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华倒刺鲃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0 g以上 ,性成熟年龄 4龄以上 ,绝对怀卵量为 12~ 14粒 g体重 ,成熟卵直径 1.16~1.2 4mm ,产卵季节为 4~ 6月 ,产卵水温 19.5~ 2 8℃。  相似文献   
72.
[目的]实现农业种质库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推动GM二维码(以下简称“GM码”)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发展.[方法]通过介绍国际标准GM码技术特点及优势,分析GM码技术在农业种质库管理的应用模式,提出基于GM码技术的种质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路径.[结果]GM码技术在种质库管理中的系统架构主要模式分为固定(或本地)库存识别系统架构、移动识别系统架构等.在系统架构的构建时,应重点解决种质库库存数据库系统平台的确立和建立、GM码生成设计、终端识别模式确定等环节,即可构建种质库管理系统.[结论]为GM码技术在国内农业领域中的普及和推广奠定基础,建议农业有关部门对GM码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3.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繁育亲鱼筛选可量参数:体长为头长的3.88~4.17倍、体长为体高的4.59~5.26倍、体长为尾柄长的5.73~6.73倍、体长为尾柄高的11.05~11.9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8~1.94倍。亲鱼培育产卵池塘适宜面积为0.20~0.53hm2,单位面积池塘内亲鱼承载量为2400~2550kg/hm2,3~6龄亲鱼放养密度为375~450组/hm2。投喂亲鱼饵料以含蛋白质36%人工配合饵料与动物性饲料相结合。亲鱼培育池塘水体昼夜变化的溶氧量为4.0mg/L以上、pH值为6.8~7.6、氨氮小于0.3mg/L、亚硝酸盐为0.01mg/L以下,亲鱼产卵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74.
贵州喀斯特干热河谷区木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豆[Cajanuscajan(Linn)Millsp]为近年引入贵州并在亚热带低热河谷区大面积栽培利用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系蝶形花科木豆属中的一个栽培种。一般树高2-3m,冠幅1.5-2.5m,干径3-5an,枝叶繁茂。栽培上或以籽粒作粮食、蔬菜,或以嫩枝叶作饲草饲料,或作水土保持栽培。因其耐旱耐瘠、生长迅速、植被覆盖效果好等特点,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优势作物之一。现根据“喀斯特干热河谷区木豆、银合欢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相关试验示范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贵州喀斯特干热河谷区木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供各地发展木豆种植参  相似文献   
75.
为探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动能与新路径,本文关注并分析了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浙江“26县”政策,介绍了“26县”政策出台的现实背景,总结了“26县”政策的主要内容,阐述了“26县”政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13—2019年浙江省83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6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26县”政策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26县”政策显著缩小了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城乡差距,但在缩小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城乡差距上的作用不显著。上述发现既可为迈向共同富裕的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依据,也可为激发乡村生态要素优势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6种组织(眼、脑、心、肝、肾、肌肉)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3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原鲤3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LDH检测到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Ldh-C位点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s-MDH在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和肾脏中的活性表达较强,m-MDH在脑、心脏、肾脏和肌肉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EST检测到由5个基因位点编码,其同工酶酶谱复杂,Est-2为6种组织的共有谱带,在肝脏中的活性表达较强.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为油茶产业发展中优良品种苗木培育嫁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枝段、不同芽砧类型3个试验因子进行嫁接试验,测定其成活率和抽梢率。【结果】接穗不同留叶量处理方式中,留0.5叶和1叶的处理,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留0.5叶的处理,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为91.11%和51.67%;接穗不同枝段处理方式中,2~3叶段和4~5叶段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2~3叶段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90.38%和65.18%;芽砧不同类型处理中,带籽砧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分别为93.33%和52.50%。【结论】当年生半木质化绿色枝2~3叶段、留0.5~1叶、采用带籽芽砧嫁接方法,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0%以上,90 d抽梢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78.
加速现代小农培育的浙江实践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总结浙江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制约现代小农培育的主要瓶颈,提出了以“组织小农、服务小农、带动小农、提升小农、激活小农、支撑小农”为抓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铝对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安吉白茶扦插苗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铝浓度处理28 d后茶树根系生长的表型差异、生长参数,以及细胞壁相关蛋白XTHs[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XET)/水解酶(XEH)]和伸展蛋白(Expansins)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无铝对照相比,加铝处理的茶树根系在表型、生长参数上均表现出了促进生长的现象,尤其是0.4、1.0 mmol·L-1的铝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系总长分别增加了206%和209%、根尖数分别增加了175%和166%、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了227%和286%、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246%和385%。相应地,茶树根系中CsEXPB14、CsEXLA8基因表达量在0.4 mmol·L-1铝处理下显著(P<0.05)高于对照与4.0 mmol·L-1铝处理组。Expansins活性也在0.4 mmol·L-1铝浓度下最高,较不加铝处理提高了84.3%。CsXTH14基因表达量在0.4、1.0 mmol·L-1铝浓度下较对照显著(P<0.05)上调,XET酶活性亦表现出随铝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直至4.0 mmol·L-1的铝浓度下才受到显著抑制。XTHsExpansins基因表达、XET和Expansins活性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一定浓度的铝(≤1 mmol·L-1)处理,可以通过诱导XTHsExpansins基因表达上调,提高XET和Expansins活性,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0.
ISSR标记在小麦指纹图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ISSR标记技术在构建多态水平很低的小麦种内指纹图谱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发现(AG)n,(AC)n,(TG)n等二核苷酸重复引物类型在小麦中多态水平最高。能将亲缘关系很近的品种或品系区分区。结果有明:与其它常规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APD等相比,ISSR标记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多态水平高等特点,是一种植得进一步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