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1篇
综合类   4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杆件由几种材料组合而成(E_1、E_2、E_3…En),而且有温度变化,这类问题在机械、冶金等行业从事金属的热加工或压力加工时是常碰到的。若需研究其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一般是用弹性理论的方法来进行,且需作冗繁的计算。本文利用材料力学方法来处理,同样可以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相信会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欢迎;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导出的诸式,在特定的情况下就蜕化成杆件基本变形的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文中提供了材力教材中关于基本变形情况下诸有关公式的普遍性形式。  相似文献   
72.
结皮土壤的抗风蚀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结皮是土壤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保护层”,它的存在使得土壤变得稳定,使土壤的抗风蚀性有显著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抵抗冬春季节严重的风蚀,因此在干旱荒漠化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壤结皮分为物理结皮和生物结皮两类,由于生物结皮的生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湿度、温度,才可能存活和生长。而物理结皮只要土壤经过干-湿的过程很容易形成。本文通过实地观察,从不同的土质取得的原状土壤结皮样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土壤物理结皮的形成,与土壤的含水量、颗粒组成、含盐量等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抗风蚀性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便使其在干旱、寒冷地区土壤荒漠化防治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壤结皮的破坏,利用人为手段促使结皮的形成,减少冬春季节风沙对土壤的侵蚀。  相似文献   
73.
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的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对照)、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颗粒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粒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淤地的速效磷含量是原状风沙土的4.2倍,速效钾的2.5倍,碱解氮的2.4倍,全氮的2.7倍,全磷的1.3倍,有机质的3.3倍,其中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标准的极高、丰富等级。将高含沙洪水引人沙漠盆地,经过多年多次淤积,淤积层累计达到或超过耕作层厚度,可以将沙漠变成高质量的农田。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是减少黄河河床淤积、治理沙漠、开发农田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由于水工结构的条件、工程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泵房、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在地震载荷的作用下可靠性分析研究甚少。针对这一特点,按照结构可靠性理论,将求得的地震力,引入泵房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中。通过实例对泵房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75.
提出了利用有限差分法结合Lagrange乘子法分析弹性基础梁可靠度的方法,建立了一般极限状态方程,并导出了有关计算弹性基础梁可靠度指标的公式,该法具有简便,精度较高等优点,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离子对浮石混凝土的侵蚀机制,借助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分析浮石混凝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侵蚀后的浮石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进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与电镜扫描分析,进而探讨浮石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氯盐侵蚀作用下,浮石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变化率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发现浮石混凝土谱面积是普通混凝土谱面积的1.0~1.7倍;浮石混凝土侵蚀破坏主要为内部发育新的小孔隙和中小孔隙向大孔隙和裂纹发育造成的,普通混凝土侵蚀破坏主要为内部的微小孔隙和小孔隙向大孔隙和裂纹发育造成的;浮石混凝土(0.1~1.0 μm孔隙所占比重较多,普通混凝土(0.01~0.1 μm孔隙所占比重较多;干湿循环120次后浮石混凝土孔隙度增加26.7%,自由流体饱和度减少1.0%,干湿循环120次后普通混凝土孔隙度增加77.8%,束缚流体饱和度减少7.3%;氯盐侵蚀后均生成以Friedel盐为代表的多种腐蚀结晶物。该研究可为浮石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下农业水利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污染场地开挖置换后的污染土经过固化处理(S/S法),可作为浅层地基或护岸等非敏感区域的建筑材料,进行污染土的二次利用。针对该项技术,将一定量硝酸锌溶液与风干后红粘土混合,掺入适量水泥,并搅拌均匀、压实成型,标准养护7 d和28 d后依次进行无侧限抗压实验、压汞实验和含水率、体积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锌离子浓度、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锌污染红粘土水泥固化产物强度、微观孔隙和含水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在10%以内,锌离子浓度小于5000 mg·kg-1,固化物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加;锌离子浓度大于5000 mg·kg-1,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先增加后减小。水泥掺量6%和8%时,固化物强度与锌离子浓度呈负相关;而水泥掺量10%时,锌离子浓度对强度的影响存在阈值,且阈值在1000 mg·kg-1附近。与不含锌离子的28 d固化物相比,锌离子浓度小于1000 mg·kg-1时,固化产物孔径小于10 nm的孔隙增加,孔径大于10μm的孔隙减少,强度提高;锌离子浓度在大于1000 mg·kg-1时,严重阻碍C-S-H凝胶物的生成,10μm以上的孔隙和总孔隙率均显著增加,并且生成大量孔径为0.1~10μm的无定型物,同时使红粘土出现亲水性,养护过程中吸收水分且体积增加,强度则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8.
基于固化稳定法(S/S)在重金属污染场地处理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将硝酸镉(Cd~(2+))掺入土体模拟污染土,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掺入不同含量水泥、粉煤灰、石灰组成的固化剂,压实成型后分别养护7、28、60、90 d,通过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淋滤浸出重金属浓度和固化孔隙范围比例,探讨不同镉离子浓度、固化掺量配比和养护龄期对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增强,重金属浸出率降低,趋于稳定;水泥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性最大,水泥-粉煤灰-石灰掺量为8%-6%-6%时对抗压强度较为有利;28 d固化土其孔径主要分布于0.01~1μm,结构致密;10μm以上孔隙比例增加,导致强度降低,淋滤浸出浓度偏高,不利于固化水化产物填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