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4篇
  28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采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首先区别了矿区废弃地恢复、复垦和生态重建3个概念;随后探讨了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目标和措施;在分析中国现行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生态重建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最后提出了为进一步保护矿区内现有的基本农田和重建因采矿破坏的基本农田,还应加强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警的系统研究,构建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政策保障体系,及探讨以土地整理项目促进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72.
不同施肥措施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措施下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棉田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有机肥合理配施N、P、K化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土壤呼吸强度、纤维素分解强度等微生物活性指标明显提高,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及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73.
分析比较镇江、扬州、常州三市农业资源和发展现况,指出镇江市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镇江农业要“总量超扬州、均量赶常州”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4.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接种,研究大田地下滴灌条件下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性能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长4年的1~3茬苜蓿通过地下滴灌滴施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结瘤数、根瘤重,提高占瘤率(P<0.05)。接种根瘤菌处理较未接菌常规施肥(N+P+K)和仅施磷肥(P)处理,1~3茬苜蓿平均结瘤数分别增加16.4个和21.2个,每株根瘤重增加0.029和0.033 g;在1~3茬苜蓿上的平均占瘤率为49%,最高可达78%。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的鲜、干草产量,较未接菌对照平均分别提高15.8%和18.9%。粗蛋白含量增加2.16%,NDF和ADF分别降低3.25%和5.00%,明显改善了苜蓿草的品质。接种根瘤菌同时施用氮肥和磷肥(XGL026+N+P)较接种根瘤菌施用磷肥(XGL026+P)处理其接种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证明,与常规施肥P+N+K处理相比,XGL026+N+P不仅具有良好的接种效应,显著增加结瘤能力,而且提高了草产量和提升品质,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本研究为地下滴灌模式下应用根瘤菌接种,促进苜蓿生产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全量麦草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3种施氮量、2种稻作方式对2个常规粳稻产量及其群体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熟期LAI、成穗率、总颖花量、孕穗后群体茎蘖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武运粳7号施氮270kg/hm2的产量水平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麦草不还田处理的产量、LAI、成穗率、总颖花量、群体茎蘖数、高峰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300kg/hm2处理的产量水平较高。采用240kg/hm2和270kg/hm2施氮水平时,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穗率、总颖花量显著高于麦草不还田处理,但施用300kg/hm2处理则相反。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全量麦草还田方法。  相似文献   
76.
根据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与相关细菌16SrDNA序列差异,设计出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稳定点突变特异性探针Aac—probe,利用该探针对23种供试菌株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能检测到荧光增强信号,其它细菌无荧光增强信号。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地应用于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77.
硅和接种纹枯菌对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有影响,正常生长条件下,硅能提高水稻叶片POD的活性;接种纹枯菌处理中,不施硅POD活性第2d达一峰值,施硅第4d达最大值;接种纹枯菌后第3d接种叶片上一张叶片的酶活性与接种叶片无明显差异;硅和接种能使酶带增多,接种能使增加的酶带变宽。  相似文献   
78.
基于开花期卫星遥感数据的大田小麦估产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谭昌伟  杜颖  童璐  周健  罗明  颜伟伟  陈菲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6):3101-3109
【目的】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等优势,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作物产量信息,反映作物产量空间变化趋势。遥感技术作物估产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研究热点。通过改善遥感估产建模方法,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大田作物遥感估产精度,为宏观了解不同区域作物产量形成情况及变化趋势提供直观、可靠的参考。【方法】论文结合2011—2012年江苏省大丰、兴化、姜堰、泰兴、仪征5个县区的定点观测试验,以国产卫星产品HJ-1A/1B影像为遥感数据,于小麦开花期开展大田定位观测区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关键生长指标与收获期单产间的定量分析。通过对产量与小麦生长指标以及植被指数进行定量关系分析,进一步增强遥感反演的机理性和重演性。将卫星遥感变量与小麦产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作为遥感估产的直接建模方法,间接建模方法则是选取与产量相关性较好的遥感变量以及与遥感变量相关性较好的主要苗情指标,利用筛选得到的敏感遥感变量,首先监测对应的小麦生长指标,结合该小麦生长指标与产量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建立间接估产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小麦遥感间接估产。利用直接和间接建模方法,以相关性最高为原则,筛选估算产量的敏感卫星遥感变量。以2012年试验数据为建模样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小麦开花期苗情指标、产量与卫星遥感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构建以遥感植被指数为基础的大田小麦估产模型,与地面实测结果一起建立模型共同分析。以2011年试验数据为验证样本,选取评价指标拟合度(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两类模型的估算精度进行验证和比较,以提高遥感反演的定量化水平和可信度。【结果】分别以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为基础的单因子直接估产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918 kg·hm-2和1 399.5 kg·hm-2,以DVI和RVI遥感变量构建双变量估产模型的RMSE为1 036.5 kg·hm-2,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叶片氮积累量为基础构建的间接估产模型的RMSE为805.5 kg·hm-2,说明开花期HJ-1A/1B影像估算小麦区域产量是可行的,且精度较高;经比较,以NDVI和叶片氮积累量为基础的间接估产模型精度明显高于直接估产模型,相较于DVI直接估产模型RMSE降低了112.5 kg·hm-2,相较于RVI直接估产模型RMSE降低了594 kg·hm-2,相较于双因子模型RMSE降低了231 kg·hm-2。【结论】国产卫星HJ-1A/B可以较好满足估测小麦产量要求,且利用间接方法建立作物遥感估产模型要好于直接方法,研究结果为利用遥感技术更为准确估算大田小麦产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为了在人工大量繁殖周氏啮小蜂时能够根据最佳蛹蛹比接蜂,实现高质量、较简便地生产周氏啮小蜂,进行了大规模繁育周氏啮小蜂最佳接蜂比例选择的研究工作,试验按接蜂比例设8个处理,分别是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结果表明,平均出蜂量、平均羽化率都以1∶40为最高,所以实际繁育过程中应选用的接蜂比例为1:40。  相似文献   
80.
该研究应用0.5%几丁聚糖可溶性液剂100~300倍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表明,0.5%几丁聚糖可溶性液剂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