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69篇
  29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为提高辽西地区花生产量和水氮利用率,本文以‘白沙1016’为对象,采取裂区试验,主区为雨养(W0)和测墒补灌(W1)两种灌溉模式,子区为0 kg·hm~(-2)(N0)、40 kg·hm~(-2)(N1)、60 kg·hm~(-2)(N2)和8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对测墒补灌条件下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雨养和测墒补灌条件下,花生成熟期的单株干物质量分别为64.66~74.92 g和71.65~92.81 g,以W1N3处理最高,W0N0最低,且随施氮量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花生植株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变化趋势与干物质量一致,W1N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测墒补灌优化了花生植株中氮素的分配,延长了叶片氮素积累时长,同时提高了叶片氮素向荚果的转移量,继而相对雨养处理显著增加了花生荚果氮积累量所占植株氮积累总量的比重(氮收获系数)2.13%、氮肥农学利用率78.57%、氮肥表观回收率25.90%。花生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内,占0~60 cm土层的77.75%,且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高而增加,但补灌会使土壤硝态氮下移造成硝态氮淋失。因此,综合考虑水氮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推荐W1N2为适宜花生生产水氮管理,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6 485.03 kg·hm~(-2)、2.02 kg·m~(-3)和10.21kg·m~(-3)。  相似文献   
72.
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和地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3年5~10月在内蒙古阿荣旗进行大田玉米膜下滴灌试验,测定玉米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研究覆膜(滴灌)和裸地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地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覆膜条件下0~60 cm层土壤含水率高于常规裸地,玉米蜡熟期两种处理田间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玉米生育期内0~20 cm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均高于播前土壤含水率,生育后期21~60 cm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播前土壤含水率。降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雨后土壤表层温度急剧下降,25 cm以下深层土壤温度下降相对缓慢;地膜覆盖对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增温效果明显,平均增温2℃左右,对玉米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灌浆期及玉米生育后期覆膜增温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4.
对永春县呈祥乡雪山柳杉马尾松混交造林进行不同海拔生长调查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 260 m,II类立地条件下,采用相同造林及抚育措施,柳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分。柳杉生长量基本持平,不同海拔对柳杉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不同海拔对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影响极显著,海拔低的马尾松生长极显著优于海拔较高的,马尾松生长量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调亏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辽宁地区花生农田CO2固定排放的影响,于2018、2019年设置测坑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和花针期、饱果期调亏灌溉(D))下施氮量(0 kg/hm2(N0)、50 kg/hm2(N50)、100 kg/hm2(N100)、150 kg/hm2(N150))对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D处理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分别提高了7.59%、15.08%和7.16%(2年平均)。两种灌溉模式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00 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针期达到最大值。与F处理相比,D处理显著降低了花针期、结荚期及饱果期土壤CO2平均排放量及全生育期CO2累积排放量...  相似文献   
76.
为确定花生最佳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于2018-2019年连续2年在辽西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小白沙1016花生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沟灌(F)、滴灌(D)和膜下滴灌(M)3种灌溉方式,副区设置0 t/hm2(B0)、10 t/hm2 (B10)、20 t/hm2(B20)、40 t/h...  相似文献   
77.
78.
以处于贵州黔东南的沅江水系为研究对象,以1960-2011年52年降雨量作为建模数据,开展该区域的年度干旱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在旱情趋势预测时,选取灰色系统理论,以GM(1,1)模型建模,并采用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干旱年预测分析,并对未来几年的干旱发生年份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79.
以处于贵州黔东南的沅江水系为研究对象,取1962-2011年50年中,极端干旱年份气象数据作为建模数据,开展该区域的年度干旱特征和旱情评估研究。分别以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8个主要气象因素,建立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对研究区域旱情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年最高气温是导致研究区域干旱最显著的致灾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类气象因素的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0.
设计完成的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由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循环及控制系统组成,该系统将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日光温室蓄热、加温设施.在进行的初步试验研究表明,使用燃池-地中热交换加热系统,对提高土壤温度、温室内气温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