月的晴天,核桃、柿子盆栽栽培中的净光和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田问栽培中仅出现1次高峰。两种栽培均出现"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72.
几种乡土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几种乡土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椿叶花椒、构树、臭椿和翅荚木的光补偿点分别为45.8、40.5、36.4和17.8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607.3、624.9、573.4和373.8μmol/(m2.s),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分别为0.055 7、0.046 6、0.044 1和0.047 0;②CO2补偿点分别为91.3、77.3、83.1和81.5μmol/mol,CO2饱和点分别为1 668.2、1 077.9、1 518.1和1 251.7μmol/mol,羧化效率分别为0.071 2、0.081 9、0.087 2和0.072 7;③4个树种的光合能力为椿叶花椒>构树>臭椿>翅荚木。  相似文献   
73.
樟树幼树光合特性及其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用Li COR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 14 :0 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中午光照强度大 ,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达到最大值 ,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达到最小值 ,诱导叶片光合午休。正常大气条件下 ,樟树叶片光饱和点为 12 5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 4 0 6 μmol·m- 2 s- 1 ,在 10 0 0 μmol·m- 2 s- 1 光强下CO2 饱和点为 12 0 0 μmol·mol- 1 ,CO2 补偿点为 5 0 μmol·mol- 1 。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的CO2 浓度梯度下 ,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 2 4~ 35℃时 ,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 ,温度升高导致樟树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4.
杨树无性系幼苗光合作用和PV水分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多种水分参数等,探讨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减慢.净光合速率降低,昭林杨6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欧美杨64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胁迫初期,2个无性系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胁迫后期及复水后的恢复期,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胁迫时杨树呼吸速率降低,尤其是昭林杨6号,以保持碳平衡。胁迫时2个无性系的ψs^100、ψs^0、ROWC^0均降低,ψs^100与ψs^0差值增大,表明杨树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维持压力势,对水分胁迫作出适应性反应,与欧美杨64号相比昭林杨6号这种能力更强,表明其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明平茬对叶用杜仲林生长特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杜仲的定向生态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对留茬10 cm(T1)、留茬20 cm(T2)、未平茬(CK)3种处理下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主要光合生理参数,包括水分利用效率(E_(WU))、叶片羧化效率(E_C)和气孔限制值(Ls)。【结果】平茬可使杜仲萌生枝条数、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P 0.05)。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r)在平茬处理下显著增加,且在T2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与C_K相比P_n、G_s和T_r分别提高31.4%、15.9%和10.1%。经平茬处理后,杜仲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降低,在T2处理中与CK相比下降21.7%(P 0.05)。与CK相比,T2处理中E_(WU)和E_C分别提高了10.5%和40.0%。平茬处理后,植株叶片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 0.05)。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T1处理组显著提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1.3%、37.4%、40.0%和34.6%(P 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在T2处理组显著下降(P 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杜仲植株总叶片数与枝条数、P_n、G_s、T_r和_Fv/F_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度平茬有利于杜仲补偿性光合作用的产生,从而为叶用杜仲林的优产和高产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76.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2,现有同径阶的林分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短柄五加蒸腾作用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岳春雷  江洪  朱隐湄 《林业科学》2003,29(2):158-161
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因此对植物蒸腾作用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探讨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短柄五加 (Acanthopanaxbrachypus)是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濒危灌木树种 ,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 ,已有关于短柄五加无性系种群生长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的报道 (田国伟等 ,1 998;王仲礼等 ,1 997;1 998a ;1 998b ;1 999;岳春雷等 ,2 0 0 1 ) ,但对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通过对短柄五加在林下和开阔地两种生境下的蒸腾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旨在从植物水分…  相似文献   
78.
以14C为示踪剂,用14CO2 CO2混合气体法进行半株标记,饲喂50μCi/株的NaH14CO3,标记时间为lh.燃烧法制样,在FJ2107P液体闪烁计数器上测定,14C同化物在黄柏韧皮部中的运输速率为47~54 cm/h,平均速率为50.2 cm/h.  相似文献   
79.
在人工气候箱内设7个温度处理松白粉蚧成虫,9个温度处理松白粉蚧卵。结果表明:温度对松白粉蚧越冬代成虫死亡率、产卵量、卵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约为13℃,有效积温为456.7日度,发育最适温度在25℃左右;在21~27℃时,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但在33~36℃,卵几乎不孵化,用线性日度模型、王氏模型与Logistic模型对卵的发育速率进行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拟合度。试验结果与野外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温是新侵入地区松白粉蚧夏季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针对吉林西部低平原底泥中氟含量较高的花敖泡、道字泡、大布苏泡进行实验,通过底泥中氟长期释放实验(28 d)和不同pH对底泥氟释放影响的研究,得出高氟湖库底泥氟的释放量为37.31~223.03 mg/kg;碱性环境下底泥氟向水中迁移的速率在1.88~22.53 mg/(kg·d);酸性环境中释放的速率0.71~5.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