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9篇
  81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71.
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到社会治理领域中,是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数据共享与数据挖掘,不仅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还可以提高治理的精准度。本文提出推广智慧政务协同办公平台的使用、加强智慧社区的建设、促进智慧应用的开发与使用三种智慧治理的方式在政务服务方式、社区管理方式及公共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治理。  相似文献   
72.
分析了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了其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差、城镇化发展水平低、城乡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等方面的问题,归纳了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探索中部农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道路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3.
以江西大岗山天然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域丝栗栲林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评价与林业持续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重铬酸钾容量法及室内28 ℃恒温条件下矿化培养和双指数方程拟合方法分别获取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土壤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LDS)法。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土壤缓效碳和活性碳质量分数具有相同的剖面特点,0~20 cm表层富集现象明显;和其他时期相比,8月层间质量分数变化最强烈(P < 0.05)。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都表现出4-6月增加、8月最大,其后降低的时间变化特征。4-6月和8-10月0~20 cm土壤缓效碳—活性碳转化强烈,土壤缓效碳质量分数变化显著(P < 0.05),成为影响该阶段土壤有机碳总量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变化;4-6月是0~20 cm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增速最快的阶段,增加速率达1.30 g·kg-1·月-1,但由于受到活性碳—缓效碳强转化和梅雨淋洗的影响,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总量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74.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水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利用1-6月份艰测数据,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量大值(51.8mm)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33.2mm)出现在3月份,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⑵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可用指数式y=0.1266e^0.0502x表示。⑶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75.
正林业资源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与之相关的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更能为国家发展带来较为持续的生态经济利益。因此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的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资源的主动保护意识,在某些方面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于林业资源管理的改进是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可避免的道路。本文针对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希  相似文献   
76.
黄土塬区旱作农田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2年度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旱地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冬小麦的耗水深度受播种前雨季降雨入渗深度的影响位于地下200 cm左右。长期施肥单施磷肥处理,播种期土壤有效贮水量与不施肥的对照接近,而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均显著低于对照;在施P2O5 90 kg/hm2配施氮肥或施N 90 kg/hm2配施磷肥,随着施氮量或施磷量从0增加到180 kg/hm2,播种期土壤有效贮水量均逐渐降低,但前者作物的土壤水分消耗表现出降低趋势,而后者表现出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效底墒的利用率。氮磷配施比单施磷肥降低了土壤供水占作物耗水的比例,使得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对当季降水的依赖性增加。与对照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单施磷肥和氮肥使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施P2O5 90 kg/hm2的条件下,不同施氮量之间收获指数差异较小,而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施磷肥;施N 90 kg/hm2的条件下,不同施磷量作物的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7.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在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资源、国土综合整治、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5项主要任务:推进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推进资源保护和全面节约高效利用、统筹2个市场2种资源和维护群众资源权益惠民利民。  相似文献   
78.
为了直观地反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体现重大生态工程的巨大作用,实现林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保育土壤物质量及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截至2015年,9个优势树种固土和保肥总量分别为13.17亿t/a和8 203.72万t/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2.36亿t/a和1 738.23万t/a;2)9个优势树种固土和保肥总价值分别为905.29和2 408.92亿元/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455.44和699.69亿元/a;3)桦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固土效益突出,而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固土效益不显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保肥效益均最好,樟子松林保肥效益较差;4)对森林实施保护,能有效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森林保育土壤生态效益得到相应的提升.研究为评估天保工程区森林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后续天保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长白山森工集团天保工程生态效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底和2015年底,长白山森工集团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生态站长期监测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研究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服务进行评估,量化并揭示长白山森工集团天保工程生态效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天然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物质量增加量分别为涵养水源7.78亿t/a、保育土壤2 255.32万t/a、固碳释氧量191.87万t/a、林木积累营养物质6.35万t/a、释放负离子0.22×10”个/a、吸收污染物量2 879.16万kg/a、吸滞PM10总物质量122.43万kg/a、吸滞PM2.5总物质量18.38万kg/a;价值量增加381.75亿元/a,6项服务的价值量贡献顺序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为研究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功能.天保工程实施后,保育土壤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增加量最大,占总增加量的27%,涵养水源次之,对该区天然林生态效益影响最大.该研究为天保工程的后续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树种叶片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滞纳能力在降水事件中的恢复特征。【方法】对颗粒物滞纳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核桃、刺槐、加拿大杨和银杏4个树种的叶片进行模拟降雨处理,降雨量设置为0,0.66,1.32,1.98和2.64mm,测定并计算单位面积叶片粒径2.0~8.0μm的颗粒物(PM2.0~8.0)和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物(PM2.0)的洗脱率,并观察叶片的微观结构,分析其对颗粒物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最大的是核桃,其对PM2.0~8.0、PM2.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为(37.05±2.54)和(5.30±0.74)μg/cm2,其次为刺槐(对PM2.0~8.0和PM2.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为(8.17±1.15)和(2.47±0.14)μg/cm2);加拿大杨和银杏叶片的饱和滞纳量较低。洗脱率测算结果显示,银杏叶片表面2个粒径范围的颗粒物均最易洗脱,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99.36%和99.44%;刺槐叶片表面PM2.0~8.0比PM2.0更易洗脱,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78.79%和52.02%;核桃叶片表面PM2.0比PM2.0~8.0更易洗脱,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83.13%和95.84%;加拿大杨叶片表面2个粒径范围颗粒物的洗脱率相近,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87.36%和80.29%。扫描电镜图显示:核桃叶片表面呈现不规则平滑褶皱,气孔较小,数量较多,蜡质呈无定形态;刺槐叶片表皮毛分布丰富,表皮细胞呈顶部平缓的凸起状,且表面分布形态规律的蜡质晶体,气孔十分稀疏;加拿大杨叶片表皮细胞无明显凸起,蜡质层平滑,气孔较大,数量与核桃相比较少;银杏叶表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穹状凸起,整个叶片覆盖厚且形态规律的蜡质晶体,气孔大而稀疏。【结论】具有规则形态结构的蜡质层(加拿大杨、银杏)和穹状凸起表皮细胞及不具有表皮毛(银杏)的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较低,而洗脱率较高;反之,叶片(核桃,刺槐)的颗粒物饱和滞纳量较高,洗脱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