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解决高白鲑仔鱼饲育期与室外鱼池放养期不同步的矛盾,采取室内流水,集约化饲育方式,利用活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在透明度较高的涌泉水中,水温8-13℃,溶解氧8-10毫克/升,水交换量为14~16升/分的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放养6000尾的密度,并采取综合管理技术,经30天的饲育,其每日可增长0.3毫米,增重0.66毫克,其绝对增长量由3.5毫克平均增长至18.51毫克,全长由9.7毫米增长至18.4毫米,成活率可达73.78%-82.91%.  相似文献   
72.
高白鲑仔鱼、稚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强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白鲑仔鱼、稚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强度试验,探索胚后期发育、温度与摄食活动的关系。仔鱼在10℃,稚鱼在15℃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活幼20分钟时为摄食高峰。该项试验为高白鲑苗种培育中确定最适摄食温度及摄食时间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3.
为解决高白鲑仔鱼饲育期与室外鱼池放养期不同步的矛盾,采取室内流水,集约化饲育方式,利用活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在透明度较高的涌泉水中,水温8-13℃,溶解氧8-10毫克/升,水交换量为14-16升/分的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放养6000尾的密度,并采取综合管理技术,经30天的饲育,其每日可增长0.3毫米,增重0.66毫克,其绝对增长量由3.5毫克平均增长至18.51毫克,全长由9.7毫米增长至18.4毫米,成活率可达73.78%-82.91%。  相似文献   
74.
东北地区鲤、鲫、草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2年8月至9月,在东北三省的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长春、舒兰、前郭、沈阳、铁岭、辽阳9个市县45家鱼场采集鲤鱼、草鱼、鲫鱼共计177个样品,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样品中As、Hg、Pb、Cd、Cr、Cu、Zn 7种重金属(含类金属As)含量。这7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鱼类肌肉中残留范围分别为nd~0.534、nd~0.175、nd~1.76、nd~0.130、nd~0.521、nd~2.00mg·kg-1和1.68~27.2 mg·kg-1(湿重)。7种重金属在3种鱼体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但个别样品鱼体肌肉中As、Cd和Pb含量超出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超标率分别为0.6%、1.1%和9.0%。Pb超标样品多来自于局部区域或个别渔场。东北地区3种鱼肌肉中7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MPI)在0.113~0.163之间,三种鱼肌肉中的Zn、As、Hg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鲫鱼体内重金属总体含量明显高于鲤鱼和草鱼,不同省份之间鱼体肌肉的Cr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吉林省明显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研究结果反映了东北三省养殖的3种大宗商品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了解该地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开展环境及水产品安全评价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2017年7月,在西藏浪错(E 87°23′5.46″,N 29°12′33.45″)入水口和出水口,北侧靠西边小岛内侧等处共设5个采样站点,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3门12种(属),密度1.935×104~51.558×104个/L,平均密度17.188×104个/L,生物量0.003~0.2...  相似文献   
76.
采用Tru9Ⅰ/EcoRⅠ和TaqⅠ/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其AFLP的双酶切体系。每种双酶切组合体系分别选用2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采用Tru9Ⅰ/EcoRⅠ组合共扩增出了73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6个,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为21-45,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45.47%,平均Shannon氏指数为0.2739;而采用TaqⅠ/PstⅠ组合共扩增出了75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405个,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为29-53,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53.36%,平均Shannon氏指数为0.3144。表明,对细鳞鱼进行AFLP分析时,TaqⅠ/PstⅠ的酶切体系呈现出更大的多态性,能提供更多的可供分析研究的数据,更适用于细鳞鱼基因组分析。  相似文献   
77.
为评价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价值差异,分别对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驯养组肌肉粗脂肪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1),粗蛋白、灰分及水分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氨基酸质量分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必需氨基酸(EAA)质量分数、总氨基酸(TAA)质量分数、EAA与TAA质量比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1.10和58.63;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驯养组硬脂酸(C18∶0)、花生一烯酸(C20∶1)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野生组(P0.01),ARA(C20∶4)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组(0.01≤P0.05),十七碳一烯酸(C17∶1)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野生组(0.01≤P0.05)。异齿裂腹鱼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在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而言,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较小,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较高,野生组和驯养组分别为68.59%、74.50%,均富含EPA、DPA、DHA。  相似文献   
78.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 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 2019 年 5—8 月对 383 尾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上, 对其感染数量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 并分别用方差均值比和 X2 检验、共感染频率统计等方法对各寄生蠕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判定。结果显示, 深槽绦虫未定种(Bathybothrium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的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 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 (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和 Contracaecum eudyptulae 呈聚集分布。异肉吸虫未定种与裸鲤棘头虫、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深槽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原头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 以及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杆咽线虫未定种间均为正关联; 裸鲤棘头虫与异肉吸虫未定种间为负关联; 其他寄生蠕虫物种两两之间不存在相互关联。共感染频率分布显示被感染的宿主多数只感染 1 种寄生虫, 同时感染 2 种以上寄生虫的宿主约占被感染宿主群体的 1/3, 其中, 共感染的最大物种数为 4 种, 但频率只为 1, 以 2 种物种共同感染的情况居多。  相似文献   
79.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鲑(Hucho taim en)(HH)(♀)与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BB)(♂)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鲑(♀)×细鳞鲑(♂)杂交种(HB)的人工繁育效果与双亲对照组(HH和B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HB的孵化率和仔鱼上浮率均高于HH和BB;选择水蚤和水丝蚓对HB鱼苗进行开口,采用全价饲料粉与水丝蚓的混合团进行过渡,再选用全价人工颗粒饲料进行驯化,驯化结果显示:BB最易于开口、驯化和摄食颗粒饲料,其次是HB,最难于驯化的是HH;HH、HB和BB经过6周的培育,其全长与体质量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HB的体质量增长较HH和BB分别快25%、70%。HB的体长、体质量与周龄的最佳方程分别为Y=0.022x2+0.52x+7.30(R2=0.987 4)和Y=2.817 1e0.254 1x(R2=0.987 7),体长与体质量的最佳方程为Y=-0.002 4x3+0.051x2+0.42x+7.4(R2=0.987 5),HB的日增重为(0.30±0.13)g,分别高于HH和BB。  相似文献   
80.
细鳞鱼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体内分离出两种菌株(记为BAS和BAH),均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孢,元荚膜,多数呈单个排列,极端有单鞭毛。对两种菌株的菌落形态鉴定结果表明:BAS的菌落呈圆形,为浅黄色,半透明,无水溶性色素;BAH的菌落也呈圆形,中央微高,为灰白色。经API20NE细菌生化鉴定,BAS和BAH菌株分别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血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其鉴定率分别为98.1%和99.3%。注射剂量为1×10^7 CFU/mL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感染12d时,细鳞鱼的死亡率为100%。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株对妥布霉素(TOB)、四环素(TET)、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KiN)、氟哌酸(NOR)、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FUR)、呋喃那斯、氯霉素(CHL)、复方新诺明(TST)中度敏感;对阿奇霉素(AZI)、红霉素(ERY)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